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胡适“辞宴帖”真相(1)

作者:沈宁 2003-07-30 15:38:54来源:《中华读书报》
A- A+
  2002年11月28日《中国书画报/书法沙龙》第95期刊登成春到《胡适〈辞宴帖〉》一文,披露了自己珍藏胡适书信的经过和内容,引起了收藏爱好者、书画鉴定和学术研究界人士的关注。翌年1月13日该报“读者点评”版及3月13日《扬子晚报/收藏沙龙》版分别发表了瓜瓞《〈胡适“辞宴帖”〉质疑》、《胡适〈辞宴帖〉是真的吗》两篇文章,对刊布的所谓胡适书札进行质疑,因后者列举出文字、内容竟然与“意外得来”的胡适“辞宴帖”完全相同的胡适的信札一件,使这通原本就显得扑朔迷离的胡适书札,愈发地产生悬念。3月27日《扬子晚报/收藏沙龙》及4月7日《中国书画报》再次刊登成春到《再谈〈辞宴帖〉真伪》、《认真研究辨真伪》反驳文章,就“一札两本”从内容的文字规范及书写布局、运用纸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经过精心研究”的结果确认:“已收入书中的《札》,竟然不是胡适真迹,而是伪作。”对这样一个结果,瓜瓞不能认同,撰文《〈再谈〉、〈研究〉仍属无稽之谈——〈辞宴帖〉究竟是真的吗》坚持自己的观点,对成文观点逐一辨析,并表示另将撰文对该信的“写作背景以及已出现的‘一本两札’(不排除有第三本甚至更多本出现的可能 )作伪背景、动机、时间、条件等”进行阐述。
  
  这就更加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笔者读过上述各篇文章后,查阅了手边的一些资料,将一孔之拙见,行文在此,意在抛砖引玉,就教于专家学者,希望早日使此一悬案真相大白于天下。

  通读上列各文,首先感到瓜瓞先生不愧为一位具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读者,或许是位经验丰富的书画鉴定家,对收藏界的最新动态反映得十分敏感,发现问题后立即提出质疑,将问题公开化,舆论化,使之处在一种社会化的研讨范围之中,使问题得到尽快的解决,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但他的推论侧重主观感觉和鉴定经验,论据略显不足。这里的关键是:鉴别文物(从一定意义上讲,已故学者的手迹已经具备了文物价值,更何况像胡适这样在一个时代内曾是呼风唤雨式的人物,他的手迹研究、珍藏价值无庸质疑。)不能只靠感觉和经验来做尺度,更应依据文献记载、同类器物类型等多种手段来断定其年代;运用缜密的思维、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其内在的价值(不仅仅是收藏价值)。胡适先生曾有“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之名言,影响了一代学人的治学方法,在这里,“小心的求证”显然指的是运用文献和相关参照物来做科学的立论依据,使“大胆的假设”变得言之有物,以达其理。

  所以,从文献资料中探索解疑,方为首举。为便于说明问题,不妨做次文抄公,将引发质疑的胡适《辞宴帖》的原文转录如下:

  若木先生:

    本日承先生邀吃晚饭,不幸因须赶作一件文字,不能出门,特专函道谢,千乞先生原谅。匆匆敬颂
  
                     春安!
                       胡适敬上
                       廿三、三、五



推荐关键字:民间家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