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脱胎换骨的香港艺术双年展
作者:约翰百德 撰文 - 沉丽 2003-07-07 10:14:44来源:未知
A-
A+
由香港艺术馆主办的香港艺术双年展与世上别的艺术双年展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以报名形式公开接受香港艺术工作者参与的展览和比赛。某程度上这是值得令人兴奋的事,因为这个节目既没有有〝名〞的艺术家,亦没有老是熟口熟面的一群国际艺术的〝追随者〞,然而,这双年展因缺少了眼界较广阔的国际艺术家的成份,展出的艺术总让人有点乡里乡气的感觉。
到香港艺术馆参观的人对馆内展出的当代艺术品必定会感到失望。因为完全没有国际性的收藏,只有小量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而那批长期展出的香港当代艺术品却又保守乏味。最近艺术馆撤换了馆长人选(职位等同总监)后看到风格上出现了一些正面的改革及较愿意开放的态度。虽然馆内仍存在着严重的制度问题,但这却是超出了本评论文章所探讨的范围,而亦因为那些根深蒂固之行政及结构问题,香港艺术馆仍然继续是香港当代艺坛上一个〝昂贵〞的 外行参与者。
过去,迎接到来参观香港艺术双年展的是一些殷勤的守卫,参观者看到的都是一些选择保守,并以呆板管理方法陈列的展品。相反,今年双年展的气氛轻松了许多,并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媒体,整体上的陈列亦非常良好。
本届香港艺术双年展令人额外惊喜的地方是展出了鲍蔼伦、梁志和及何兆基等人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展出的作品(评注文章可自多个网址中获得)。于是,我们看到香港艺术的奇异组合,在那些被政府向国际艺坛介绍为香港最杰出的艺术创作之旁是一些同样具代表性,由其它——大部份是寂寂无闻的香港艺术工作者创作的作品。这次双年展中所介绍的正好让我们有机会一次过对香港艺坛作一统览,亦令到那些一直以来在香港艺术馆内长期展出,乏善足陈的当代香港艺术品——假定在双年展结束后又再度被摆放出来——更相形见拙。
刚踏入艺术馆,参观者实时看到黄国才的大型互动布置——录像中的黄国才穿著成一座建筑物般,以广告人的技俩来鼓励参观者自己建立梦想:〝游离都市〞让参观者利用长台上已预先准备好,锯成一块块的木块和胶水来建造自己的房子。完成了的建筑物被摆放在艺术馆内向海港那一边的窗前,以港岛的的建筑物作背景,每件建筑物更备有标题或个人的信息。这展览特别受学生欢迎,他们的意念之多,采用的物料还有对计划的投入都是邀请参观者游遍整个双年展的一个很好的开始。李美娟的〝我的儿时玩意「跳飞机」〞是一幅采用混合素材创作的画,它令人联想起杜贝菲来。香港因为缺乏专为视觉艺术而设的学府,因此很少当代画家,但李美娟的作品和郭瑛所作的〝席地〞: 水墨绢本画,十足像一块用来睡觉用的草席以及抽象画〝王小虎〞:铅笔及瓷砖泥布本——都显示出香港的画坛正出现革新的现象。
苏庆强是香港其中一位著名的摄影家,他一个一直在进行中的计划是用一系列彩色的大型人像照来记录家乡潮阳县的社会及经济方面的转变。
文晶莹是香港其中一位较年青及新潮的艺术工作者,她曾经在一个由亚洲艺术社群发起,名为:〝翻转:当代中国艺术〞的展览中展出作品。她参与双年展的录像作品以不认真的手法谈性方面的东西——文晶莹扮成一巨型的女性性器官,在寓所内最不性感的环境下做着各样胡闹的行为。我曾看过这有趣的作品之原来版本:观众是透过门眼看录像;这录像在双年展中以大银幕放映,无可避免会拿它与活地亚伦以相同题材拍摄的电影作不公平的比较。
许翠红把大红花伞缝在一起而创作出一系列没有固定形状但如有机物般的雕塑——是次双年展之规模虽然细了许多,但仍能产生影响力,这位艺术工作者的作品显示出她深谙形状和物料之道,实在值得在日后多加留意。同样,周顺强的二十一件木雕邀请参观者以舞台的角度看世界。
另一件成功的互动作品是一系列信箱(不同形状的款式只有在香港可找到),每个信箱皆安装了感应器,当有人将耳朵贴近信箱时会播放不同的声音之录音带:讲话声、室内常听到的碰撞声、狗吠声、电视声等。这是梁美萍近期成功之作,这位细心的艺术工作者已有一段日子没有展出任何装置或混合素材之作了。
香港的陶艺家是香港艺术工作者中最具才华的一群,然而,他们已被广泛认同的杰出成就在香港艺术双年展中却被忽视,他们的作品全被安排在会场外围的角落,而且还被收藏在(保护但使人有压迫感的)展览箱内。尽管如此,黄丽贞、陈穗梅和张炜诗的作品仍显示出她们在处理物料和构思方面一贯的高水平。她们是香港最具知名度的陶艺家,应该展出更多她们的作品,而不是像今年这般漫不经意地展出寥寥几件。
曾参加第二届亚太区三年展的香港中文大学讲师陈育强谈论本届艺术双年展时表示他今年看到不少有水准,较年青的艺术工作者,而这是之前几届没有的现象。这一届艺术双年展十分成功,但香港艺术馆实在有需要将展览厅全年开放给这些充满活力的年青艺术工作者,让他们有〝公平的展出的机会〞。在此期间,对香港当代艺术有兴趣的人士,若要欣赏香港的艺术,则非要到香港的商业或由艺术工作者开办的画廊及学会开设的艺术空间(如歌德学院)不可,因为香港艺术馆内的长期展览品将会再度被展出,最低限度有两年的时间不会有任何值得重视的香港当代艺术作品展举办。
到香港艺术馆参观的人对馆内展出的当代艺术品必定会感到失望。因为完全没有国际性的收藏,只有小量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而那批长期展出的香港当代艺术品却又保守乏味。最近艺术馆撤换了馆长人选(职位等同总监)后看到风格上出现了一些正面的改革及较愿意开放的态度。虽然馆内仍存在着严重的制度问题,但这却是超出了本评论文章所探讨的范围,而亦因为那些根深蒂固之行政及结构问题,香港艺术馆仍然继续是香港当代艺坛上一个〝昂贵〞的 外行参与者。
过去,迎接到来参观香港艺术双年展的是一些殷勤的守卫,参观者看到的都是一些选择保守,并以呆板管理方法陈列的展品。相反,今年双年展的气氛轻松了许多,并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媒体,整体上的陈列亦非常良好。
本届香港艺术双年展令人额外惊喜的地方是展出了鲍蔼伦、梁志和及何兆基等人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展出的作品(评注文章可自多个网址中获得)。于是,我们看到香港艺术的奇异组合,在那些被政府向国际艺坛介绍为香港最杰出的艺术创作之旁是一些同样具代表性,由其它——大部份是寂寂无闻的香港艺术工作者创作的作品。这次双年展中所介绍的正好让我们有机会一次过对香港艺坛作一统览,亦令到那些一直以来在香港艺术馆内长期展出,乏善足陈的当代香港艺术品——假定在双年展结束后又再度被摆放出来——更相形见拙。
刚踏入艺术馆,参观者实时看到黄国才的大型互动布置——录像中的黄国才穿著成一座建筑物般,以广告人的技俩来鼓励参观者自己建立梦想:〝游离都市〞让参观者利用长台上已预先准备好,锯成一块块的木块和胶水来建造自己的房子。完成了的建筑物被摆放在艺术馆内向海港那一边的窗前,以港岛的的建筑物作背景,每件建筑物更备有标题或个人的信息。这展览特别受学生欢迎,他们的意念之多,采用的物料还有对计划的投入都是邀请参观者游遍整个双年展的一个很好的开始。李美娟的〝我的儿时玩意「跳飞机」〞是一幅采用混合素材创作的画,它令人联想起杜贝菲来。香港因为缺乏专为视觉艺术而设的学府,因此很少当代画家,但李美娟的作品和郭瑛所作的〝席地〞: 水墨绢本画,十足像一块用来睡觉用的草席以及抽象画〝王小虎〞:铅笔及瓷砖泥布本——都显示出香港的画坛正出现革新的现象。
苏庆强是香港其中一位著名的摄影家,他一个一直在进行中的计划是用一系列彩色的大型人像照来记录家乡潮阳县的社会及经济方面的转变。
文晶莹是香港其中一位较年青及新潮的艺术工作者,她曾经在一个由亚洲艺术社群发起,名为:〝翻转:当代中国艺术〞的展览中展出作品。她参与双年展的录像作品以不认真的手法谈性方面的东西——文晶莹扮成一巨型的女性性器官,在寓所内最不性感的环境下做着各样胡闹的行为。我曾看过这有趣的作品之原来版本:观众是透过门眼看录像;这录像在双年展中以大银幕放映,无可避免会拿它与活地亚伦以相同题材拍摄的电影作不公平的比较。
许翠红把大红花伞缝在一起而创作出一系列没有固定形状但如有机物般的雕塑——是次双年展之规模虽然细了许多,但仍能产生影响力,这位艺术工作者的作品显示出她深谙形状和物料之道,实在值得在日后多加留意。同样,周顺强的二十一件木雕邀请参观者以舞台的角度看世界。
另一件成功的互动作品是一系列信箱(不同形状的款式只有在香港可找到),每个信箱皆安装了感应器,当有人将耳朵贴近信箱时会播放不同的声音之录音带:讲话声、室内常听到的碰撞声、狗吠声、电视声等。这是梁美萍近期成功之作,这位细心的艺术工作者已有一段日子没有展出任何装置或混合素材之作了。
香港的陶艺家是香港艺术工作者中最具才华的一群,然而,他们已被广泛认同的杰出成就在香港艺术双年展中却被忽视,他们的作品全被安排在会场外围的角落,而且还被收藏在(保护但使人有压迫感的)展览箱内。尽管如此,黄丽贞、陈穗梅和张炜诗的作品仍显示出她们在处理物料和构思方面一贯的高水平。她们是香港最具知名度的陶艺家,应该展出更多她们的作品,而不是像今年这般漫不经意地展出寥寥几件。
曾参加第二届亚太区三年展的香港中文大学讲师陈育强谈论本届艺术双年展时表示他今年看到不少有水准,较年青的艺术工作者,而这是之前几届没有的现象。这一届艺术双年展十分成功,但香港艺术馆实在有需要将展览厅全年开放给这些充满活力的年青艺术工作者,让他们有〝公平的展出的机会〞。在此期间,对香港当代艺术有兴趣的人士,若要欣赏香港的艺术,则非要到香港的商业或由艺术工作者开办的画廊及学会开设的艺术空间(如歌德学院)不可,因为香港艺术馆内的长期展览品将会再度被展出,最低限度有两年的时间不会有任何值得重视的香港当代艺术作品展举办。
推荐关键字:香港艺术双年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林东鹏:文化语言的再造2013-08-05
- 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2010-06-22
- 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2010-06-04
- “香港艺朮双年展”结果公布2003-07-24
- 香港艺术双年展二○○五现正接受参赛作品2005-06-24
- 活动 艺术双年展邀参赛作品2005-07-07
- 香港艺术双年展扩大规模2005-07-07
- 香港艺术双年展选出六件作品2005-08-29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