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热爱艺术的确可以成为为艺术付出的理由!

作者:邓鸿 2002-01-09 16:10:13来源:世艺网
A- A+
  世纪之交,中国美术经常谈论的话题是“国际接轨”。虽然近年来中国艺术家在欧洲重要的国家展事中频频亮相,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仍是被他者选择的结果。人家的轨道,人家的列车,我们只是搭车而已,谈不上接轨,而文化、艺术是否须要接轨,其本身就是个争议的话题。对中国美术而言,缺少的并不是创作,而是大型展览的机会与机制。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威尼斯双年展、自己的卡塞尔文件展,双向选择、相互沟通,才是真正的交流。两年前在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世纪之门:1977~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时,举办成都双年展的想法就开始提出来,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终于如期举行。

  作这个展览的初衷,是想为中国美术提供一个展示自身力量的舞台,以众声喧嚷的时代,有自己说话的地方。当然我更希望成都双年展侧重于架上艺术,以深入研究中国本土艺术,特别是架上艺术自身的特点,以区别于其他的双年展。

  在筹备展览的过程中,我曾思考过许多问题:首先是架上艺术,它在中国是不是已经充份发展?其可能性何在?然后是展览机制。尽管我们按国外惯例实行主持人制度,但这种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对艺术创作有无伤害?是否应该进行评估和反省?还有艺术产业问题。坦率地说,成都双年展之所以能够举办,一是托加州集团的经济实力,二是因我本人对艺术的热爱。但这并不是大型展事成立的根据,因为这种展览只有支出没有回报,不能成为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在参与展览的多方面力量中,艺术家是否只管创作?他们究竟应该在产业化展览机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努力的结果,也是妥协的结果,但妥协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在双年展开幕之际,我愿意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共同去对面、去探讨。

  也许后现代时期的特色之一,就是人只能置身在问题之中来思考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一时之间难以找出答案,但毕竟我们在思考、在努力去做,事实上也只有在做对的过程之中,有些东西才能逐渐清晰起来。不管怎么样我们毕竟做了,起码对自己有了一个交待。正是这样的心情,鼓励我们,也鼓励许多人去为艺术付出。热爱艺术的确可以成为为艺术付出的理由!所以我们相信也期盼,在观众那里,参展艺术家和展览组织者的努力,能得到一个很好的回应。

推荐关键字:成都双年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