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我国古籍善本保护工作形势严峻

2001-11-20 11:20:18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
A- A+
  善本古籍纪录了我国的文明发展史,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但大量善本古籍损毁严重,古籍保护工作形势严峻。

  我国自西汉起直至清末,2000多年间有大约18万种各类古籍文献被创作出来,但是只有10万种左右流传至今。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幸存的古籍善本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损毁。

  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副研究员杜伟生:“目前,国内共有古籍善本近10万种470万册左右,加上拓片,地图等大概有1000千万件左右,但是目前,起码有1/3需要修理,其中100万件左右如果再不修理,将被彻底毁坏。”

  年代久远的古籍善本也会象自然界的动植物一样不断衰老,而保存条件不理想更加速了损毁的过程。专家说,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国家图书馆珍品库房的大门一打开,里面的文物一和外界接触,它们的寿命将会缩短二十到三十年。古籍善本对周围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和紫外线含量都十分敏感,目前全国除了北京、上海和少数几家省级图书馆拥有象样的珍品库房外,绝大部分图书馆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根本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目前,这些珍贵的典籍文献资料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保存它们的硬件环境,同时,整理和修复它们的人才和经费严重缺乏也是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据了解,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拥有各种馆藏古籍善本和殷墟甲骨近200万件,其中一半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修整,然而全馆却只有14个人从事这些文物的修复工作,据介绍,这14个人一年满打满算只能修复古籍善本2000件左右,根据这个速度,要修完所有被损坏的馆藏古籍文物需要500年。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研究员杜伟生:“在我国一共只有400多人从事古籍的修复工作,在29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中,近一半竟然没有一个人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地市县级的就更不用说了。”

  不仅如此,从事古籍善本修复工作的人员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项工作涉及到版本学、印刷史、造纸史、美学和历史等多种学科,对修复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英、法等国,硕士、博士从事古籍善本修复工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是目前在我们的国家图书馆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14个人员当中,竟然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的。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研究员杜伟生:“我们的高校当中没有一家设有专门专业的,都是师父带徒弟……我们一些修复人员因为不懂用料和程序,不但把东西没修复好,而且把古籍给彻底修坏了。”

  另外,修复经费的缺乏也是影响古籍善本修复工作的一大因素,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没有专门的古籍修复费用,就是有,这些费用相对于需要修复的古籍数量来说,也显得杯水车薪,比如在国家图书馆,修复一本古籍平均成本需要400元,但是去年的数据显示,实际上每本需要修复的古籍只能分到150元。
推荐关键字:古籍善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