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劳伦斯:香格纳瞄准当代
2001-07-11 12:44:53来源:《艺术世界》
A-
A+
1985年,劳伦斯从瑞士苏黎世大学艺术系到复旦大学来学习,他的硕士论文是电影《芙蓉镇》研究,毕业后,他去香港一家画廊打工。1994年,他重回上海,创办了香格纳,两年后,他的画廊结束了在波特曼酒店的“走廊画展”阶段,从复兴公园后门的PARK 97酒吧手里租下了一间不到100平米的简朴小屋,一直经营到现在。
96年我第一次见到劳伦斯时,他就穿现在这身西服。但是他会买最好的电脑,配上液晶显示器,或是花两万美金去参加瑞士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尽管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年,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但劳伦斯还是一个典型的瑞士人。他身上有瑞士山地民族的典型特征:耐心、坚韧,注重细节。谋大事者不张扬,在7年的发展中,劳伦斯已经悄悄地圈了好大一块地。看看他代理的画家名单吧:陈文波、李山、刘建华、王广义、余友涵、岳敏君、赵半狄、丁乙、曾梵志、张恩利、薛松、徐震……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画家就有三、四位,没了上面这些人,中国当代艺术将会显得很苍白。艺术家被香格纳看中,也意味着从此多了一条通向西方主流艺术市场的途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香格纳是我看到的所有画廊中案头功夫做得最扎实的。一进门的搁架上有一大排画家资料,这些以个人为单位的资料册中,几乎包括了一位画家从早期到成熟后的所有作品。劳伦斯说:“卖画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你对中国当代的哪一个艺术家感兴趣,可以在我这里找他的资料, 5年10年前的作品都可以找到。”这件事不难,但我还没看到哪家画廊能做到这么详备。画廊的周晓雯小姐告诉我,这“全靠平时细心积累,有些资料,一不留神,就会错过”。
Artworld:你在中国开办画廊已经7年,请你分别从艺术与经济的角度来谈谈国内的艺术市场?
Lorenz:现在中国的艺术市场还只是个开始。中国有好的艺术家,好的画廊,但距离一个完整的艺术市场缺少很多东西,比如:收藏家,艺术杂志,博物馆——现在有一个美术馆,但是上海可以有10个。现在要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还不那么方便。
Artworld:你为什么选择了在上海开画廊而不是在北京?上海在艺术市场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在哪里?
Lorenz:一方面我喜欢上海,一方面我喜欢艺术,既具有中国特点,又是国际性的艺术。上海是中国的城市,也是国际化的城市。我读书时就在上海,后来去香港一个画廊工作,香港比较富,有收藏家,但是没有艺术家。上海一方面和香港相似是一个商业城市,另一方面上海也聚集了很多艺术家。
Artworld:你多长时间做一次展览?
Lorenz:去年一年我们做了5个展览,今年到现在已经做了3个。刘建华个展《愉悦与幻想》,周铁海的展览“画家不在现场”,还有一个向利庆的摄影展。
Artworld:你做一个展览的平均费用是多少
Lorenz:从4万到10万,展览费用由画廊负责。
Artworld:一个展览要卖多少画才能把投资收回?
Lorenz:如果作品贵,卖几张就可以,如果是做照片的展览就很难。向利庆这个展览很成功,卖得也很好,但是价格低,每件作品售价是4000到8000人民币。
Artworld:你们作品的基本价位是多少?
Lorenz:从几百美金到一万两万美金都有。如果画的价格能做到5000到8000美金我们就很高兴了。两万美金的作品难得有,是一件曾梵志的大画,还没找到客户。丁乙现在很大的作品可以卖到12000美金,但是丁乙的画在很长时间还是只卖到5千,6千美金。
Artworld:你觉得画廊的利润做到多少比较合适?
Lorenz:50%肯定是画廊的目的,可是很难做。
Artworld:能描述一下你的客户吗?
Lorenz:80%—90%的客户在国外,国内客户往往是住在国内的外国人或者是从国外回来的中国人。欧洲的客户比较多,主要是德国、瑞士和法国,美国有一点,香港和日本的客户比较少。
Artworld:你挑选艺术家,做他们代理的标准是什么?
Lorenz:最重要的是我自己感兴趣,让我激动。
Artworld:有没有市场的标准?
Lorenz:不要看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根本不存在。看市场就会看模糊。画廊刚开始的时候上海一点市场都没有,丁乙的第一个展览,一个客户都没有,但是我可以很自由地做东西。慢慢就会有人过来。很多艺术家一开始都问我“美国人喜欢什么,欧洲人喜欢什么”,这个路子肯定不对,只能浪费他们的能力。艺术家一定是有自己的东西要做,要表达,他们应该继续他们要做的东西。
Artworld:你去年的销售做了多少?
Lorenz:不知道,我不管这事儿。苏富比有限公司需要公开财务报表,但是画廊不需要说,大部分的画廊还是个体户。
Artworld:你和艺术家是怎么合作的?
Lorenz:大部分是代销,卖掉分成,买断的情况很少。我和许多艺术家已经合作了3年、5年,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Artworld:你做画廊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Lorenz:好的艺术家还不多,要做很多工作去培养。国外有很多基金会帮助艺术家,而在中国就是靠卖画。如果中国人对艺术更感兴趣,可能艺术家都来不及做作品。
Artworld:你们一年要参加几次国际性博览会,这方面花的费用多吗?
Lorenz:我们去年参加了瑞士的巴塞尔博览会,西班牙ARC大展,和意大利都灵博览会。这些博览会摊位费用很贵,比如去巴塞尔博览会50平米的标准摊位大概要一万八千美金。去年参加的是巴塞尔博览会组织的一个推荐年轻艺术家的摊位,只要付1/3的摊位费用,但是只能展示一位艺术家,我们带的是周铁海的作品,因为费用低,只要卖出一件作品就可以了。今年我们去巴塞尔一周可能需要两万多美金,我大概会带20件作品去参展。西班牙的ARC大展是侯瀚如邀请的,摊位费比较便宜,大约是3千到5千美金。参加博览会能卖掉多少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出现在哪儿,对我们是一个机会。
Artworld:做画廊7年来,你最大的成功和喜悦是什么?
Lorenz:活下去是最大的成功。1994年我开始做画廊的时候,很多人说你在中国开画廊肯定没办法活下去。开始的时候一个客户都没有,办一个展览卖掉一张画简直高兴死了。我原来在电脑公司,后来去了香港的画廊工作,现在有了自己的画廊,这就是成功。我看到很多画廊来了又走了,他们可能投资很多,开始声音很大,做一个展览花很多钱,但最后还是我们活了下来。
96年我第一次见到劳伦斯时,他就穿现在这身西服。但是他会买最好的电脑,配上液晶显示器,或是花两万美金去参加瑞士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尽管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年,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但劳伦斯还是一个典型的瑞士人。他身上有瑞士山地民族的典型特征:耐心、坚韧,注重细节。谋大事者不张扬,在7年的发展中,劳伦斯已经悄悄地圈了好大一块地。看看他代理的画家名单吧:陈文波、李山、刘建华、王广义、余友涵、岳敏君、赵半狄、丁乙、曾梵志、张恩利、薛松、徐震……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画家就有三、四位,没了上面这些人,中国当代艺术将会显得很苍白。艺术家被香格纳看中,也意味着从此多了一条通向西方主流艺术市场的途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香格纳是我看到的所有画廊中案头功夫做得最扎实的。一进门的搁架上有一大排画家资料,这些以个人为单位的资料册中,几乎包括了一位画家从早期到成熟后的所有作品。劳伦斯说:“卖画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你对中国当代的哪一个艺术家感兴趣,可以在我这里找他的资料, 5年10年前的作品都可以找到。”这件事不难,但我还没看到哪家画廊能做到这么详备。画廊的周晓雯小姐告诉我,这“全靠平时细心积累,有些资料,一不留神,就会错过”。
Artworld:你在中国开办画廊已经7年,请你分别从艺术与经济的角度来谈谈国内的艺术市场?
Lorenz:现在中国的艺术市场还只是个开始。中国有好的艺术家,好的画廊,但距离一个完整的艺术市场缺少很多东西,比如:收藏家,艺术杂志,博物馆——现在有一个美术馆,但是上海可以有10个。现在要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还不那么方便。
Artworld:你为什么选择了在上海开画廊而不是在北京?上海在艺术市场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在哪里?
Lorenz:一方面我喜欢上海,一方面我喜欢艺术,既具有中国特点,又是国际性的艺术。上海是中国的城市,也是国际化的城市。我读书时就在上海,后来去香港一个画廊工作,香港比较富,有收藏家,但是没有艺术家。上海一方面和香港相似是一个商业城市,另一方面上海也聚集了很多艺术家。
Artworld:你多长时间做一次展览?
Lorenz:去年一年我们做了5个展览,今年到现在已经做了3个。刘建华个展《愉悦与幻想》,周铁海的展览“画家不在现场”,还有一个向利庆的摄影展。
Artworld:你做一个展览的平均费用是多少
Lorenz:从4万到10万,展览费用由画廊负责。
Artworld:一个展览要卖多少画才能把投资收回?
Lorenz:如果作品贵,卖几张就可以,如果是做照片的展览就很难。向利庆这个展览很成功,卖得也很好,但是价格低,每件作品售价是4000到8000人民币。
Artworld:你们作品的基本价位是多少?
Lorenz:从几百美金到一万两万美金都有。如果画的价格能做到5000到8000美金我们就很高兴了。两万美金的作品难得有,是一件曾梵志的大画,还没找到客户。丁乙现在很大的作品可以卖到12000美金,但是丁乙的画在很长时间还是只卖到5千,6千美金。
Artworld:你觉得画廊的利润做到多少比较合适?
Lorenz:50%肯定是画廊的目的,可是很难做。
Artworld:能描述一下你的客户吗?
Lorenz:80%—90%的客户在国外,国内客户往往是住在国内的外国人或者是从国外回来的中国人。欧洲的客户比较多,主要是德国、瑞士和法国,美国有一点,香港和日本的客户比较少。
Artworld:你挑选艺术家,做他们代理的标准是什么?
Lorenz:最重要的是我自己感兴趣,让我激动。
Artworld:有没有市场的标准?
Lorenz:不要看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根本不存在。看市场就会看模糊。画廊刚开始的时候上海一点市场都没有,丁乙的第一个展览,一个客户都没有,但是我可以很自由地做东西。慢慢就会有人过来。很多艺术家一开始都问我“美国人喜欢什么,欧洲人喜欢什么”,这个路子肯定不对,只能浪费他们的能力。艺术家一定是有自己的东西要做,要表达,他们应该继续他们要做的东西。
Artworld:你去年的销售做了多少?
Lorenz:不知道,我不管这事儿。苏富比有限公司需要公开财务报表,但是画廊不需要说,大部分的画廊还是个体户。
Artworld:你和艺术家是怎么合作的?
Lorenz:大部分是代销,卖掉分成,买断的情况很少。我和许多艺术家已经合作了3年、5年,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Artworld:你做画廊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Lorenz:好的艺术家还不多,要做很多工作去培养。国外有很多基金会帮助艺术家,而在中国就是靠卖画。如果中国人对艺术更感兴趣,可能艺术家都来不及做作品。
Artworld:你们一年要参加几次国际性博览会,这方面花的费用多吗?
Lorenz:我们去年参加了瑞士的巴塞尔博览会,西班牙ARC大展,和意大利都灵博览会。这些博览会摊位费用很贵,比如去巴塞尔博览会50平米的标准摊位大概要一万八千美金。去年参加的是巴塞尔博览会组织的一个推荐年轻艺术家的摊位,只要付1/3的摊位费用,但是只能展示一位艺术家,我们带的是周铁海的作品,因为费用低,只要卖出一件作品就可以了。今年我们去巴塞尔一周可能需要两万多美金,我大概会带20件作品去参展。西班牙的ARC大展是侯瀚如邀请的,摊位费比较便宜,大约是3千到5千美金。参加博览会能卖掉多少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出现在哪儿,对我们是一个机会。
Artworld:做画廊7年来,你最大的成功和喜悦是什么?
Lorenz:活下去是最大的成功。1994年我开始做画廊的时候,很多人说你在中国开画廊肯定没办法活下去。开始的时候一个客户都没有,办一个展览卖掉一张画简直高兴死了。我原来在电脑公司,后来去了香港的画廊工作,现在有了自己的画廊,这就是成功。我看到很多画廊来了又走了,他们可能投资很多,开始声音很大,做一个展览花很多钱,但最后还是我们活了下来。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