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徐邦达先生的艺术

作者:董创 2001-03-07 08:05:53来源:未知
A- A+
  举凡为人称之大家者,往往学识渊博,基础深厚。而时有何为何掩之说,如书为画掩,印为书掩,如此等等。这既是赞扬一方面成就之高,另一方面更是暗示所掩一方成就亦高,不容忽视。徐邦达先生久以书画之辨真识伪名于世,宇内同称,然其书画所识之者少,即为鉴赏之名所掩。有弟子萧平赞徐先生有“四绝”,实不为过。所谓“四绝”者,乃于鉴赏之外,诗、书、画又三绝也。

  徐先生十余岁即染指绘事,从学于吴门李醉石,后入海上吴湖帆之门。先生早期所学从摹古入手,乃是承继传统之画学方法。今之所见,有临奚冈之《松溪高逸图》,摹张中之《芙蓉鸳鸯图》,以及写陈洪绶之《仕女》、改琦之《芳林秋思》等。此种模写之作,几可乱真,可见先生早年之功底。先生平生看画多于写画,故眼高思远,出手即与古法相合,又能自出新意,不为古法所囿。先生钟爱“元四家”,又独嗜“四王”。先生于“四王”之画历中,辨识模古出新之意义,并为自己所参照。“四王”承继董思翁,“血战宋元”,以求文人画正脉之延续。故先生之画以宋元笔法,运自家丘壑,并泽以唐人气韵。高古深厚,雅逸清醇。先生所画多传统意趣,如《江山无尽》、《云峦秋色》、《丹林深壑》,其布局注重龙脉开合,溪有源头,水有出处,无处不在画理之中。既反映传统功力,又表现生活基础。先生作画如为人,处处悉心为之,从不懈怠,此为先生严谨画风之根基。

  与此种摹古之作相比,先生另一类写生之作,则别具新意。如所写闽中之老榕,金陵之燕子矶,全为眼中之生活,可居可游,生机勃勃,将古典美学推向一个新领域。此种真景之写照,能优于法度之外,又得于其中,实难为常人所能,先生往往融古通今,保持一贯作风。先生所画中锋用笔,圆浑深厚,老辣而不枯燥,劲健而不张狂。先生善于用色,得王石谷之正传。虽几片淡色,然到处流光溢彩,又不沾俗字。

  先生之书法以苏(轼)、米(芾)为基,旁及董其昌,风神典雅,气局舒缓。书中“徐体”,结构平实中庸,行笔张驰有度,尽显当代文人书法之风范。所写凡唐宋诗词或自作,皆表心意,同画如出一辙。而题于画上,乃书画合一,互为映发。先生之诗词,取法宋元,严守格律,风格平淡天真,有感而发。如题自画之《钟山图》:“六朝旧事总悠悠,钟阜晴山拄颊收。莫夸龙蟠与虎踞,换来新纪傲千秋。”

  先生字孚伊,号李庵、心远生,晚号蠖叟。浙江海宁人。一九一一年生于上海。自一九五二年入故宫任书画鉴定之职,四十余年,云烟过眼,去伪存真,著作等身,书画传世。先生之成就,诗书画三绝一体,相得益彰,更得鉴赏之绝相助,方蔚为大观。世纪之内有此高品,恐为最后之晚唱。



推荐关键字:徐邦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