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砚边偶记
作者:常进 1998-12-01 17:15:27来源:世艺网
A-
A+
中国人一直最热爱,亲近自然,那不能确切解释的宇宙太空,水光岚气,引发了他们多少神奇的想像,这想像中包含了他们独特的历史感、文化感、宇宙感。这种深沉的内心视像又影响着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他们用绘画表达的已经不是可见的世界,而是他们希望的世界,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经典艺术,积淀艺术。其形式、内涵早已形成一种意味,一种暗示,一种程式,有其独特的精神与形式的结合方式,有一种非常广泛、深刻的文化感注入其中,所以远比一般风景画耐看,形式与精神更富内涵,但在形式上又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确立了山水画的独特性,同时又束缚了它的发展脚步。今天,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及其精神寄托和文化氛围基本上已不存在,但传统美学的暗示没有消失,艺术形式的心理印象也在起作用,所以说它是积淀艺术。问题是,我们必须用新眼光来看待山水画传统,作出新的解释。发挥新的想像力,吸收其精华,摆脱其束缚,继续向发展。
中国画中的某些限制是必须的,而且是有益的,看你如何去驾驭它。通过与它既利用、又对抗中生发出独创,将是一种深层次的创造。完全取消、抛弃传统的限制,也就取消了中国画。中国画的美,正是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迸发出来的独辟溪径的喜悦。
山水画的空间感很重要,从纸的平面至画中目力所及的空间都是可描绘的范围,一般来说,既要考虑平面的美感,又要照顾空间的平衡。从画史上看,宋代山水不太受画法的约束,直接面对自然,表现出中国人独特的空间氛围感。元代以后的山水画较复杂,越来越注入文化气息,画面也越来越走向平面,注重平面的节奏、均衡,笔精墨妙的美。一个人的风格不可能求全,偏向何处,是很微妙的,往往也是和你的个人特质相连的。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形象还靠观者的阅历、经验、修养、想像力来补充、丰富和延伸,它与古典诗歌的意象极为相似,以深厚、细腻、有回味为特征。举个例子,耐人寻味的空间形象又带有时间性:李义山在描述一座祠庙时这样写道:"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从早到晚吹着的微风,整整一个春天如幻的细雨……十几个字,在我们面前描绘出怎样一个空灵、飘渺的空间。我希望山水画的空间传达出的同样是这种深沉、委婉,有空间深度、有时间跨度、有思绪的氛围。董其昌论画有南北宗,实质就是虚实二字,实则饱满、壮健,虚则阴柔、灵秀。
所谓苍茫淡远之境,既指心境,也指画面空间境界;又指笔墨及纸面肌理,古人强调用笔毛、涩、沉,也欣赏轻灵。晋唐书法即轻灵沉着。倪云林、董其昌、傅抱石、林风眠,运笔轻灵,都是极其微妙的。中国山水画,丘壑为极重要因素,与笔墨并驾齐驱。北宋人的山水,就已经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创造出一种丘壑形象,到了明清诸家,如董,王、石涛、八大笔下,自然之形貌成为次要,笔墨及丘壑之间的相互聚散、缠接、游离,吞吐变为主要追求,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特殊样式,成为中国式的平面艺术,很具现代意识。
不论时代如何变化,山水画中的一种内省的、朴素的美,一种自然宁静与人性平淡的美,总是值得去表现的。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经典艺术,积淀艺术。其形式、内涵早已形成一种意味,一种暗示,一种程式,有其独特的精神与形式的结合方式,有一种非常广泛、深刻的文化感注入其中,所以远比一般风景画耐看,形式与精神更富内涵,但在形式上又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确立了山水画的独特性,同时又束缚了它的发展脚步。今天,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及其精神寄托和文化氛围基本上已不存在,但传统美学的暗示没有消失,艺术形式的心理印象也在起作用,所以说它是积淀艺术。问题是,我们必须用新眼光来看待山水画传统,作出新的解释。发挥新的想像力,吸收其精华,摆脱其束缚,继续向发展。
中国画中的某些限制是必须的,而且是有益的,看你如何去驾驭它。通过与它既利用、又对抗中生发出独创,将是一种深层次的创造。完全取消、抛弃传统的限制,也就取消了中国画。中国画的美,正是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迸发出来的独辟溪径的喜悦。
山水画的空间感很重要,从纸的平面至画中目力所及的空间都是可描绘的范围,一般来说,既要考虑平面的美感,又要照顾空间的平衡。从画史上看,宋代山水不太受画法的约束,直接面对自然,表现出中国人独特的空间氛围感。元代以后的山水画较复杂,越来越注入文化气息,画面也越来越走向平面,注重平面的节奏、均衡,笔精墨妙的美。一个人的风格不可能求全,偏向何处,是很微妙的,往往也是和你的个人特质相连的。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形象还靠观者的阅历、经验、修养、想像力来补充、丰富和延伸,它与古典诗歌的意象极为相似,以深厚、细腻、有回味为特征。举个例子,耐人寻味的空间形象又带有时间性:李义山在描述一座祠庙时这样写道:"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从早到晚吹着的微风,整整一个春天如幻的细雨……十几个字,在我们面前描绘出怎样一个空灵、飘渺的空间。我希望山水画的空间传达出的同样是这种深沉、委婉,有空间深度、有时间跨度、有思绪的氛围。董其昌论画有南北宗,实质就是虚实二字,实则饱满、壮健,虚则阴柔、灵秀。
所谓苍茫淡远之境,既指心境,也指画面空间境界;又指笔墨及纸面肌理,古人强调用笔毛、涩、沉,也欣赏轻灵。晋唐书法即轻灵沉着。倪云林、董其昌、傅抱石、林风眠,运笔轻灵,都是极其微妙的。中国山水画,丘壑为极重要因素,与笔墨并驾齐驱。北宋人的山水,就已经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创造出一种丘壑形象,到了明清诸家,如董,王、石涛、八大笔下,自然之形貌成为次要,笔墨及丘壑之间的相互聚散、缠接、游离,吞吐变为主要追求,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特殊样式,成为中国式的平面艺术,很具现代意识。
不论时代如何变化,山水画中的一种内省的、朴素的美,一种自然宁静与人性平淡的美,总是值得去表现的。
推荐关键字:深圳双年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快讯】第二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跨2017-10-20
- 【现场】“深双十年”论坛及回顾展:正从小2014-08-25
- 深圳双年展延伸至威尼斯2014-06-04
- 我们需要怎样的创意房?2012-01-17
- 程式规范与造型结构1998-12-01
- 找回传统艺术的精神是水墨画家的至高追求1998-12-01
- 当今水墨画弊之我见1998-12-01
- 对传统水墨画语言基本程式的再认识1998-12-01
- 改革开放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记第1998-12-20
- 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章程2000-12-10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