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科学与艺术刍言——欲望与失衡
作者:崔自默 2005-11-15 16:24:20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科学的弊端,就是破坏“和谐”,不管是人类之间的和谐,还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科学的恶果,最严重的莫过于怂恿了战争的爆发,其次,便是使地球上所有人种都心态失衡。
爱因斯坦在晚年所作的题为《留给后世的话》一篇短文中有这样的话:“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发明家,他们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是完全没有组织的,这导致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担心被排斥在经济循环之外,他们苦于想要各种东西,却又无力购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人们在不定的时间里互相残杀,因此,任何一个思考着将来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和恐惧。”
欲望的满足是幸福的,但永远存在难以满足的欲望,则是痛苦的。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迎合人类的物质需求,如此,人类变本加厉、欲壑难填。在社会群体中,似乎彼此都为了让别人羡慕而活着,从众心理和攀比心态的蔓延,使大家一齐染上恶习,生怕不如别人,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想方设法拥有,于是大家你追我赶,互相连累,共同受罪。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集体无意识”,大家似乎逐渐适应了,觉得这样的存在是合理的。
欲望是痛苦之源,而科学则是制造欲望的根本。《老子》云“无欲而刚”、“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可惜,现代商品太丰富、太诱人了,人心怎能不乱?不随波逐流,何其难哉!苏格兰青年歌手雪莉·曼森有一句名言:“你脱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人希望你脱光”。这可为“欲望”二字作一通俗的注解。
一天,与朋友谈论科技的弊端。他反驳说:“你一边享受着现代科技的产品,一边却在骂科技,岂不是虚伪?”我说:“不是我主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而是不得以需要它。比如手提电话,我脑袋受着电磁波辐射来使用它,还不是为了大家找我方便?没有它,我哪来的很多急事用办?有了它,大家才有了与之相应的紧张的生活节奏。假如谁都不用它,有事慢慢写信,多悠闲,多自在”。倘若科学在满足人类物欲时,不需要什么成本也还好,可事实上,科学在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欲望之际,往往是以消耗相关的自然资源为成本的,是以牺牲生态环境的和谐为条件。比如汽车的发明,无疑是划时代的,然而正是这个伟大的发明,使沉睡已久的地下石油被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于是国家之间为了争夺石油经常开战,同时,无数奔跑的汽车在燃烧掉的无数的汽油的同时,释放出无数的废气,大气污染成了一大难题。汽车的好处在于满足了人类自由行走的欲望吗?但实际上,它只是满足了一部分人而已,终归没有满足所有人,反而使得大多数人不情愿地呼吸着废气。
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运动的发起者们,大都是有钱人,是他们最早发现保留自然环境的原始状态的重要性,这则颇有反讽意味。莎士比亚在《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中把强取豪夺的欲望比作“一只无所不在的狼”,它“最终将自己一并吞掉”。等所有人都富裕起来,等所有人的欲望都得到满足,多么难啊。
一般人说“科学”,通常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科技”(“科学”和“技术”)的一种含混的简称。“科学”和“技术”不同:前者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后者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前者整体,后者具体。海德格尔提出,“现代科学的本质是现代技术”,这一科学哲学观有其实际意义,提醒我们把“科学”和“技术”区分开来对待。我们的很多问题,是在“技术”这一具体环节产生的,与“科学”的本意无关。
科学发展的动力,也应该主要放在改善人类生活品质上。然而,遗憾的很,几乎所有科技的发展,其最源动力往往是战争的需要,比如计算机、吉普车、原子能,这种技术不新鲜了,才转为民用,想起来让人伤心。艺术大发展也需要经济的支持,权贵们把财力用于战争,以掠夺更多的财富,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的遗憾,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爱因斯坦在晚年所作的题为《留给后世的话》一篇短文中有这样的话:“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发明家,他们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是完全没有组织的,这导致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担心被排斥在经济循环之外,他们苦于想要各种东西,却又无力购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人们在不定的时间里互相残杀,因此,任何一个思考着将来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和恐惧。”
欲望的满足是幸福的,但永远存在难以满足的欲望,则是痛苦的。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迎合人类的物质需求,如此,人类变本加厉、欲壑难填。在社会群体中,似乎彼此都为了让别人羡慕而活着,从众心理和攀比心态的蔓延,使大家一齐染上恶习,生怕不如别人,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想方设法拥有,于是大家你追我赶,互相连累,共同受罪。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集体无意识”,大家似乎逐渐适应了,觉得这样的存在是合理的。
欲望是痛苦之源,而科学则是制造欲望的根本。《老子》云“无欲而刚”、“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可惜,现代商品太丰富、太诱人了,人心怎能不乱?不随波逐流,何其难哉!苏格兰青年歌手雪莉·曼森有一句名言:“你脱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人希望你脱光”。这可为“欲望”二字作一通俗的注解。
一天,与朋友谈论科技的弊端。他反驳说:“你一边享受着现代科技的产品,一边却在骂科技,岂不是虚伪?”我说:“不是我主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而是不得以需要它。比如手提电话,我脑袋受着电磁波辐射来使用它,还不是为了大家找我方便?没有它,我哪来的很多急事用办?有了它,大家才有了与之相应的紧张的生活节奏。假如谁都不用它,有事慢慢写信,多悠闲,多自在”。倘若科学在满足人类物欲时,不需要什么成本也还好,可事实上,科学在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欲望之际,往往是以消耗相关的自然资源为成本的,是以牺牲生态环境的和谐为条件。比如汽车的发明,无疑是划时代的,然而正是这个伟大的发明,使沉睡已久的地下石油被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于是国家之间为了争夺石油经常开战,同时,无数奔跑的汽车在燃烧掉的无数的汽油的同时,释放出无数的废气,大气污染成了一大难题。汽车的好处在于满足了人类自由行走的欲望吗?但实际上,它只是满足了一部分人而已,终归没有满足所有人,反而使得大多数人不情愿地呼吸着废气。
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运动的发起者们,大都是有钱人,是他们最早发现保留自然环境的原始状态的重要性,这则颇有反讽意味。莎士比亚在《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中把强取豪夺的欲望比作“一只无所不在的狼”,它“最终将自己一并吞掉”。等所有人都富裕起来,等所有人的欲望都得到满足,多么难啊。
一般人说“科学”,通常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科技”(“科学”和“技术”)的一种含混的简称。“科学”和“技术”不同:前者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后者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前者整体,后者具体。海德格尔提出,“现代科学的本质是现代技术”,这一科学哲学观有其实际意义,提醒我们把“科学”和“技术”区分开来对待。我们的很多问题,是在“技术”这一具体环节产生的,与“科学”的本意无关。
科学发展的动力,也应该主要放在改善人类生活品质上。然而,遗憾的很,几乎所有科技的发展,其最源动力往往是战争的需要,比如计算机、吉普车、原子能,这种技术不新鲜了,才转为民用,想起来让人伤心。艺术大发展也需要经济的支持,权贵们把财力用于战争,以掠夺更多的财富,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的遗憾,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最好的作品是下一张” 崔自默当代新彩墨2019-07-04
- 新彩与分形2019-04-10
- 崔自默先生作品亮相“2018奥林匹克博览会”2018-09-01
- 崔自默绘制“五禽戏”体育彩票正式发行销售2018-08-11
- 崔自默作品在“北京2018瀚海春拍”再创佳绩2018-07-03
- 纪念孤独的文怀沙先生2018-06-26
- 李正茂:《再思科学与艺术:序崔自默新彩作2016-11-11
- 其实并不难懂的崔自默(上)2018-07-27
- 其实并不难懂的崔自默(中)2018-07-27
- 其实并不难懂的崔自默(下)2018-07-27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