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当代美术现象刍言(一)

作者:崔自默 2005-11-15 16:00:24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说是“当代”,尤指目前;而美术现象,又非孤立发生,乃紧密联系并间接反映着社会生活之众多方面,客观的与主观的诸端因素错综其间,难以尽言。在此,对美术思潮、创作、市场及批评等问题,仅囿于笔者之陋闻浅想,略陈一二。

  以丑为美的美术思潮

  说“思潮”,而不说思想或者理论,是因为我一直以为,影响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或者艺术现象,“思潮”的冲击力来得更为直接些,虽然其影响未必久远。

  1913年鲁迅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中,列举“美术之目的与致用”为:表现文化、辅翼道德和救援经济;其中言“美术可以表现文化”时有云:“凡是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以转移。”

  黄宾虹在《致治以文说》一文开篇即云:“古者图画之作,所以明政教,觇风化也。”文者,乃画之导;画者,乃文之助。文之变化与兴废,关乎世情、系乎时序。美术作品,虽有历代不衰之题材,然而笔墨之形式与内容,却随时代而流衍,一个时代必有其一个时代之气息。在中国美术传统中,文人画是极重要的一大分支。这个概念的形成与解释,有其规定性和多面性,不过,注重“文”,是其根本。近现代画家中,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李可染、李苦禅、陆俨少乃至徐悲鸿、林风眠、董希文诸大师,画艺之外,复有文气夺人。文气,虽然不能代替画艺,但画艺之成熟与完善,确实可以得益于文气之修养,并反过来利于胸中文气之抒发。当代美术创作,不如人意之处,就在于画艺之薄弱与文气之匮乏。

  艺文两亏之下,导致了当代美术中最令人痛惜的思潮和现象—— 以丑为美。作为美术,应该崇尚美、表现美、发扬美。然而,很多东西,的确令人莫名其妙,从中难以发现出一点美来。雕塑不美,绘画也不美。画山水丑,画树木丑,画房屋丑,画鸟兽丑,画高士丑,画仙女丑,画古代文人丑,画现代英雄丑,似乎脏兮兮傻乎乎冷冰冰木呆呆的形象才能表达某种感觉,制造某种视觉刺激。

  原本就这样么?不是的。丑易,美难;俗易,雅难。更多的美术家,不是不想画好,画美,画雅,画善,事实上,他们没有这个本事;到此也便罢了,他们还为自己的丑态找出一些借口,最令人尴尬的是说他们不屑于画美,因为画美了便甜熟了、俗腻了。这是何等的一大误区。

  有些聪明人,还从海外为其丑找到了一些理由,于是这个流那个派,这个思潮那个主义,纷至沓来。看似一些玄妙的新花样,其实,不过是一些泊来的文化垃圾,或者趸来的概念布丁。在热闹一时的现场周围,也曾经引发过一些这样那样的辩论,但今天回顾起来,才觉得大多是一些粗浅而低级的成人游戏,哗众取宠罢了。后现代之争、行为艺术之争、张力与表现之争,听起来都怪怪的,到底不明白要干什么。此外,有些争论,本是不该发生在内行人之间的,比如新文人画之争,比如笔墨之争,却也发生了。

  分析和总结一下这些争论的焦点,不外乎一个如何创新的问题。然而,使我困惑的是,有些人为什么一定要首先骂传统,尤其是向自己的传统宣战。传统,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来骂的。谈创新,是好事,但势欲与传统彻底决裂,就匪夷所思了。试看那些伟大的创新派画家们,他们所用的笔、墨、纸和颜料,哪一样不是传统的呢?新,未必就好;而既然称好,新就已包含其中。做到新容易,做到好却绝对之难。“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趋诡”,“轻靡者,浮文弱植,飘渺附俗”(《文心雕龙·体性篇》),此两者,皆去典雅之品格远甚;而典雅之艺术精品,正是人类长生久视、代所共传者,是世界民族共同景仰之财富。

  无知,使我们付出过太多的代价。对自己文化传统之无知,对别人传统更为陌生,会促发有意识的噩梦。“接轨”,是为了便捷的“拿来”,而不应该是更快的失去,或者被同化掉。倘若丢掉的是我们的菁华,输入的是他人的糟粕,此憾何及!民族的才是国际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我们亟待做的,是尽量与别人拉大距离,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完善自己,我们的前程还远得很。
推荐关键字:专栏人物 崔自默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