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第三章、书法的学习——六、篆刻及其他(三)

民间书法

作者:崔自默 2005-11-15 15:18:29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在书法史的发展轨迹上,不知名的民间书家及其书法,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存在。“礼失而求诸野”,研究民间书法,正可弥补书法正史的不足。而且,无数的书法实物资料证明,民间书家,其书法成就亦非常客观,比如汉代大批砖文,在汉简与汉碑之外,别开户牖,的确令人惊喜(见图54西汉“君子长生”)。

  民间书家的作品,不为正经书家所鄙视,这无疑是一种文明和进步,然而,民间性一旦被勉强地赋予高贵性,则往往难免尴尬的处境,所谓“合而两伤”。鲁迅1934年发表的《略论梅兰芳及其他》文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士大夫是常要夺取民间的东西的,将竹枝词改成文言,将‘小家碧玉’作为姨太太,但一沾着他们的手,这东西也就跟着他们灭亡”,“雅是雅了,但大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还觉得自己不配看了”。鲁迅此言,的确有其针对性和深刻性。民间书法的命运,也有类似于“小家碧玉”之处,它一旦被化用和装扮,便每每不伦不类。专业书家的有意做出民间味道,有意做怪、反朴,甚者表现得比民间还“野”,完全没有了文气和学样,也就过犹不及了。

  民间书法的生命力,来源于其自然而然,妙在天趣,这种艺术效果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其一,民间书家由于不以书法为生活,对字的结构与用笔技法的相对不熟练,所以表现出生拙;其二,他们在拿笔写字的时刻,虽然也认真,但是没有过多的精神负担和技法上的羁绊,所以不会做作。两条原因的合成作用,便是民间书法的风貌,也正是常规书家难以企及之处。
推荐关键字:专栏人物 崔自默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