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第四章、书法的认识——一、关于风格(四)

时代气息

作者:崔自默 2005-11-15 15:06:33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艺术的土壤是社会。艺术不可能脱离社会的大历史环境和时代氛围而独立存在。书法艺术风格的演进,虽然有自己的特定规律,但仍然在相当程度上随时代而迁流。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是社会的反映,艺术也是社会的反映。无论文学还是艺术,虽然不可能完全反映社会的现象和问题,但是,它们既然都是人的产物,而人又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社会中,所以,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所谓“染乎世情”;即便比文学更为自由一些的艺术行为,也不可能完全游离于社会之外,而事实上,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更能生动和形象地反映着“世情”。

  政治的参与和催化,可以让一种书风平地扶摇,可以让书家一步青云。上者言不及义,下者无所用心,上行下效,是社会历史的一种情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活的等因素,共同组合成一个时代的大背景。活动在这个大背景中的人及文,不可能不被浸染。书史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皆是归纳一个时代的风格。米芾在《书史》中针砭时弊,认为“李宗锷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肥扁朴拙。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所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趋时贵书”,致使书家失去自我,不能正确对待传统与革新、当下与将来的辨证关系,这是时代风气造成整个艺术品位降低的一大原因。

  风行、流行、世风、时风,都是世相的代名词。时代气息,可感而难言,任何人不可能完全摆脱或游离于社会环境之外。明白“微波喜摇人,稍立待其定”、自信“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陶渊明,梦想找到一块世外桃源,最终没有如愿。完全倚赖幻想活着的人,毕竟没有,人们难以摆脱世风,只好随波逐流,相对地失去自我。即便特立独行的艺术大家,也不可能卓尔超脱于时代气象之外。

  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包括那些内涵?又怎么个“随”法?一幅绘画作品,在山梁上画一些电线杆子,显然画的是新时代而非古代,但是,书法作品又如何表现“新时代”呢?可见,时代特征,不只在表象,更在气象。人们都说,我们所处的这个经济时代是一个“快餐文化”时代,那么,考虑不朽或者永恒的人,无疑是有点“傻气”。唐孙过庭《书谱》云“古不乖时,今不同弊”。黄宾虹《古画微自序》云“自来文艺之升降,足觇世运之盛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和艺术,其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时代,是由当时社会的和个人的、主观的和客观的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时代气息,是宏观化、集体化了的个人风格,如果说一个时代的气息,不过是当时的一种风气、习气而已,虽不确切,但容易理解。
推荐关键字:专栏人物 崔自默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