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漫说我斋堂阁舍题额的收藏

作者:夏锄 2005-08-24 14:58:14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先后搬过五次家,用过六、七个斋堂号,幸得180多位文学、史学、艺术界名家不同时期题写的近200件作品。题写者,年龄有老、中、青,名气大、中、小,书体有真、草、隶、篆。今择其中部分书画家的题额,与藏友分享。

  上世纪80年代末,正是朦胧诗方兴未艾之时,我写的“朦胧诗”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其中《棠桂流香梦》连续在多种报刊上刊发。《青春诗历》登出我的通讯地址,而后有许多诗友来信交流,这其中有著名诗人顾城、海子等。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失去一位极珍贵的朋友,诗人海子卧轨自杀。消息传来,我的心情无比沉重。当时,我写了许多怀念他的诗,皆没有投给报刊,而是将其同以前所写的300多首诗收为一集,取名为《棠桂流香斋诗稿》封存起来,并发誓以后不再发表诗歌。此后一段时间里,写作或书法、篆刻创作落款都题上“于棠桂流香斋中”,还自刻两枚斋号章,但未曾正式题额。伯父(夏同浩,已故著名收藏家)知道我书斋名后,就将其藏品,近代诗人、南社社员、书画家戚牧(饭牛翁)题写的“韵流棠桂”赠送给我。并说:“余姚饭牛,‘国魂七才子’(与奚燕子、吴眉孙等并称)也,诗文书画下笔即成,放荡山水,狂笑玩世……多符合你这个诗人的秉性,此四字虽与你斋名不完全相同,但意思相近,能如此巧合也算是有缘分吧。”我将此横幅装入镜框,悬挂在书房。第一个书斋名就这样诞生了。这件横额原来是戚牧1931年写给澄碧山庄(近代江南著名的私家园林之一)主人著名藏书家、书画收藏家沈养孙(字彦民,江苏常熟人)的,戚牧虽算不上近代一流书画大家,但这件东西与好几位文化名人有联系,令我倍加珍惜。

  1990年春,我离开生活20多年的南京,来到祖籍苏北小城工作,1991年9月,创办印学团体“取虑印社”(见《中国印学年鉴》),金石书画界名家沙孟海、钱君匋、潘主兰、陈大羽、康殷、金意庵、孙其峰、刘江、韩天衡、王镛、刘一闻……均为印社题额。此时,我已有很大的工作室(书房兼画室),印社经常有雅集活动,多会于此。当然,此室更多的时间是我工作和学习的地方。因喜“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的典故,故取名为“无逸堂”。有十几位书画名家为工作室题额,其中以同邑书法名宿杜小泉先生题写的,尺幅和书体最合我意,此额一直挂到房屋拆去。

  1997年秋,我家旧房拆去,在原址上筑三层小楼。第三层全部用作书房及藏室。楼中藏有几万册书籍及上千件古今名家书画和许多诸如金石碑拓、旧陶、铜镜等古旧“玩意”。自取春秋卫人宁戚《饭牛歌》:“长夜漫漫何时旦?”之无边际貌;又唐代诗人宋之问诗句:“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漫者,满也。为藏书楼命名为“漫无阁”。即请我的老师诗人、金石书画家金意庵先生题写。此阁名我还求得著名书画家赖少其、亚明、卫俊秀、李百忍、刘江等先生题写。

  1999年春,我的藏书楼最东边一间房驻进一对“不速之客”——比翼双飞的燕子。房檩驻燕子,此地城里是很少见的。一位诗人朋友说:此间就叫“双燕精舍”吧。我又请许多艺友题写,其中以南京青年书法、篆刻家潘敏钟先生取汉镜铭文意趣题写的最有特点。

  2001年夏,入住不到4年的楼房又拆迁。这次我在公园旁边,沿街购置房产。房屋使用面积比虽原来小了一些,但书房还算不小,斋名仍用“漫无阁”。另外又增设书画展厅,将藏品分批展出,供朋友们欣赏,取名为“锄园艺舍”,又请十几位书画名家题名,制成匾额用的是孙其峰先生题写的隶书。

  2005年春,我的私家艺术品收藏馆在南京兴建,馆名叫“锄园艺术馆”,已故著名学者、书法家赵朴初先生十年前就为我题写了馆名。

  敝阁藏有被清末鉴藏家吴大澂、李鸿裔等多人题跋称作罕品的《马天祥造像记》早期拓本,明拓《怀仁集王字圣教序》、《佛顶尊胜陀罗经》8帧,清代钱泳、孔千秋手刻的《毕氏经训堂帖》、《惟清斋帖》最初拓本等数十件(套)。著名学者、书法家赵朴初、孙轶青,著名书画鉴定家刘九庵、杨仁恺,书画名家何海霞、王学仲、王琦、颜家龙、邹德忠等,都曾为我所藏的碑帖题首及收藏展题展标。
推荐关键字:专栏人物 夏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