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浅谈“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作者:郭浩满 2005-08-19 15:08:48来源:《中国画家》
A-
A+
艺术品投资是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资产业项目(金融、房地产、艺术品投资)之一,而其回报率之高,资产转移之灵活性,最终优胜以上两项,这已经是世界投资者的共识。(金融主要指股票等投资,优点可较短线回报及套现,缺点是风险大;不明朗因素高,若以投机心态投入股市,则与赌博无疑,随时有覆舟之险;地产投资属中长线投资;优点是实物投资,具实用价值,若能把握发展走势;获利往往丰厚,缺点是投资金额较大,价值是否上升受周边环境、社会变化以及同类竞争等影响,如发生地域性天灾人祸,则有资产不可转移性之弱点;艺术品投资属中长线投资,由于优秀的艺术精品具超地域的徵服性和流通性,且属艺术家高峰期的心血结晶品,具有不可取代之可贵性和限量性,随着社会经济上升和推广持续,需求将远超所供,价格必然大幅上升,其增值远超过金融及地产投资。以中国画为例,从1985年至今短短十来年,老中青画家作品价普遍上升了数十倍至过百倍。至于欧美地区,由于经过较长的艺术市场发展,名家精品价格已达不可思议的高价位,实际上亦附合艺术品投资的合理规律,到中国画市场的未来前景员参考价值。)准确性是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成败关键,只须注重三大原则(创派性的独特艺术风格、不可取代性的高难度技巧、具审美高度的严谨认真作品)则无往而不利。不可迷信年龄、辈份和职位(因这与艺术品的真正值价并无必然联系),按此原则进行的艺术品收藏投资不但没有风险,且必有巨大回报。
把握先机历来是成功投资者的最重要元素,最佳的投资不宜只把眼光放于已成名定位的画家作品上(因价位已高、精品选择已少、增值空间相对较少),而应注意眼前现代艺术家精品(因价位偏低、精品选择多、具有同等高的艺术投资价值),这就是艺术品投资应掌握的先机。必须明白,历代艺术珍品都是各时期的艺术家在创作高峰期之心血作品(大多数书家的高峰期是在思维活跃、技巧成熟、体力良好、灵感高涨的中年时期,目前众多已定位大师的精品力作大多数是中年时期所作,博物馆的历代国宝精华亦会多为历代中青艺术家之作品),这是人类文化共有的财富,没有国界、没有新旧、没有过时之说,只有水准高低之分。
中国艺术品由于在近百年来国势积弱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价位严重偏低的局面。尤其是中国画艺术是近十来年才引起人们注意的,十多年前欧洲画家凡高一张油画“向日葵”的三亿多港元的拍卖成交价当时可买下中国近现代大师的全部精品。十多年后的今天,近现代大师的精品的市场供应已近枯竭,即使中青代名家的精品亦日益难求,尽管者中青画家的精品价位十多年来普遍已上升十倍至过百倍。但由于起点极低,与西方画家作品之价位相比,中国画家的作品价仍偏低数十倍至过百倍。按目前市价,即使现在把近百年中国老中青最俊秀画家尚有流通的精品全部吸纳;亦仅需十亿港元而已(相当于三架波音客机的价格),因此价格尚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投资中国画艺术品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前景的艺术投资项目理由如下:
1、中国画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晶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目前仍未被世人广泛认识,市值仍然偏低(在世界有识之士眼中,中国最珍贵的资产是文化艺术,其中最有价值的艺术品是陶瓷。雕刻和绘画,其中陶瓷艺术由于推广历史较长,属工艺美术范畴的陶瓷之国际价格已远超过更高层次的绘画艺术,七八十年代科技工业发达的日本人已经以高价值的科技电器产品换走了大量廉价的中国艺术品,幸而当时聪明的日本人对中国绘画的认识尚浅,尤其对现代中国绘画的认识不足而已步入了经济的衰退期,否则更具价值的廉价中国绘画精品相信有大部分将成为他们的囊中物);
2、中国在二十世纪末已扭转百年弱势,并于新纪元以无比强劲的态势步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前列,未来国力之增强不可估量。在满足生活基本所需之馀,民间已有庞大的馀资可投入数量有限的艺术精品资源,足令艺术精品的市值飙升;
3、中国进入WTO,中国与世界的进一步交往,首先曾反映在文化上的交流,西方人士对中国艺术品的认识肯定会比前大大加深,已有经验及触角敏锐的西方艺术品投资者将会大举投入物超所值的中国艺术品,已可预期;
4、已较早介入中国画收藏投资的港台、东南亚地区华人,目前仍不足该区富有华人阶层的10%,若该等人士未来增加10%-20%投入收藏,则属一不可低估的力量;
5、随著中国经济繁荣,国力增强。中国政府已日益重视文化建设和艺术资源保护,中国各地政府目前已拨出大量资源投入博物馆、美术馆建设。且方兴未艾;亦有越来越多国内实力企业正筹建私人艺术馆以提升企业形象兼具投资艺术产业功能,以上的发展趋势必进一步扯紧中国艺术精品的供应量。
综观中国画市场短短十多年的发展,1985年至1990年是第一个高增长期,90年达至第一个高峰。在这五年间,老中青作品价普遍上升了数十倍,当时市场主要由港台资金推动力,中国画之流向是外向型。1991年至2000年之十年间,以港台及东南亚为主的中国画市场经过调整、总结及提升,渐渐成熟,精品价格稳步上升,其中许多作品的物主经过多次更换已进入更高的价格台阶,适逢世纪末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艺术品需求大增。中国画之流向渐转变为回流型。99年至2000年则呈急速回流,至2001年,海外可供回流的作品已近乾枯。而中国经济却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并继续高速增长,世界资金都注视中国市场,庞大的国内外投资资金,对比数量有咱的中国艺术精品,另一个中国画精品的价格高增期实际已经于2001年启动,预计至2005年进入第二个高峰,因此从现今至2004年将是投资中国画精品的最佳良机。由于对比第一个高增长期,第二个增长期可供选择的精品还较前为少,资金数量及广泛性则远较前为大,加上准确性高,因此升势难以估量。可以肯定的是,届时谁掌握了更多的中国画艺术精品。谁就意味著握有巨大的财富。
以上谨为本人在多年艺术推广工作中的经验之谈和在艺术市场中了解的最新讯息。
而在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中证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艺术欣赏并无神秘和高深,普通观众和专家、画家选择精品的吻合率往往达到的90%,正如观众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所有美好的东西,是所见略同的。因此,凡是把艺术欣赏形容得高深莫测,甚至莫名其妙,若非缺乏认识则可能只是一种刻意的误导而已。
最重要一点是,中国画收藏投资不可离开艺术风格、技术难度和精品意识三大条件,尤其不可迷信年龄、辈份和职务。同时中国画收藏投资不要抱投机心态,应是既欣赏享受艺术兼具投资功能,则属最佳投资。
把握先机历来是成功投资者的最重要元素,最佳的投资不宜只把眼光放于已成名定位的画家作品上(因价位已高、精品选择已少、增值空间相对较少),而应注意眼前现代艺术家精品(因价位偏低、精品选择多、具有同等高的艺术投资价值),这就是艺术品投资应掌握的先机。必须明白,历代艺术珍品都是各时期的艺术家在创作高峰期之心血作品(大多数书家的高峰期是在思维活跃、技巧成熟、体力良好、灵感高涨的中年时期,目前众多已定位大师的精品力作大多数是中年时期所作,博物馆的历代国宝精华亦会多为历代中青艺术家之作品),这是人类文化共有的财富,没有国界、没有新旧、没有过时之说,只有水准高低之分。
中国艺术品由于在近百年来国势积弱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价位严重偏低的局面。尤其是中国画艺术是近十来年才引起人们注意的,十多年前欧洲画家凡高一张油画“向日葵”的三亿多港元的拍卖成交价当时可买下中国近现代大师的全部精品。十多年后的今天,近现代大师的精品的市场供应已近枯竭,即使中青代名家的精品亦日益难求,尽管者中青画家的精品价位十多年来普遍已上升十倍至过百倍。但由于起点极低,与西方画家作品之价位相比,中国画家的作品价仍偏低数十倍至过百倍。按目前市价,即使现在把近百年中国老中青最俊秀画家尚有流通的精品全部吸纳;亦仅需十亿港元而已(相当于三架波音客机的价格),因此价格尚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投资中国画艺术品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前景的艺术投资项目理由如下:
1、中国画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晶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目前仍未被世人广泛认识,市值仍然偏低(在世界有识之士眼中,中国最珍贵的资产是文化艺术,其中最有价值的艺术品是陶瓷。雕刻和绘画,其中陶瓷艺术由于推广历史较长,属工艺美术范畴的陶瓷之国际价格已远超过更高层次的绘画艺术,七八十年代科技工业发达的日本人已经以高价值的科技电器产品换走了大量廉价的中国艺术品,幸而当时聪明的日本人对中国绘画的认识尚浅,尤其对现代中国绘画的认识不足而已步入了经济的衰退期,否则更具价值的廉价中国绘画精品相信有大部分将成为他们的囊中物);
2、中国在二十世纪末已扭转百年弱势,并于新纪元以无比强劲的态势步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前列,未来国力之增强不可估量。在满足生活基本所需之馀,民间已有庞大的馀资可投入数量有限的艺术精品资源,足令艺术精品的市值飙升;
3、中国进入WTO,中国与世界的进一步交往,首先曾反映在文化上的交流,西方人士对中国艺术品的认识肯定会比前大大加深,已有经验及触角敏锐的西方艺术品投资者将会大举投入物超所值的中国艺术品,已可预期;
4、已较早介入中国画收藏投资的港台、东南亚地区华人,目前仍不足该区富有华人阶层的10%,若该等人士未来增加10%-20%投入收藏,则属一不可低估的力量;
5、随著中国经济繁荣,国力增强。中国政府已日益重视文化建设和艺术资源保护,中国各地政府目前已拨出大量资源投入博物馆、美术馆建设。且方兴未艾;亦有越来越多国内实力企业正筹建私人艺术馆以提升企业形象兼具投资艺术产业功能,以上的发展趋势必进一步扯紧中国艺术精品的供应量。
综观中国画市场短短十多年的发展,1985年至1990年是第一个高增长期,90年达至第一个高峰。在这五年间,老中青作品价普遍上升了数十倍,当时市场主要由港台资金推动力,中国画之流向是外向型。1991年至2000年之十年间,以港台及东南亚为主的中国画市场经过调整、总结及提升,渐渐成熟,精品价格稳步上升,其中许多作品的物主经过多次更换已进入更高的价格台阶,适逢世纪末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艺术品需求大增。中国画之流向渐转变为回流型。99年至2000年则呈急速回流,至2001年,海外可供回流的作品已近乾枯。而中国经济却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并继续高速增长,世界资金都注视中国市场,庞大的国内外投资资金,对比数量有咱的中国艺术精品,另一个中国画精品的价格高增期实际已经于2001年启动,预计至2005年进入第二个高峰,因此从现今至2004年将是投资中国画精品的最佳良机。由于对比第一个高增长期,第二个增长期可供选择的精品还较前为少,资金数量及广泛性则远较前为大,加上准确性高,因此升势难以估量。可以肯定的是,届时谁掌握了更多的中国画艺术精品。谁就意味著握有巨大的财富。
以上谨为本人在多年艺术推广工作中的经验之谈和在艺术市场中了解的最新讯息。
而在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中证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艺术欣赏并无神秘和高深,普通观众和专家、画家选择精品的吻合率往往达到的90%,正如观众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所有美好的东西,是所见略同的。因此,凡是把艺术欣赏形容得高深莫测,甚至莫名其妙,若非缺乏认识则可能只是一种刻意的误导而已。
最重要一点是,中国画收藏投资不可离开艺术风格、技术难度和精品意识三大条件,尤其不可迷信年龄、辈份和职务。同时中国画收藏投资不要抱投机心态,应是既欣赏享受艺术兼具投资功能,则属最佳投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全球水墨画大展”策展人郭浩满:“艺术寒2016-12-03
- 【艺术商人】郭浩满:画廊是“高难度”的行2015-02-15
- 衡量艺术家真诚与否的三条准则2014-11-05
- 多看是提高鉴赏水平的最好的渠道2014-11-05
- 郭浩满谈大师作品(三)2014-11-05
- 郭浩满谈大师作品(二)2014-11-05
- 郭浩满谈大师作品(一)2014-11-05
- 如何判断一件艺术品是否具有“黄金”价值2014-11-05
- 中国的艺术品如何从“黄金价”走向“黄土价2014-11-05
- 【精编】郭浩满:艺术品收藏投资的规律与未2014-11-05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