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张大千演义——第十一回 设圈套得计笑俗物 画并蒂未遂成谶语
作者:王亚法 2005-08-17 10:46:48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话说这顾仲牛是个爽直豪饮之人,经大千一番好言,再加上这杯酒,早就把火气浇熄一半。
喝了几口酒,顾仲牛忍不住问:“大千,你有什么好主意,说与我听?”
大千放下酒杯,把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地说了,听得顾仲牛连连叫好道:“你何不早些说,免得我蒙在鼓里,受这怨气。”
“大千道:”我若早说与你听,怕就演不成戏了。“说罢,两人拊掌大笑。
第二天晌午,顾仲牛又去程麻子家中,刚进花园,见程麻子正在走廊里逗弄鹦鹉。鹦鹉看见顾仲牛进来,“扑喇”一跳,用上海话喊:“有客人!”
程麻子一乐,回头看见顾仲牛道:“哈哈,阿牛,我讲侬昨日出穿绷(上海话:出洋腔的意思)了吧,你的戏法逃不过张大千的眼光。”
“嗨,这张大千……”顾仲牛摇摇头。
“这张大千就是有眼光。”程麻子转过身继续拨弄鹦鹉。
“对,张大千有眼光,可你程先生就没有眼光。”顾仲牛反讥道。
“什么?”程麻子侧过头。
“可不是,昨日我刚到家,张大千后脚就跟进来,要买我的那幅石涛。”
“买那幅石涛?”程麻子转身在石桌前坐下。
顾仲牛跟着坐下道:“我对他说,你不是说这画是假的吗?”
“他怎么说了?”程麻子着急道。
“他说不管真假,你卖给程先生多少钱,我出多少钱就是了。你说说看,如果这画是假的,张大千会这么大方吗?”
程麻子把树枝扔在地上,气愤道:“这么说来我是上了张大千的当了。”
“可不是!”顾仲牛附和道。
“他出多少钱?” 程麻子满脸怒气,星星点点的麻癍,涨得通红。
“八千元大洋,一分不少。”顾仲牛做了个手势说,“他付了钱才告诉我,说刚才他去曾农髯那里把这件事说了,曾农髯说这是真品,好多年以前他在吴大澂家里见过,所以他赶过来出高价买下。”
“这个张大千肯定在耍计谋。”程麻子生气道。
“我也说,刚才你跟程先生说假的,叫我见了程先生怎么交代。他说刚才一时失眼,听了曾农髯的话,回家的路上细细想了一遍,原来石涛这皴法叫作‘拖泥带水皴’,是师法古人积墨、破墨之秘,凡眼常被瞒过。他临走时还得意地说:“此乃我大风堂镇堂之宝也!”
“他妈的,这张大千分明在耍弄我。阿牛,我咽不下这口气,一定要把这幅画弄回来,你知道,我程某人的脾气是争气不争财,钱无所谓。咱们先礼后兵,只要他肯,让他先开个价买回来,否则别怪我程霖生翻脸无情。”程麻子被激怒了。
“好,我去试试。”顾仲牛假作为难地说。
“不是试试,是一定。”程麻子咬定道。
过了三天,顾仲牛带了那张石涛来到程霖生家,说他化了不少唾沫,用一万三千元的高价买了回来。程麻子打开那画,喜得连价也不还,就叫帐房开了一张支票给顾仲牛。
不久程麻子果然建了座“石涛堂”,自称陈列了三百余幅石涛精品,还特地派人去北平,请溥儒题了块 “海内第一人”的匾额。
“石涛堂”落成的那天,程麻子大摆筵席。那天他多喝了几口,向客人夸耀说:“我程某人建了所石涛堂,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但有一人除外,他若左脚进门,我就打断他的左脚;他若右脚进门,我就打断他的右脚,这人就是张—大—千。”
程麻子的酒话,很快传到了张大千的耳朵里。那时大千毕竟年轻,才气露了一些,听人说罢,冷笑道:“我才不稀罕他的东西呢!这石涛堂里的不少画,是我做的赝品,就连那幅大中堂也是我画的,你不相信,可用放大镜看画轴上蛀虫痕迹,是我用尖刀所为,虫嘴哪有这般尖利。”
大千的话又传回到程麻子的耳朵里。为了要证实真假,程麻子特地用放大镜细看了一遍,这一看可不要紧,气得他血压升高,七窍生烟,大呼上当!但又不敢声张出去,生怕被人笑话。要知道,这程麻子是上海滩的流氓,是一个撑惯顺风蓬的人,这次吃了大亏,自然不肯罢休。他一直设法,伺机报复。此事留待下文慢慢表来。
却说“秋英会”后,祖夔把大千的《雀梅图》带回家,在三妹秋君面前炫耀。最近秋君正在学画梅花,但常为梅花的枝杆画得不好而犯愁,看见大千的梅花,硬缠着要乞讨,弄得祖夔十分尴尬,兄妹俩争来夺去,最后立下君子协定:此画先借给秋君临摹,待大千来作客时,由秋君再向他讨一张,然后把这张画还给祖夔。
不巧大千自秋英会后,因忙于制作程麻子的那幅假中堂,一个多把月闭门不出,再加上忙碌其它琐事,已有二个多月未去李家了。今日闲来,突然想起秋君,便信步来到李家。
刚跨进门门槛,正巧李秋君也从外面回来。她见了大千,招呼道:“八先生回来啦。两位家兄均不在家。”
大千迟疑一下,停住步子。秋君见他要走,又说:“八先生是稀客,进屋里坐一歇吧,我正有事请教呢。”
“好好,承蒙小姐青睐。”大千寒暄着,跟秋君进去。
秋君虽说见了大千有些腼腆,但她毕竟在新式家庭里成长的,所以举止大方,并不忸怩,径直把大千带进书房里。
书房并不大,临窗一张画案,两旁一溜书橱,墙上挂着一幅何香凝的《劲松图》,旁边是大千的那张《雀梅图》。
这几天李秋君正在临摹张大千的《雀梅图》。大千看到秋君画案上那幅未临完的摹稿,心中喜愧交加。喜的是自己的作品能博得这位小姐的青睐;愧的是这《雀梅图》毕竟是即兴小品,用它挂在秋君精致的闺房中,有些过意不去。
大千正走神间,听得秋君招呼道:“八先生,请坐呀!”
“哦,三小姐也在画梅花吗?”大千在画案旁坐下。
“我正在临先生的画作呢。”秋君低声道。
“这幅小品是我在秋英会上信手涂鸦,送给令兄的,不料小姐看重,惭愧!惭愧!。”
“这幅画二家兄还当作宝,不肯借给我呢!”秋君道。
“三小姐如蒙不弃,我现在就画一张送你。”
“那我先谢谢啦。”李秋君说完,卷起衣袖,磨起墨来。
大千拿过笔,指着秋君那张未临完的《雀梅图》道:“你画得很认真,可惜这枝杆落墨重了些,看起来有些闷气,这种落墨,古人戏谑‘墨猪’。另外,这边的花朵也密了一些,古人有‘宽可容马,密不透风’的说法,意思是要注意画面的轻重均匀。”
“那还有补救吗?”秋君放下墨问
“可以,你拿起笔来,我帮你修改。”秋君提起笔,大千按住她的手,在画上勾捺起来。
列位看官,大千捂住秋君的手,心理活动如何,在下不敢唐突。但秋君是个尚未出阁的少女,近日又常思慕大千,此刻她的手被这个一想起来就要心跳的男人攥住,心里自然有些恍惚,那握住笔的手,也比平时更不听使唤……
不知过了多久,被大千放开手的时候,秋君才从恍惚中醒过来,再细看眼前的画,确实和刚才不一样了。她正想说话,只听得大千说:“再给我一张纸。我画幅《荷花》送你!”
秋君站起身来,捂了捂绯红的双颊,从书柜里取出一张四尺宣纸,在桌上铺平,又磨了一池浓浓的墨汁。
大千提起笔,凝神屏气,一阵挥洒,顷刻间满纸生风,笔墨酣畅的荷叶犹如被激风卷起,潇洒飘逸,然后又换过一枝小号的笔,在空白处添上两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又在花蕾上添上些胭脂,那荷花变得含羞娇娆,越发妩媚。画到这里,大千放下笔,朝画面打量一阵,在画的下方又添了几根苍劲挺拔的枝杆,最后才放下笔来。秋君在一旁看了,不由暗暗叫好。
“你看这画成吗?”大千放下笔,吸了口气,笑着问。
“好是好,但下半截似乎少些什么?”
“少些什么?”大千对着画寻思,嘴里念着“莲花、荷叶、藕……”忽然开悟道,“啊哈,可以再添一枝藕。”秋君听了,脸上涨起一阵红晕。
大千提起笔,要在画下方补上一截显头露尾的嫩藕时,突然传来李祖夔的喊声:“三妹,三妹,大千来过没有?”
“二哥,大千在这里呢。”秋君回答道。
李祖夔闯进书房,上气不接下气道:“大千,大事不好了……”
大千搁下笔,惊诧道:“出了什么事?”
“这,这……”李祖夔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谁知大千这一搁笔,留下这张残缺的《荷花》,成了他和李秋君小姐爱情悲剧的谶语。
欲知李祖夔结结巴巴说出什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该书已有学林出版社出版)
喝了几口酒,顾仲牛忍不住问:“大千,你有什么好主意,说与我听?”
大千放下酒杯,把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地说了,听得顾仲牛连连叫好道:“你何不早些说,免得我蒙在鼓里,受这怨气。”
“大千道:”我若早说与你听,怕就演不成戏了。“说罢,两人拊掌大笑。
第二天晌午,顾仲牛又去程麻子家中,刚进花园,见程麻子正在走廊里逗弄鹦鹉。鹦鹉看见顾仲牛进来,“扑喇”一跳,用上海话喊:“有客人!”
程麻子一乐,回头看见顾仲牛道:“哈哈,阿牛,我讲侬昨日出穿绷(上海话:出洋腔的意思)了吧,你的戏法逃不过张大千的眼光。”
“嗨,这张大千……”顾仲牛摇摇头。
“这张大千就是有眼光。”程麻子转过身继续拨弄鹦鹉。
“对,张大千有眼光,可你程先生就没有眼光。”顾仲牛反讥道。
“什么?”程麻子侧过头。
“可不是,昨日我刚到家,张大千后脚就跟进来,要买我的那幅石涛。”
“买那幅石涛?”程麻子转身在石桌前坐下。
顾仲牛跟着坐下道:“我对他说,你不是说这画是假的吗?”
“他怎么说了?”程麻子着急道。
“他说不管真假,你卖给程先生多少钱,我出多少钱就是了。你说说看,如果这画是假的,张大千会这么大方吗?”
程麻子把树枝扔在地上,气愤道:“这么说来我是上了张大千的当了。”
“可不是!”顾仲牛附和道。
“他出多少钱?” 程麻子满脸怒气,星星点点的麻癍,涨得通红。
“八千元大洋,一分不少。”顾仲牛做了个手势说,“他付了钱才告诉我,说刚才他去曾农髯那里把这件事说了,曾农髯说这是真品,好多年以前他在吴大澂家里见过,所以他赶过来出高价买下。”
“这个张大千肯定在耍计谋。”程麻子生气道。
“我也说,刚才你跟程先生说假的,叫我见了程先生怎么交代。他说刚才一时失眼,听了曾农髯的话,回家的路上细细想了一遍,原来石涛这皴法叫作‘拖泥带水皴’,是师法古人积墨、破墨之秘,凡眼常被瞒过。他临走时还得意地说:“此乃我大风堂镇堂之宝也!”
“他妈的,这张大千分明在耍弄我。阿牛,我咽不下这口气,一定要把这幅画弄回来,你知道,我程某人的脾气是争气不争财,钱无所谓。咱们先礼后兵,只要他肯,让他先开个价买回来,否则别怪我程霖生翻脸无情。”程麻子被激怒了。
“好,我去试试。”顾仲牛假作为难地说。
“不是试试,是一定。”程麻子咬定道。
过了三天,顾仲牛带了那张石涛来到程霖生家,说他化了不少唾沫,用一万三千元的高价买了回来。程麻子打开那画,喜得连价也不还,就叫帐房开了一张支票给顾仲牛。
不久程麻子果然建了座“石涛堂”,自称陈列了三百余幅石涛精品,还特地派人去北平,请溥儒题了块 “海内第一人”的匾额。
“石涛堂”落成的那天,程麻子大摆筵席。那天他多喝了几口,向客人夸耀说:“我程某人建了所石涛堂,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但有一人除外,他若左脚进门,我就打断他的左脚;他若右脚进门,我就打断他的右脚,这人就是张—大—千。”
程麻子的酒话,很快传到了张大千的耳朵里。那时大千毕竟年轻,才气露了一些,听人说罢,冷笑道:“我才不稀罕他的东西呢!这石涛堂里的不少画,是我做的赝品,就连那幅大中堂也是我画的,你不相信,可用放大镜看画轴上蛀虫痕迹,是我用尖刀所为,虫嘴哪有这般尖利。”
大千的话又传回到程麻子的耳朵里。为了要证实真假,程麻子特地用放大镜细看了一遍,这一看可不要紧,气得他血压升高,七窍生烟,大呼上当!但又不敢声张出去,生怕被人笑话。要知道,这程麻子是上海滩的流氓,是一个撑惯顺风蓬的人,这次吃了大亏,自然不肯罢休。他一直设法,伺机报复。此事留待下文慢慢表来。
却说“秋英会”后,祖夔把大千的《雀梅图》带回家,在三妹秋君面前炫耀。最近秋君正在学画梅花,但常为梅花的枝杆画得不好而犯愁,看见大千的梅花,硬缠着要乞讨,弄得祖夔十分尴尬,兄妹俩争来夺去,最后立下君子协定:此画先借给秋君临摹,待大千来作客时,由秋君再向他讨一张,然后把这张画还给祖夔。
不巧大千自秋英会后,因忙于制作程麻子的那幅假中堂,一个多把月闭门不出,再加上忙碌其它琐事,已有二个多月未去李家了。今日闲来,突然想起秋君,便信步来到李家。
刚跨进门门槛,正巧李秋君也从外面回来。她见了大千,招呼道:“八先生回来啦。两位家兄均不在家。”
大千迟疑一下,停住步子。秋君见他要走,又说:“八先生是稀客,进屋里坐一歇吧,我正有事请教呢。”
“好好,承蒙小姐青睐。”大千寒暄着,跟秋君进去。
秋君虽说见了大千有些腼腆,但她毕竟在新式家庭里成长的,所以举止大方,并不忸怩,径直把大千带进书房里。
书房并不大,临窗一张画案,两旁一溜书橱,墙上挂着一幅何香凝的《劲松图》,旁边是大千的那张《雀梅图》。
这几天李秋君正在临摹张大千的《雀梅图》。大千看到秋君画案上那幅未临完的摹稿,心中喜愧交加。喜的是自己的作品能博得这位小姐的青睐;愧的是这《雀梅图》毕竟是即兴小品,用它挂在秋君精致的闺房中,有些过意不去。
大千正走神间,听得秋君招呼道:“八先生,请坐呀!”
“哦,三小姐也在画梅花吗?”大千在画案旁坐下。
“我正在临先生的画作呢。”秋君低声道。
“这幅小品是我在秋英会上信手涂鸦,送给令兄的,不料小姐看重,惭愧!惭愧!。”
“这幅画二家兄还当作宝,不肯借给我呢!”秋君道。
“三小姐如蒙不弃,我现在就画一张送你。”
“那我先谢谢啦。”李秋君说完,卷起衣袖,磨起墨来。
大千拿过笔,指着秋君那张未临完的《雀梅图》道:“你画得很认真,可惜这枝杆落墨重了些,看起来有些闷气,这种落墨,古人戏谑‘墨猪’。另外,这边的花朵也密了一些,古人有‘宽可容马,密不透风’的说法,意思是要注意画面的轻重均匀。”
“那还有补救吗?”秋君放下墨问
“可以,你拿起笔来,我帮你修改。”秋君提起笔,大千按住她的手,在画上勾捺起来。
列位看官,大千捂住秋君的手,心理活动如何,在下不敢唐突。但秋君是个尚未出阁的少女,近日又常思慕大千,此刻她的手被这个一想起来就要心跳的男人攥住,心里自然有些恍惚,那握住笔的手,也比平时更不听使唤……
不知过了多久,被大千放开手的时候,秋君才从恍惚中醒过来,再细看眼前的画,确实和刚才不一样了。她正想说话,只听得大千说:“再给我一张纸。我画幅《荷花》送你!”
秋君站起身来,捂了捂绯红的双颊,从书柜里取出一张四尺宣纸,在桌上铺平,又磨了一池浓浓的墨汁。
大千提起笔,凝神屏气,一阵挥洒,顷刻间满纸生风,笔墨酣畅的荷叶犹如被激风卷起,潇洒飘逸,然后又换过一枝小号的笔,在空白处添上两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又在花蕾上添上些胭脂,那荷花变得含羞娇娆,越发妩媚。画到这里,大千放下笔,朝画面打量一阵,在画的下方又添了几根苍劲挺拔的枝杆,最后才放下笔来。秋君在一旁看了,不由暗暗叫好。
“你看这画成吗?”大千放下笔,吸了口气,笑着问。
“好是好,但下半截似乎少些什么?”
“少些什么?”大千对着画寻思,嘴里念着“莲花、荷叶、藕……”忽然开悟道,“啊哈,可以再添一枝藕。”秋君听了,脸上涨起一阵红晕。
大千提起笔,要在画下方补上一截显头露尾的嫩藕时,突然传来李祖夔的喊声:“三妹,三妹,大千来过没有?”
“二哥,大千在这里呢。”秋君回答道。
李祖夔闯进书房,上气不接下气道:“大千,大事不好了……”
大千搁下笔,惊诧道:“出了什么事?”
“这,这……”李祖夔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谁知大千这一搁笔,留下这张残缺的《荷花》,成了他和李秋君小姐爱情悲剧的谶语。
欲知李祖夔结结巴巴说出什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该书已有学林出版社出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从记录到创造,中国先锋摄影的形成和发展2008-10-08
- 摄影的资本和资本的摄影2008-10-08
- 艺术的异化2003-06-20
- 收藏三得2004-10-15
-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2004-10-15
- 想念秦公2004-10-15
- 千年收藏2004-10-29
- 嘉德十年2004-10-30
- 五月槐花香飘京城拍场2004-11-01
- 风起云涌的2003年古玩艺术品拍卖2004-11-15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