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张大千演义——第六回 痛定思痛皈依佛门 忍无可忍拳挥船家
作者:王亚法 2005-08-05 16:21:55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话说汽车嘎然刹住,惊得李祖夔跳起来,正欲向司机发作,只见车外有那位姑娘在向他招手。他摇开窗门,探出头,余怒未消道:“三妹,你一个人在家,不好好习画,到马路上来乱窜,好危险呐?”
那姑娘走过来,拉住门把道:“刚才和女子书画会的几位同学去南京路走走。”说罢要打开车门,看见车内有两位陌生人,不由缩手道:“哦,对不起,你们先开吧,我慢慢步行回家。”
张爰挪动身子,往里里靠了靠道:“里边还有空间,小姐请进来吧。”
姑娘笑笑道:“谢谢,不惊扰了,我和二哥挤一挤吧。”说罢,打开前车门,在李祖夔身边坐下。
且说那姑娘叫李秋君,是李祖夔的胞妹,排行第三,家中呼她为三妹。
李秋君长得温柔敦厚,端庄雍容,平时躲在闺阁里作画吟诗,不甚出门。但只因为自己眼高手低,所以至今已经是三八之年了,尚未有中意的对象。至于以后他和张爰的一段风流韵事,容待在下慢慢表来。
汽车驰进爱文义路一个大花园,在一排西式的尖顶房子前停住,司机为众人打开车门,一位模样和李祖夔相似,但显的有些臃肿的中年人,从台阶上下来。
李祖夔上前介绍道:“这位是我长兄李祖韩。”
“久仰!久仰!”善子兄弟和李祖韩异口同声道。
四人联袂走进客厅。
李家的客厅装修得中西合璧,极为精致,高敞的天花板上高悬着一盏精美的玻璃灯,四周雕刻着各种图案,正面墙上挂着一幅新罗山人的人物中堂,两旁配着清朝状元陆润庠撰的对联,左右墙上挂着八只红木镜框,里边嵌着“扬州八怪”金农的八幅花卉条屏,家具是一式紫檀镶大理石硬椅和茶几。
大家坐定先是东拉西扯,谈些国际形势和民国建设的事,接着善子介绍国内画界的情况。李秋君虽则也想想听听他们说些什么,但因为自己是一个女子,不便与陌生男人搭嘴,就一个人上楼躲进书房去了。
张氏兄弟在李家住下,因李氏兄弟也是丹青爱好者,所以英雄相见大有惺惺相惜之意,四个人在一起舞文弄墨,象天天象开文会似的。李祖夔还特地关照厨房,每日设筵招待。
光阴易过,一眨眼半个月过去了,善子因为公事在身,经李征五几次催促,急着要赶到松江去赴任,临行前给张爰买了车票,嘱咐他回四川后一定要给父母叩头请安,办完婚事,立即携新娘来上海居住,张爰一一答应,兄弟俩分手不提。
善子赴任后才知道,盐政知事并非是个忙职,正合他的心意,每天忙却公事,就去“醉白寺”与当地一批文人作画聊天,日子过得倒还舒心。
却说那天善子办却政务,正和当地名士费龙丁在书房里聊天,忽然门人来报,有一个小沙弥求见,善子点头,令其进来。
不料小沙弥一进门就跪倒在地,叫了声:“二哥!”便呜呜大哭起来。
善子大吃一惊道:“这不是八弟吗,何故如此?”把他搀扶起来。
张爰擦干眼泪,看了看费龙丁。费龙丁知他兄弟相见,必有要事相谈,便借故告辞。
善子把张爰领回家中,问明细故。
张爰告知:“双亲在家由三哥丽诚夫妇照料,身体尚健。”
善子道:“既是很好,贤弟如何出家,做了佛子呢?”
张爰大哭道:“舜华逝矣!”舜华是在张爰的姑表妹。自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双方父母对他俩的婚姻也甚为满意,张爰和善子秘密赴日,登船去上海前,舜华还特地为他做了双鞋子。一直送到江边码头上。叮嘱他抵日后好好念书,回来后即完婚。这次张爰回家,向父母叩头请安,即去姑妈家,谁知一进门,看见客厅里素幔高悬,新设的灵堂里挂着舜华的遗像。
张爰先是一愣,接着便大叫一声,昏厥过去。
众人将张爰扶进房里,待他醒来,姑妈把舜华得了伤寒症,在床卧躺半年,病中日日思念他,以及不久前过世,至今尚未断七的事说了。张爰问:“既是病了许久,为何不写信给我。”
姑妈听了也哭道:“我和你姑父原先打算写信,但舜华恐你焦急,坚持不肯,他说这病是绝症,告诉你也无望,徒叫你焦急。”说罢,叫丫环拿来一块折迭着的红绸手帕,一层一层打开,从中取出一封信来。张爰认得,这手帕上的鸳鸯是他当年做游戏时画上的,舜华曾一针一针把它绣出来。绣完后,张爰曾把它遮在舜华的头上,玩“拜堂”游戏;有一次,张爰悄悄地走进舜华的闺房,想捉弄她一下。不料舜华十分机敏,发觉是他来了,赶紧躺在床上,把手帕盖在脸上,假充死人……唉,想不到这小小的游戏,竟成了谶语。张爰抖索着双手,打开信纸,不由两串热泪晒落在上面……。
张爰把这些经过都一五一十地向二哥说了,善子唏嘘道:“我弟是在那座寺院出的家,住持是谁?”
张爰道:“就在本县小北庵,住持是逸琳法师。”
张爰道:“我等舜华断了七,拜别了他的棺柩,一路恍惚,在街上碰到求精中学的同窗李兹,一同上酒楼喝了几杯。我把准备上松江找你和出家的两个念头都向他说了。李兹说他父亲和梁平县报国寺的住持竹禅是挚友,竹禅虽已过世,但他的弟子逸琳在松江小北庵当住持。他说这样我既可以找到二哥,又能出家。于是我执了他父亲的书信,一路来到松江,先上小北庵逸琳法师处出了家,再来拜见二哥。”
“你来松江多久了?”善子问。
“已有七天了。逸琳法师已为我取了法名——‘大千’意即三千大千世界。”
“荒唐!逸琳法师知道你是我的胞弟吗?”善子虎目圆睁,生气了。
“没有。”
“你从现在起给我待在家里,不许出门。我去找逸琳,不准他为你剃度。”善子说罢,愤愤而去。
列位看官,本文的主角由张正权变成张爰,再由张爰变成张大千,笔者按故事的发展,以下就以张大千称呼了。
却说大千看见二哥去找逸琳法师,情知不妙,他知道善子得脾气,如他发作起来,非但自己当不成和尚,还要连累逸琳法师。心中越想越烦,不待善子走远,就后脚跟了出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赶到火车站,买了车票,上宁波去。
你道大千去宁波作甚?原来大千曾听逸琳法师说过,那里有座观宗寺,在江南一带颇有声望。住持谛闲法师写得一手好字。
大千风尘仆仆,来到观宗寺的门口。但见这里佛殿庄严,香火鼎盛,一大片黄墙蜿蜒伸展,门口“观宗寺”三字,是乾隆御笔。大千整整衣衫,走进大殿,里边香烟袅绕,锣钹喧天,那气派和别的寺院果然不同。他在如来前上了香,磕过头,然后从殿后出来,走进和尚歇息的廊房,看见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和尚正坐在蒲团上补百衲衣。大千双手合什,上前施礼道:“请问长老,不知谛闲法师在何处?”
和尚放下破裘,起身还礼道:“不知小师兄从何而来,有何等事?”
大千又合了个什,从袖管里掏出一封已拟好的信道:“弟子有要事求见,烦请禀告法师。”
老和尚接过信,望一眼信封上恭整的楷书,抬头朝大千打量了一阵道:“请小师兄稍候片刻,待弟子前去通报。”
不一会,老和尚含笑出来道:“法师在客厅迎候。”
大千道过谢,随老和尚穿过厅堂,进入一个置有太湖石的小院庭里,这里幽雅洁净,花香馥郁,一缕浅蓝色的檀香挟着清脆的木鱼声从一排虚掩的纸格窗里飘出来。老和尚把大千领到一扇开着的落地门前道:“师兄有请,法师就在里面。”说完双手合了个什,走了。
大千走进客厅,只见一位须眉皆白的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双目微闭。手捻佛珠,嘴巴微微歙动。大千上前施礼道:“谛闲法师在上,弟子大千求见。”
谛闲法师张开眼,拿起蒲团边的信问:“这信上的字是你写的吗?”
“正是弟子所书。”大千道。
“嗯”,写得一手好字,难得,难得。”谛闲点点头,放下信又问,“你由松江来此,为何不带逸琳师兄的手书?”
“弟子住客栈时一时疏忽,不慎将逸琳法师的手书丢了。弟子胡涂。”大千撒了个谎。
“嗯,”谛闲法师又微闭双眼,轻轻道,“看你这摸样倒是有点灵性,但要知道当和尚是要吃苦的。”
“弟子不怕吃苦,只求法师剃度,让我皈依佛门。”
“嗯,”谛闲捻着佛珠道:“明日有三位弟子要烧戒,你和他们一起便了。”
“请问法师,烧戒就是在头上烫洞么?”大千听说烧戒,似有顾虑。
“是啊,烧过戒才能算是佛门正式弟子。”
“不烧戒行吗?”大千问。
“不烧戒就是野和尚。”谛闲语气十分肯定。
“据弟子所知,印度佛教并不烧戒,中国和尚烧戒是从梁武帝开始的。梁武帝信奉佛教,大赦天下死囚,要他们信佛,但又怕这些人再犯罪而无法识别,就想出了这个烧疤的法子来。我非犯罪,信佛何必一定要烧戒,不烧戒也不违释迦的道理。”大千年少气盛,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什么!”谛闲呼地站起来道,“胡说,你野性未泯,满口胡言,另请吧。”他作了个走的手势,又坐回蒲团,闭上眼念起佛来。
大千尴尬地站在一旁,进退不得,呐呐道:“法……师……”
谛闲不搭理他。闭上眼继续捻动佛珠。
这下坏事了,大千喃喃自语着,躬身退出来,坐在大殿的台阶上,不知如何进退。突然他想起在上海时,听李祖夔说,海上名士李叔同,前几年去杭州虎跑寺出家,当了那里的住持。李叔同法号弘一,人称弘一法师。他工于绘画,篆刻,诗词和西洋音乐,早年留学日本,听善子说他们在日本时一起切磋过佛理,游览过奈良寺,大千想,如能到他那里剃度,或许能免去烧戒这一苦关。几天后,他来到杭州,此时正值春二三月,西湖的白堤上,“一枝杨柳夹枝桃,红绿相映十里遥”,景色十分迷人。
大千从断桥雇了一艘船往岳坟去。他站在船头上观赏湖光山色,乐得心旷神怡,吟起诗来。
下船时,船家上前拦住道:“和尚,付了钱再走。”大千一惊,伸手往口袋里一摸,这才想起从四川到松江;又从松江到宁波;现在又从宁波到杭州,身边所带的钱,都已花完,现在没钱付船家,实在窘得他不知如何才好。
“嘿嘿,你这个头无香洞的假和尚想来占我们船家的便宜吗?你付不起船钱嘛,就坐双脚车,何必来出丑?”船家一串奚落,气得大千满脸红晕,咬紧牙齿道:“船家,你何必污人清白,贫僧一时无钱,待有了加倍还你,你何必出口伤人。”
“嘿嘿,别吹你妈的,象你这样的贼和尚我见得多呢!谁稀罕你的大话。”
船家的羞辱激怒了大千,他一把抓住船家的衣领,扬起拳头道:“岂有此理,贫僧不当和尚了,看你怎样?”说罢,抱住船家厮打起来,正打得起劲时,只听得人群里有人喊:“正权不要动怒,放下手来!”
大千听到有人叫他,赶紧放手。
欲知来人是谁?请听下回分解。
(该书已有学林出版社出版)
那姑娘走过来,拉住门把道:“刚才和女子书画会的几位同学去南京路走走。”说罢要打开车门,看见车内有两位陌生人,不由缩手道:“哦,对不起,你们先开吧,我慢慢步行回家。”
张爰挪动身子,往里里靠了靠道:“里边还有空间,小姐请进来吧。”
姑娘笑笑道:“谢谢,不惊扰了,我和二哥挤一挤吧。”说罢,打开前车门,在李祖夔身边坐下。
且说那姑娘叫李秋君,是李祖夔的胞妹,排行第三,家中呼她为三妹。
李秋君长得温柔敦厚,端庄雍容,平时躲在闺阁里作画吟诗,不甚出门。但只因为自己眼高手低,所以至今已经是三八之年了,尚未有中意的对象。至于以后他和张爰的一段风流韵事,容待在下慢慢表来。
汽车驰进爱文义路一个大花园,在一排西式的尖顶房子前停住,司机为众人打开车门,一位模样和李祖夔相似,但显的有些臃肿的中年人,从台阶上下来。
李祖夔上前介绍道:“这位是我长兄李祖韩。”
“久仰!久仰!”善子兄弟和李祖韩异口同声道。
四人联袂走进客厅。
李家的客厅装修得中西合璧,极为精致,高敞的天花板上高悬着一盏精美的玻璃灯,四周雕刻着各种图案,正面墙上挂着一幅新罗山人的人物中堂,两旁配着清朝状元陆润庠撰的对联,左右墙上挂着八只红木镜框,里边嵌着“扬州八怪”金农的八幅花卉条屏,家具是一式紫檀镶大理石硬椅和茶几。
大家坐定先是东拉西扯,谈些国际形势和民国建设的事,接着善子介绍国内画界的情况。李秋君虽则也想想听听他们说些什么,但因为自己是一个女子,不便与陌生男人搭嘴,就一个人上楼躲进书房去了。
张氏兄弟在李家住下,因李氏兄弟也是丹青爱好者,所以英雄相见大有惺惺相惜之意,四个人在一起舞文弄墨,象天天象开文会似的。李祖夔还特地关照厨房,每日设筵招待。
光阴易过,一眨眼半个月过去了,善子因为公事在身,经李征五几次催促,急着要赶到松江去赴任,临行前给张爰买了车票,嘱咐他回四川后一定要给父母叩头请安,办完婚事,立即携新娘来上海居住,张爰一一答应,兄弟俩分手不提。
善子赴任后才知道,盐政知事并非是个忙职,正合他的心意,每天忙却公事,就去“醉白寺”与当地一批文人作画聊天,日子过得倒还舒心。
却说那天善子办却政务,正和当地名士费龙丁在书房里聊天,忽然门人来报,有一个小沙弥求见,善子点头,令其进来。
不料小沙弥一进门就跪倒在地,叫了声:“二哥!”便呜呜大哭起来。
善子大吃一惊道:“这不是八弟吗,何故如此?”把他搀扶起来。
张爰擦干眼泪,看了看费龙丁。费龙丁知他兄弟相见,必有要事相谈,便借故告辞。
善子把张爰领回家中,问明细故。
张爰告知:“双亲在家由三哥丽诚夫妇照料,身体尚健。”
善子道:“既是很好,贤弟如何出家,做了佛子呢?”
张爰大哭道:“舜华逝矣!”舜华是在张爰的姑表妹。自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双方父母对他俩的婚姻也甚为满意,张爰和善子秘密赴日,登船去上海前,舜华还特地为他做了双鞋子。一直送到江边码头上。叮嘱他抵日后好好念书,回来后即完婚。这次张爰回家,向父母叩头请安,即去姑妈家,谁知一进门,看见客厅里素幔高悬,新设的灵堂里挂着舜华的遗像。
张爰先是一愣,接着便大叫一声,昏厥过去。
众人将张爰扶进房里,待他醒来,姑妈把舜华得了伤寒症,在床卧躺半年,病中日日思念他,以及不久前过世,至今尚未断七的事说了。张爰问:“既是病了许久,为何不写信给我。”
姑妈听了也哭道:“我和你姑父原先打算写信,但舜华恐你焦急,坚持不肯,他说这病是绝症,告诉你也无望,徒叫你焦急。”说罢,叫丫环拿来一块折迭着的红绸手帕,一层一层打开,从中取出一封信来。张爰认得,这手帕上的鸳鸯是他当年做游戏时画上的,舜华曾一针一针把它绣出来。绣完后,张爰曾把它遮在舜华的头上,玩“拜堂”游戏;有一次,张爰悄悄地走进舜华的闺房,想捉弄她一下。不料舜华十分机敏,发觉是他来了,赶紧躺在床上,把手帕盖在脸上,假充死人……唉,想不到这小小的游戏,竟成了谶语。张爰抖索着双手,打开信纸,不由两串热泪晒落在上面……。
张爰把这些经过都一五一十地向二哥说了,善子唏嘘道:“我弟是在那座寺院出的家,住持是谁?”
张爰道:“就在本县小北庵,住持是逸琳法师。”
张爰道:“我等舜华断了七,拜别了他的棺柩,一路恍惚,在街上碰到求精中学的同窗李兹,一同上酒楼喝了几杯。我把准备上松江找你和出家的两个念头都向他说了。李兹说他父亲和梁平县报国寺的住持竹禅是挚友,竹禅虽已过世,但他的弟子逸琳在松江小北庵当住持。他说这样我既可以找到二哥,又能出家。于是我执了他父亲的书信,一路来到松江,先上小北庵逸琳法师处出了家,再来拜见二哥。”
“你来松江多久了?”善子问。
“已有七天了。逸琳法师已为我取了法名——‘大千’意即三千大千世界。”
“荒唐!逸琳法师知道你是我的胞弟吗?”善子虎目圆睁,生气了。
“没有。”
“你从现在起给我待在家里,不许出门。我去找逸琳,不准他为你剃度。”善子说罢,愤愤而去。
列位看官,本文的主角由张正权变成张爰,再由张爰变成张大千,笔者按故事的发展,以下就以张大千称呼了。
却说大千看见二哥去找逸琳法师,情知不妙,他知道善子得脾气,如他发作起来,非但自己当不成和尚,还要连累逸琳法师。心中越想越烦,不待善子走远,就后脚跟了出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赶到火车站,买了车票,上宁波去。
你道大千去宁波作甚?原来大千曾听逸琳法师说过,那里有座观宗寺,在江南一带颇有声望。住持谛闲法师写得一手好字。
大千风尘仆仆,来到观宗寺的门口。但见这里佛殿庄严,香火鼎盛,一大片黄墙蜿蜒伸展,门口“观宗寺”三字,是乾隆御笔。大千整整衣衫,走进大殿,里边香烟袅绕,锣钹喧天,那气派和别的寺院果然不同。他在如来前上了香,磕过头,然后从殿后出来,走进和尚歇息的廊房,看见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和尚正坐在蒲团上补百衲衣。大千双手合什,上前施礼道:“请问长老,不知谛闲法师在何处?”
和尚放下破裘,起身还礼道:“不知小师兄从何而来,有何等事?”
大千又合了个什,从袖管里掏出一封已拟好的信道:“弟子有要事求见,烦请禀告法师。”
老和尚接过信,望一眼信封上恭整的楷书,抬头朝大千打量了一阵道:“请小师兄稍候片刻,待弟子前去通报。”
不一会,老和尚含笑出来道:“法师在客厅迎候。”
大千道过谢,随老和尚穿过厅堂,进入一个置有太湖石的小院庭里,这里幽雅洁净,花香馥郁,一缕浅蓝色的檀香挟着清脆的木鱼声从一排虚掩的纸格窗里飘出来。老和尚把大千领到一扇开着的落地门前道:“师兄有请,法师就在里面。”说完双手合了个什,走了。
大千走进客厅,只见一位须眉皆白的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双目微闭。手捻佛珠,嘴巴微微歙动。大千上前施礼道:“谛闲法师在上,弟子大千求见。”
谛闲法师张开眼,拿起蒲团边的信问:“这信上的字是你写的吗?”
“正是弟子所书。”大千道。
“嗯”,写得一手好字,难得,难得。”谛闲点点头,放下信又问,“你由松江来此,为何不带逸琳师兄的手书?”
“弟子住客栈时一时疏忽,不慎将逸琳法师的手书丢了。弟子胡涂。”大千撒了个谎。
“嗯,”谛闲法师又微闭双眼,轻轻道,“看你这摸样倒是有点灵性,但要知道当和尚是要吃苦的。”
“弟子不怕吃苦,只求法师剃度,让我皈依佛门。”
“嗯,”谛闲捻着佛珠道:“明日有三位弟子要烧戒,你和他们一起便了。”
“请问法师,烧戒就是在头上烫洞么?”大千听说烧戒,似有顾虑。
“是啊,烧过戒才能算是佛门正式弟子。”
“不烧戒行吗?”大千问。
“不烧戒就是野和尚。”谛闲语气十分肯定。
“据弟子所知,印度佛教并不烧戒,中国和尚烧戒是从梁武帝开始的。梁武帝信奉佛教,大赦天下死囚,要他们信佛,但又怕这些人再犯罪而无法识别,就想出了这个烧疤的法子来。我非犯罪,信佛何必一定要烧戒,不烧戒也不违释迦的道理。”大千年少气盛,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什么!”谛闲呼地站起来道,“胡说,你野性未泯,满口胡言,另请吧。”他作了个走的手势,又坐回蒲团,闭上眼念起佛来。
大千尴尬地站在一旁,进退不得,呐呐道:“法……师……”
谛闲不搭理他。闭上眼继续捻动佛珠。
这下坏事了,大千喃喃自语着,躬身退出来,坐在大殿的台阶上,不知如何进退。突然他想起在上海时,听李祖夔说,海上名士李叔同,前几年去杭州虎跑寺出家,当了那里的住持。李叔同法号弘一,人称弘一法师。他工于绘画,篆刻,诗词和西洋音乐,早年留学日本,听善子说他们在日本时一起切磋过佛理,游览过奈良寺,大千想,如能到他那里剃度,或许能免去烧戒这一苦关。几天后,他来到杭州,此时正值春二三月,西湖的白堤上,“一枝杨柳夹枝桃,红绿相映十里遥”,景色十分迷人。
大千从断桥雇了一艘船往岳坟去。他站在船头上观赏湖光山色,乐得心旷神怡,吟起诗来。
下船时,船家上前拦住道:“和尚,付了钱再走。”大千一惊,伸手往口袋里一摸,这才想起从四川到松江;又从松江到宁波;现在又从宁波到杭州,身边所带的钱,都已花完,现在没钱付船家,实在窘得他不知如何才好。
“嘿嘿,你这个头无香洞的假和尚想来占我们船家的便宜吗?你付不起船钱嘛,就坐双脚车,何必来出丑?”船家一串奚落,气得大千满脸红晕,咬紧牙齿道:“船家,你何必污人清白,贫僧一时无钱,待有了加倍还你,你何必出口伤人。”
“嘿嘿,别吹你妈的,象你这样的贼和尚我见得多呢!谁稀罕你的大话。”
船家的羞辱激怒了大千,他一把抓住船家的衣领,扬起拳头道:“岂有此理,贫僧不当和尚了,看你怎样?”说罢,抱住船家厮打起来,正打得起劲时,只听得人群里有人喊:“正权不要动怒,放下手来!”
大千听到有人叫他,赶紧放手。
欲知来人是谁?请听下回分解。
(该书已有学林出版社出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从记录到创造,中国先锋摄影的形成和发展2008-10-08
- 摄影的资本和资本的摄影2008-10-08
- 艺术的异化2003-06-20
- 收藏三得2004-10-15
-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2004-10-15
- 想念秦公2004-10-15
- 千年收藏2004-10-29
- 嘉德十年2004-10-30
- 五月槐花香飘京城拍场2004-11-01
- 风起云涌的2003年古玩艺术品拍卖2004-11-15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