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真假与好坏

作者:邵建武 2005-08-01 16:21:10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据说,海外有一位大收藏家,其收藏原则之一是:不论真假,只论好坏。

  说来,这有些不可思议。自古以来,甄别真伪是收藏的先决与主要的工作。确定好坏,怎么也是等而下之的事。作为收藏家,如果不论真假,虽然省略了许多周折,却可能不断带来灾难性结果。于私,它可能使收藏者血本无归;于公,则使史料的整理与史论的确定处在盲目状态。

  但是,如果调整一下思路,上述道理虽然依旧有效,但上述收藏家的原则却并非故作惊人之语,而可能是一片新天地。

  其所以不论真假,首先是真假难辨。中国历史的漫长,文物珍玩的浩繁,收藏之风的几兴几歇,文物市场的几起几落,导致中国文物的流传极度无序,兼之中国文物的制造工艺中包含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鉴定手段反不及造假手段丰富、高明,而中国艺术的世代承传常常以临摹入手,临本与摹本的存世如同真本的流传,常常处在暧昧状态,如此种种,致使假作真时真亦假。收藏史又以无数的铁证告诉我们,真假的分辨固然艰难,分辨了真假并非万事大吉;或者说,真假的分辨较多地体现为艺术史的考订,而与收藏的选择尚有距离。在收藏领域,还要考虑文物的品相、数量、价位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收藏,真假的断定倒不如好坏的选择重要与实在。比如说,董其昌的存世真品中,有经典之作,也有应酬之作,而其应酬之作在拍卖市场常常不如其仿前人之作有价值、有分量。这是假的胜过真的。又比如说,齐白石的作品一般价位在十万元左右,少数真迹甚至不过二三万元,而当代一些中青年画家作品的价位已经过之。这是小的胜过大的。又比如说,一些历史名人的作品虽然从艺术上来说,几无价值,但在拍卖市场却颇受欢迎,而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却屡遭冷落。这是“邪”的胜过“正”的。由此看来,在收藏领域,真则真、假则假,而好与坏的判断却内涵丰富,学问甚大。我想,这也许是海外那位大收藏家所以小觑“真假”的原委,也正是许多收藏爱好者的误区所在。

  当然,作为大收藏家来说,可以“不论真假”,因为他对于真假大多了然于胸,可以“只论好坏”;对于还在古玩市场出入的大多数人来说,于真假处还得如履薄冰。

  〔1998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推荐关键字:专栏人物 邵建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