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中国现存第一张电影海报《燕山侠隐》浮出水面
作者:朱浩云 2005-07-24 15:01:51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图一:燕山侠隐
前几年,笔者曾作为嘉宾赴北京中央电视台,与影星陶红、于荣光一起合作了一档“漫谈电影海报”的节目。为了在现场展示电影海报的历史,主办方从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借来了1934年由胡蝶主演的《再生花》电影海报,据有关业内人士介绍,《再生花》的影片胶卷已散失,而这张海报也是一位热心观众偶然寻觅到的,最后捐献给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同时该张海报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张电影海报。以后,笔者又在《江南时报》上看到有一藏家介绍一张1932年联华影业公司拍摄的《粉红色的梦》的海报,但未见实物,如果有实物,那么它将现存中国电影海报发行记录提前了两年。实际上在电影《粉红色的梦》和《再生花》之前,电影海报已经出现。记得2002年7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沪渎旧影》一书中曾描述了上海新世界在1926年8月14日至9月14日举行了“电影博览会”,历时一月,其间出版了《电影博览会特号》,并在场内陈列所映影片剧照和电影海报。还举办选“电影女明星”和“电影皇后”。此外,如果翻开中国电影史,我们可以看到: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不久,电影就传入了中国。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组织拍摄了戏曲片《定山军》,它是京剧“谭派”的保留节目。由于是第一次拍电影,又是无声片,影片只拍摄了其中“请缨”、“舞刀”和“交锋”等几个武打和舞蹈动作的片段,由著名“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主演。《定山军》的诞生,开创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的历史。目前,我们只能从有关资料查找到《定山军》的剧照,未发现有《定山军》的海报。同样到1913年,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的《难夫难妻》拍摄完成,它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短故事片。不过,从现有资料上仍未看到该片的电影海报图片。上世纪20年代后,中国电影迅猛发展,除了最早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影片公司外,又诞生了中国影戏制造公司、新亚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百合影片公司、大中华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等,仅20年代就已拍摄了大量故事片。据笔者研究,除了像明星、联华等大影片公司才会发行的电影海报,二三十年代一般以2开海报为主,四十年代中后期以1开和2开为主,至于小公司最多印一些说明书。前几年,笔者还走访上海图书馆黄志伟,他手头有图片资料显示,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制作了“中国自制的活动影戏出现了”的电影海报。这张文字与绘画相结合的电影海报主要介绍了商务活动影戏部创作的教育、时事、风景、新剧、古剧等影片的租售情况。另外,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摄制、出品的无声黑白故事片《爱国伞》以及1925年长城公司拍摄的《弃妇》、1925年联合影片公司的《劫后缘》、1926年新影片公司的《玉洁冰清》和《三年以后》、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的《火烧红莲寺》等都有电影海报出现,不过,大多还不能算正宗海报中,有的介于说明书和海报之间,有的只能算说明书。还有的开数很小,一般有8开、16开、32开等。可惜,即使这些图片目前也很难见到。其原因主要是当时人们没有收藏电影海报的意识,导致那时的海报大量流失。
从上可以推断,无论是《再生花》还是《粉红色的梦》海报,都不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海报,它只能是现存最早 的电影海报。以后,笔者在全国部网查找民国海报,遇到的都是介于说明书和海报之间的8开、16开、32开等东西。有一次,上海图书馆的黄志伟先生曾给我看过一些民国时期电影海报和说明书图片,但未见实物。以后他在编一本电影海报书时,由于民国时期资料少,这些东西都进书了。近几年,我在市场上偶尔也见到过民国海报或说明书,最早的是1925年发行的胡蝶主演的第一部影片〈〈秋扇怨〉〉小宣传画页,尺寸仅一平方尺不到,显然它的尺寸太小,我不感兴趣。以后,我在收集民国海报时始终坚持4条,一是要2开的(因为2开是当时主流规格),二是要绘画,若没有摄影也行,三是要署名某电影公司,四最好不要有说明书(因为民国海报和说明书容易混淆)。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机会,笔者从一藏家手中觅到了1926年北京光华影片公司发行的2开《燕山侠隐》海报,从这张《 燕山侠隐》内容看,完全符合电影海报的要素。根据我国的名词术语,电影海报是用绘画和文字组合的一种电影招贴,其画面构图要求艺术地表现影片主题,并配以醒目的片名和主要演员,编剧,导演,摄影,美术等创作人员姓名以及制片厂名。只不过这张《燕山侠隐》电影海报构图简单、一般,冲击力不强。但作为中国早期电影海报能有此构图已属不易。另外,当我从程季华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查到《燕山侠隐》相关资料时,我对《燕山侠隐》有了更深的了解。《燕山侠隐》是民国时期大明星黎莉莉第一部影片,也是北京光华影片公司的第一部影片。黎莉莉原名钱蓁蓁,安徽桐城人。是传奇英雄钱壮飞之女,著名电影摄影师、导演钱江之姊。1926年她在《燕山侠隐》在片中扮 儿童角色。由于父母整日忙于革命工作,无暇照顾她,1927年在上海将她送入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团学习 歌舞,后拜黎锦晖为干爹,改名黎莉莉。从此,开始了她多姿多彩的演艺生涯。尔后,她随中华歌舞团(后更名为 明月歌舞团)在国内及东南亚各地演出《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歌舞剧,红极一时,与王人美和胡茄并称为歌舞三杰。
1931年黎莉莉随团进联华影业公司(后更名联华歌舞团),演出歌舞片《银汉双星》和歌舞短片《新婚之夜》, 次年正式担任“联华”演员。前后7年中,主演17部影片,在银幕上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如 影片《大路》(与金焰合作)中的花鼓女、《小玩意》(与阮玲玉合作)中的农村姑娘、《秋扇明灯》中的女律师、《如此繁华》中的姨 太太,并以活泼、健美的表演特色令影坛瞩目,使她成为30年代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之一。1932年到1933年间,《电声日报》曾经有过一次颇为轰动的电影明星评选活动。评选结果中,黎莉莉就与胡蝶、阮玲玉、金焰、陈燕燕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位列一起,共同当选为中国十大明星。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主演《热血忠魂》、《气壮山河》等宣传抗日的影片。其间。为香港大地影业公司主演了一部表现爱国青年与汉*特务斗争的影片《孤岛天堂》,在香港、重庆、东南亚各地引起轰动。后又在重庆主演表现汉蒙民族团结抗日的影片《塞上风云》,成功地塑造出爱国的蒙古族姑娘金花儿的艺术形象。
1946年赴美国,曾在哥伦比亚等大学的暑期学校学习发音、化妆等课程。1947年回国。1949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曾在影片《智取华山》中扮演角色。1955年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为她颁发了“学会特别荣誉奖”,肯定了她对中国电影表演的历史贡献。
所以,在到觅《燕山侠隐》海报的相关资料后,使我深深感到,在寻找中国最早的电影海报过程中是十分有意义的,它不仅打破了《再生花》海报的最早记录,同时将现存海报的时间又提前了8年。笔者坚信,随着《燕山侠隐》海报的露面,必将推动不断升温的国内电影海报集藏热。
前几年,笔者曾作为嘉宾赴北京中央电视台,与影星陶红、于荣光一起合作了一档“漫谈电影海报”的节目。为了在现场展示电影海报的历史,主办方从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借来了1934年由胡蝶主演的《再生花》电影海报,据有关业内人士介绍,《再生花》的影片胶卷已散失,而这张海报也是一位热心观众偶然寻觅到的,最后捐献给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同时该张海报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张电影海报。以后,笔者又在《江南时报》上看到有一藏家介绍一张1932年联华影业公司拍摄的《粉红色的梦》的海报,但未见实物,如果有实物,那么它将现存中国电影海报发行记录提前了两年。实际上在电影《粉红色的梦》和《再生花》之前,电影海报已经出现。记得2002年7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沪渎旧影》一书中曾描述了上海新世界在1926年8月14日至9月14日举行了“电影博览会”,历时一月,其间出版了《电影博览会特号》,并在场内陈列所映影片剧照和电影海报。还举办选“电影女明星”和“电影皇后”。此外,如果翻开中国电影史,我们可以看到: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不久,电影就传入了中国。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组织拍摄了戏曲片《定山军》,它是京剧“谭派”的保留节目。由于是第一次拍电影,又是无声片,影片只拍摄了其中“请缨”、“舞刀”和“交锋”等几个武打和舞蹈动作的片段,由著名“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主演。《定山军》的诞生,开创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的历史。目前,我们只能从有关资料查找到《定山军》的剧照,未发现有《定山军》的海报。同样到1913年,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的《难夫难妻》拍摄完成,它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短故事片。不过,从现有资料上仍未看到该片的电影海报图片。上世纪20年代后,中国电影迅猛发展,除了最早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影片公司外,又诞生了中国影戏制造公司、新亚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百合影片公司、大中华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等,仅20年代就已拍摄了大量故事片。据笔者研究,除了像明星、联华等大影片公司才会发行的电影海报,二三十年代一般以2开海报为主,四十年代中后期以1开和2开为主,至于小公司最多印一些说明书。前几年,笔者还走访上海图书馆黄志伟,他手头有图片资料显示,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制作了“中国自制的活动影戏出现了”的电影海报。这张文字与绘画相结合的电影海报主要介绍了商务活动影戏部创作的教育、时事、风景、新剧、古剧等影片的租售情况。另外,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摄制、出品的无声黑白故事片《爱国伞》以及1925年长城公司拍摄的《弃妇》、1925年联合影片公司的《劫后缘》、1926年新影片公司的《玉洁冰清》和《三年以后》、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的《火烧红莲寺》等都有电影海报出现,不过,大多还不能算正宗海报中,有的介于说明书和海报之间,有的只能算说明书。还有的开数很小,一般有8开、16开、32开等。可惜,即使这些图片目前也很难见到。其原因主要是当时人们没有收藏电影海报的意识,导致那时的海报大量流失。
从上可以推断,无论是《再生花》还是《粉红色的梦》海报,都不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海报,它只能是现存最早 的电影海报。以后,笔者在全国部网查找民国海报,遇到的都是介于说明书和海报之间的8开、16开、32开等东西。有一次,上海图书馆的黄志伟先生曾给我看过一些民国时期电影海报和说明书图片,但未见实物。以后他在编一本电影海报书时,由于民国时期资料少,这些东西都进书了。近几年,我在市场上偶尔也见到过民国海报或说明书,最早的是1925年发行的胡蝶主演的第一部影片〈〈秋扇怨〉〉小宣传画页,尺寸仅一平方尺不到,显然它的尺寸太小,我不感兴趣。以后,我在收集民国海报时始终坚持4条,一是要2开的(因为2开是当时主流规格),二是要绘画,若没有摄影也行,三是要署名某电影公司,四最好不要有说明书(因为民国海报和说明书容易混淆)。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机会,笔者从一藏家手中觅到了1926年北京光华影片公司发行的2开《燕山侠隐》海报,从这张《 燕山侠隐》内容看,完全符合电影海报的要素。根据我国的名词术语,电影海报是用绘画和文字组合的一种电影招贴,其画面构图要求艺术地表现影片主题,并配以醒目的片名和主要演员,编剧,导演,摄影,美术等创作人员姓名以及制片厂名。只不过这张《燕山侠隐》电影海报构图简单、一般,冲击力不强。但作为中国早期电影海报能有此构图已属不易。另外,当我从程季华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查到《燕山侠隐》相关资料时,我对《燕山侠隐》有了更深的了解。《燕山侠隐》是民国时期大明星黎莉莉第一部影片,也是北京光华影片公司的第一部影片。黎莉莉原名钱蓁蓁,安徽桐城人。是传奇英雄钱壮飞之女,著名电影摄影师、导演钱江之姊。1926年她在《燕山侠隐》在片中扮 儿童角色。由于父母整日忙于革命工作,无暇照顾她,1927年在上海将她送入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团学习 歌舞,后拜黎锦晖为干爹,改名黎莉莉。从此,开始了她多姿多彩的演艺生涯。尔后,她随中华歌舞团(后更名为 明月歌舞团)在国内及东南亚各地演出《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歌舞剧,红极一时,与王人美和胡茄并称为歌舞三杰。
1931年黎莉莉随团进联华影业公司(后更名联华歌舞团),演出歌舞片《银汉双星》和歌舞短片《新婚之夜》, 次年正式担任“联华”演员。前后7年中,主演17部影片,在银幕上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如 影片《大路》(与金焰合作)中的花鼓女、《小玩意》(与阮玲玉合作)中的农村姑娘、《秋扇明灯》中的女律师、《如此繁华》中的姨 太太,并以活泼、健美的表演特色令影坛瞩目,使她成为30年代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之一。1932年到1933年间,《电声日报》曾经有过一次颇为轰动的电影明星评选活动。评选结果中,黎莉莉就与胡蝶、阮玲玉、金焰、陈燕燕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位列一起,共同当选为中国十大明星。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主演《热血忠魂》、《气壮山河》等宣传抗日的影片。其间。为香港大地影业公司主演了一部表现爱国青年与汉*特务斗争的影片《孤岛天堂》,在香港、重庆、东南亚各地引起轰动。后又在重庆主演表现汉蒙民族团结抗日的影片《塞上风云》,成功地塑造出爱国的蒙古族姑娘金花儿的艺术形象。
1946年赴美国,曾在哥伦比亚等大学的暑期学校学习发音、化妆等课程。1947年回国。1949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曾在影片《智取华山》中扮演角色。1955年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为她颁发了“学会特别荣誉奖”,肯定了她对中国电影表演的历史贡献。
所以,在到觅《燕山侠隐》海报的相关资料后,使我深深感到,在寻找中国最早的电影海报过程中是十分有意义的,它不仅打破了《再生花》海报的最早记录,同时将现存海报的时间又提前了8年。笔者坚信,随着《燕山侠隐》海报的露面,必将推动不断升温的国内电影海报集藏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专栏|朱浩云:趣谈民国画坛大家的生存2022-06-24
- 雅昌专栏|朱浩云:张大千摹宋代青绿山水天2022-05-12
- 雅昌专栏|朱浩云:溥心畬——文气逼人,以2022-01-07
- 雅昌专栏|朱浩云:岭南画派方人定的艺术及2021-12-13
- 雅昌专栏|朱浩云:瞬间定格,永恒印记--摄2021-11-12
- 雅昌专栏|朱浩云:当代艺术, 谁与争锋? 2021-10-27
- 艺术号专栏|朱浩云:赵宏本——连环画祖师2021-08-10
- 【艺术号·专栏】朱浩云:月份牌 民国的记忆2020-10-13
- 【艺术号·专栏】朱浩云:无相胜有相2020-09-15
- 【艺术号·专栏】疫情之下的批评写作|朱浩2020-02-27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