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从数字比较看中国与海外艺术品拍卖的差距(二)

作者:何鸿 2005-07-22 16:15:05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二、艺术品购买力和文化消费意识

  经济消费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到艺术品的市场走势,艺术品的消费,从某个方面上讲不同于其它日常用品的消费,对贫穷的人来主说,艺术品的消费是极大的奢侈,而对富人来说,艺术品的消费则又取决于其文化消费观念和精神向度。从总体上来看,中国人或极少一部分中国人来对艺术品消费能力还有是相当有限的,这一方面不是取决于经济寮力,而更重要的是其文化消费意向。当然,文化消费意向的培养又是建立在适度的经济基础之上,这是一个双向关联的枢纽,只有当二者达到较高层面的平衡度时,才会出现良性的市场效应,英国、美国等发达的西方国家,其艺术市场的消费基数较高是源于其雄厚的经济指标和文化消费能力。从人口上讲,中国的人口数量是他们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可国民生产总值却是他们的几分之一。这种双身倒金字塔式的对比,的确会让我们对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有一个冷静的认识。这种巨大的差距是有客观原因的。。

  艺术品购买者的层次和购买意向是比较复杂的,从购买意向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一)作为收藏(公私收藏);(二)实用装饰;(三)馈赠礼品;(四)投资。从国际走势看,以第(一),(二)种情况者居多。从购买者的层次看,有富有的企业主,或投资商人,或消费营佘的企业员等。20世纪初,《ART NEWS》杂志作了一个统计,世界200位艺术品收藏家中,俳在首位的是美国,约占40%,其次为日本和英国。中国香港和台湾位列其中,但大陆无一人排名。在这些艺术品收藏业主中,绝大多数是房地产商,金融业主,企业主或制造商,零售业主等。又据资料统计,在英国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拍卖行拍出的名画作品,截止到1990年,美国人共购得乐约25%的份额,欧洲人购得了34%左右,日本人最多,占了近4月来0月来%月来的份量。可见艺术品的收藏在中国是微呼其微的。这些发达国家,他们对艺术品的收藏范围,几呼涉及艺术的各个门类。时间跨度从远古的原始到现当代的前卫艺术。中国人对艺术品的投资,多局限在国内艺术市场,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好的现像,很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并投身艺术品市场,如北京保利集团争购圆明园失窃文物,大连万达集团购藏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作品等。这表明中国人的艺术品收藏意识有了质的飞跃。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人的艺术品投资意识和爱国情感会越来越强。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英国与美国在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人口、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均值的数据对比,或许会有所启迪:

年份    中国     英国     美国
1989年人口111191万     5730万  24880万
GDP   4544.5亿$  8460.9亿$   52510亿$
人均   408.9$   14766$     21105$
1998年人口124810万    5920万   27313万
GDP   9609亿$   14064亿$   87902亿$
人均   770$    23738$     32183$


  这种理性的比较,也许告诉人们一个普遍的道理:经济的富裕,决定了消费的指向。按照中国大陆日前居民货币拥有量为2万亿元左右人民币计算,人均约为1万多元人民币,这种也是极其有限的购买力。就拿中国经济基础较好的上海来说吧。2001年上海人均GDP约为4500美元,这个基数也是相当低。从国际走势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才会形成社会性的艺术品购藏机制,
我们还有一段相当漫长和艰辛的路要走。但最近几年。国内艺术品市场上国内买家比例的增加,多少让人充满信心的。1994年北京中国嘉德拍卖会,国内买家占了望2/3。2001年上海朵云轩春季拍卖会海外买家只有1/5,这从一侧面告诉我们,中国艺术品市场解冻了。

推荐关键字:专栏人物 何鸿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