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张宗宪、张永珍兄妹
2005-07-20 09:53:37
A-
A+
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美国收藏家送展的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成交,创造了目前清代瓷器的市场最高价,这件流失海外的珍品终于回到了华人手中。买家是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女士。她的哥哥是她的艺术投资顾问,即当今中国收藏界大名鼎鼎的云海阁主张宗宪。兄妹两个人都是中国收藏界的重量级人物。
张氏祖籍苏州,其祖父张揖如为江南竹刻名家。父亲张仲英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气的古董商,在外滩开设“聚珍斋”,专门经营古玩。张氏兄妹自幼受家庭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刻骨铭心。
张宗宪今年76岁,13年他就敢到北京买货。1948年20岁的他不顾家人反对,只身一人到香港谋生。到香港时他身上只有24美元,凭着毅力、眼光、人缘和勤奋,很快在竞争激烈的香港站稳了脚跟。1951年,开了“永元行”古董店,生意越做越火,以后又陆续开了几家首饰店和古董店,但是首饰店遭偷窃抢劫,损失高达6000万港币,因此而放弃。但是他凭着自己经验和眼力,购进了不少价廉物美的瓷器,常常几万元进,几百万元抛出。1968年,他首次参加伦敦拍卖会,是当时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人。今天张宗宪常年来往于纽约、伦敦、北京、上海、台北等地艺术品拍卖上,被人称为“天下第一顶”,在拍卖会上显尽风流。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价值。
什么是“天下第一顶”呢,请看他在拍卖会上的表现。他穿着讲究,眼带墨镜,头发梳得根根整齐光亮,拍卖时往往手拿一号牌,坐在第一排。
1992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张大千的《灵岩山色图》笔墨酣畅,为大千晚年力作,结果被他顶至429万港币,创下当时中国近现代字画的市场最高价;另一件陈逸飞的油画《浔阳遗韵》,画中三名古装女子分持绢扇、琵琶和洞箫。当拍卖师从30万港币起叫后,欧美和日本、新加坡等国及台湾地区的买主纷纷踊跃竞投,最后张宗宪以137.5万港币竞得,掌声四起。这一震撼力价位的诞生使他以“顶”饮誉香江。
1993年上海朵云轩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上,第一号拍品丰子恺的《一轮红日东方涌》起拍价为2万元,随着叫价交错上升,最后张宗宪一路顶到11.5万元,创下当时丰子恺作品的最高价。最后一件拍品是海派名家王一亭的《皆大欢喜》,张宗宪又把这件拍品从5万元顶到12万元。在这次拍卖会上他共买下价值200多万元的拍卖品,约占全部成交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头号买家。
中国嘉德历次拍卖会上,张宗宪也是常客。1997年中国嘉德推出仅名片大小的齐白石《蝇》,张宗宪力挫群雄,在18万元价位上锁定,加上佣金,合计19.8万元。
张宗宪是一位独具慧眼的古董商和收藏家。数十年来,他走南闯北,海内外哪里有大型文物艺术品拍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云海阁”里陶瓷、玉器、钟表古玩、传统书画、华人油画……应有尽有,几乎每一件都是绝品。而中国陶瓷和中国近现代字画最为亮眼。张氏精品又以官窑瓷器为最多,从宋代五大名窑到明清的官窑,色釉瓷、青花瓷、彩瓷应有尽有。1993年6月伦敦佳士得隆重推出了“云海阁”张宗宪收藏展。展品中宋代瓷器有“磁州窑白地釉下褐釉划牡丹纹梅瓶”,“龙泉三中弘纹式炉”。明清官窑有明成化“青花温碗”、清康熙“五彩盘”、清雍正“黄地龙纹大碗”、清康熙“郎窑红胆瓶”、清乾隆“甜白釉印雕莲花颈瓶”。这些艺术品都是全世界收藏家竞相寻觅的珍品。
2000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绝妙色彩——张宗宪珍藏”瓷器专场拍卖会。拍品张宗宪部分珍藏,成交21件,成交率为66,总成交金额4266万港元。其中,清雍正《青花五幅九桃纹橄榄瓶》经过各路买家激烈竞争,最后由一位亚洲行家以1104.5万港元拍得,创下清朝青花瓷器拍卖最高纪录。一对清乾隆《珊瑚彩釉描金开光彩山水茶壶》以972.5万港元成交。而这是他战略性转移的一步。
由于中国字画市场鱼龙混杂,稍有不慎极可能血本无归。因此多年来,很多收藏家不敢在字画市场放手一搏。但是上世纪80年代末张宗宪认为藏瓷已达顶峰,他便从90年代开始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字画的投资与收藏。一开始由于经验不足,他也买过赝品,付了一些学费。但他没有气馁,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短短两三年间,硬是成为一个字画鉴定的行家。他鉴别眼光精锐,侧重于收藏近现代名家字画,尤其是齐白石的作品。经过10余年收集,他的藏画已是洋洋大观,这次上海锦江饭店展览了208件作品,作者都是19至20世纪中国画坛的顶尖人物,如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潘天寿、陆俨少、于非厂、张善子等。如齐白石《冰庵刻印图》、《人物》、《柳牛图》、《贝叶草虫》、《荷花鸳鸯》、《牵牛花》、《蝇》、《篆书立轴》、《篆书四言对联》;张大千的《红荷》、《墨荷》、《白描观音》、《仿周文矩戏婴图》、《泼彩山水》、《嘉陵山水》、《董北苑溪山雪霁图》;徐悲鸿《抛绣择婿》、《鹅群》、《猛狮图》;林风眠《敦煌仕女》、《五美图》、《持莲仕女》、《雄鸡》;任伯年《无量寿佛》;傅抱石《平沙落雁》、《洗桐图》、《月夜图》、《板桥先生像》;贺天健《松鹤永年》;张善子《崇峰松清》;陆俨少《大厂村写生》等,都是画家的精彩之作。仅齐白石的作品就多达108幅。8开本《人物册页》,是齐氏人物风格的整体呈现,在齐白石作品为极为罕见。该作品在1993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张宗宪花了156万港元买来的。齐氏书法代表作《篆书立轴》是张宗宪在’94朵云轩拍卖会上以31.9万元竞得,《篆书四言对联》是张宗宪在2001年上海敬华首届拍卖会上以66万元竞得。展出的作品估价高达1.3亿港元。
张宗宪还经常帮助大陆和台湾同胞在国际上竞购文物艺术品。1985年他帮台北鸿禧美术馆以1800万港元在苏富比拍得雍正“飞鸟觅碗”,创下当时清代瓷器的最高价。张宗宪也关心大陆艺术品拍卖,现在他担任着中国嘉德和北京翰海的顾问。
张氏兄妹还热衷慈善事业。大陆改革开放后,张永珍在各种场合向大陆捐资、捐物达一亿元以上。1989年,张宗宪便向苏州市政府捐资50万元港元用于城市美化。1992年夏和1993年秋,两次向苏州博物馆捐献总值达600多万港元的文物艺术品。其中有汉代的绿釉陶牧圈、农舍,东晋的越窑青釉双耳盖壶,唐代的白釉、黑釉器,宋代的耀州窑、龙泉窑影青名品,元代的龙泉青瓷铁斑双耳瓶,明代的永乐白釉高足杯、嘉靖五采花碟缸,清代的素三彩、粉彩、珐琅彩、胭脂红,以及雍正皇帝画你,嘉庆皇帝的御书,赵之谦的《如松之茂》,吴昌硕的《葡萄》,张大千的《山水》等等,极大地丰富了苏州博物馆的馆藏。1999年张宗宪又在家乡苏州资助200位贫困孩子上学,以后每年增加50位,他认为这是功德无量的义举。
目前张宗宪正酝酿新的收藏目标,具体是什么目标不得而知。或许他的举动会影响收藏界的风向。张永珍近几年在张宗宪的影响下像是接力棒一样进入收藏界,2000年佳士得推出“张宗宪珍藏瓷器”拍卖会专场,张永珍就买下不少张宗宪瓷器收藏。
对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未来张宗宪表示担忧。他认为目前大陆市场上造假、拍假屡见不鲜,有的拍卖行甚至图录封面的拍品也是假的,如此诚信度和形象对大陆艺术品市场发展极为不利。
张氏祖籍苏州,其祖父张揖如为江南竹刻名家。父亲张仲英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气的古董商,在外滩开设“聚珍斋”,专门经营古玩。张氏兄妹自幼受家庭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刻骨铭心。
张宗宪今年76岁,13年他就敢到北京买货。1948年20岁的他不顾家人反对,只身一人到香港谋生。到香港时他身上只有24美元,凭着毅力、眼光、人缘和勤奋,很快在竞争激烈的香港站稳了脚跟。1951年,开了“永元行”古董店,生意越做越火,以后又陆续开了几家首饰店和古董店,但是首饰店遭偷窃抢劫,损失高达6000万港币,因此而放弃。但是他凭着自己经验和眼力,购进了不少价廉物美的瓷器,常常几万元进,几百万元抛出。1968年,他首次参加伦敦拍卖会,是当时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人。今天张宗宪常年来往于纽约、伦敦、北京、上海、台北等地艺术品拍卖上,被人称为“天下第一顶”,在拍卖会上显尽风流。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价值。
什么是“天下第一顶”呢,请看他在拍卖会上的表现。他穿着讲究,眼带墨镜,头发梳得根根整齐光亮,拍卖时往往手拿一号牌,坐在第一排。
1992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张大千的《灵岩山色图》笔墨酣畅,为大千晚年力作,结果被他顶至429万港币,创下当时中国近现代字画的市场最高价;另一件陈逸飞的油画《浔阳遗韵》,画中三名古装女子分持绢扇、琵琶和洞箫。当拍卖师从30万港币起叫后,欧美和日本、新加坡等国及台湾地区的买主纷纷踊跃竞投,最后张宗宪以137.5万港币竞得,掌声四起。这一震撼力价位的诞生使他以“顶”饮誉香江。
1993年上海朵云轩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上,第一号拍品丰子恺的《一轮红日东方涌》起拍价为2万元,随着叫价交错上升,最后张宗宪一路顶到11.5万元,创下当时丰子恺作品的最高价。最后一件拍品是海派名家王一亭的《皆大欢喜》,张宗宪又把这件拍品从5万元顶到12万元。在这次拍卖会上他共买下价值200多万元的拍卖品,约占全部成交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头号买家。
中国嘉德历次拍卖会上,张宗宪也是常客。1997年中国嘉德推出仅名片大小的齐白石《蝇》,张宗宪力挫群雄,在18万元价位上锁定,加上佣金,合计19.8万元。
张宗宪是一位独具慧眼的古董商和收藏家。数十年来,他走南闯北,海内外哪里有大型文物艺术品拍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云海阁”里陶瓷、玉器、钟表古玩、传统书画、华人油画……应有尽有,几乎每一件都是绝品。而中国陶瓷和中国近现代字画最为亮眼。张氏精品又以官窑瓷器为最多,从宋代五大名窑到明清的官窑,色釉瓷、青花瓷、彩瓷应有尽有。1993年6月伦敦佳士得隆重推出了“云海阁”张宗宪收藏展。展品中宋代瓷器有“磁州窑白地釉下褐釉划牡丹纹梅瓶”,“龙泉三中弘纹式炉”。明清官窑有明成化“青花温碗”、清康熙“五彩盘”、清雍正“黄地龙纹大碗”、清康熙“郎窑红胆瓶”、清乾隆“甜白釉印雕莲花颈瓶”。这些艺术品都是全世界收藏家竞相寻觅的珍品。
2000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绝妙色彩——张宗宪珍藏”瓷器专场拍卖会。拍品张宗宪部分珍藏,成交21件,成交率为66,总成交金额4266万港元。其中,清雍正《青花五幅九桃纹橄榄瓶》经过各路买家激烈竞争,最后由一位亚洲行家以1104.5万港元拍得,创下清朝青花瓷器拍卖最高纪录。一对清乾隆《珊瑚彩釉描金开光彩山水茶壶》以972.5万港元成交。而这是他战略性转移的一步。
由于中国字画市场鱼龙混杂,稍有不慎极可能血本无归。因此多年来,很多收藏家不敢在字画市场放手一搏。但是上世纪80年代末张宗宪认为藏瓷已达顶峰,他便从90年代开始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字画的投资与收藏。一开始由于经验不足,他也买过赝品,付了一些学费。但他没有气馁,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短短两三年间,硬是成为一个字画鉴定的行家。他鉴别眼光精锐,侧重于收藏近现代名家字画,尤其是齐白石的作品。经过10余年收集,他的藏画已是洋洋大观,这次上海锦江饭店展览了208件作品,作者都是19至20世纪中国画坛的顶尖人物,如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潘天寿、陆俨少、于非厂、张善子等。如齐白石《冰庵刻印图》、《人物》、《柳牛图》、《贝叶草虫》、《荷花鸳鸯》、《牵牛花》、《蝇》、《篆书立轴》、《篆书四言对联》;张大千的《红荷》、《墨荷》、《白描观音》、《仿周文矩戏婴图》、《泼彩山水》、《嘉陵山水》、《董北苑溪山雪霁图》;徐悲鸿《抛绣择婿》、《鹅群》、《猛狮图》;林风眠《敦煌仕女》、《五美图》、《持莲仕女》、《雄鸡》;任伯年《无量寿佛》;傅抱石《平沙落雁》、《洗桐图》、《月夜图》、《板桥先生像》;贺天健《松鹤永年》;张善子《崇峰松清》;陆俨少《大厂村写生》等,都是画家的精彩之作。仅齐白石的作品就多达108幅。8开本《人物册页》,是齐氏人物风格的整体呈现,在齐白石作品为极为罕见。该作品在1993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张宗宪花了156万港元买来的。齐氏书法代表作《篆书立轴》是张宗宪在’94朵云轩拍卖会上以31.9万元竞得,《篆书四言对联》是张宗宪在2001年上海敬华首届拍卖会上以66万元竞得。展出的作品估价高达1.3亿港元。
张宗宪还经常帮助大陆和台湾同胞在国际上竞购文物艺术品。1985年他帮台北鸿禧美术馆以1800万港元在苏富比拍得雍正“飞鸟觅碗”,创下当时清代瓷器的最高价。张宗宪也关心大陆艺术品拍卖,现在他担任着中国嘉德和北京翰海的顾问。
张氏兄妹还热衷慈善事业。大陆改革开放后,张永珍在各种场合向大陆捐资、捐物达一亿元以上。1989年,张宗宪便向苏州市政府捐资50万元港元用于城市美化。1992年夏和1993年秋,两次向苏州博物馆捐献总值达600多万港元的文物艺术品。其中有汉代的绿釉陶牧圈、农舍,东晋的越窑青釉双耳盖壶,唐代的白釉、黑釉器,宋代的耀州窑、龙泉窑影青名品,元代的龙泉青瓷铁斑双耳瓶,明代的永乐白釉高足杯、嘉靖五采花碟缸,清代的素三彩、粉彩、珐琅彩、胭脂红,以及雍正皇帝画你,嘉庆皇帝的御书,赵之谦的《如松之茂》,吴昌硕的《葡萄》,张大千的《山水》等等,极大地丰富了苏州博物馆的馆藏。1999年张宗宪又在家乡苏州资助200位贫困孩子上学,以后每年增加50位,他认为这是功德无量的义举。
目前张宗宪正酝酿新的收藏目标,具体是什么目标不得而知。或许他的举动会影响收藏界的风向。张永珍近几年在张宗宪的影响下像是接力棒一样进入收藏界,2000年佳士得推出“张宗宪珍藏瓷器”拍卖会专场,张永珍就买下不少张宗宪瓷器收藏。
对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未来张宗宪表示担忧。他认为目前大陆市场上造假、拍假屡见不鲜,有的拍卖行甚至图录封面的拍品也是假的,如此诚信度和形象对大陆艺术品市场发展极为不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张宗宪之珍藏 | 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将亮相佳2021-04-14
- 想成为收藏行家高手:讲究师出有门2020-03-17
- 爱拼才会赢 – 不平凡的收藏大家张宗宪2019-06-04
- 张永珍:拍场豪迈胜于乃兄张宗宪2019-05-30
- 【雅昌快讯】保利秋拍:张宗宪旧藏齐白石《2018-12-07
- 收藏家的眼界对藏品价值的影响2018-08-02
- 保利厦门春拍力推“云海阁主”张宗宪的收藏2018-07-09
- 故宫博物院杨丹霞讲座&拍场里的“No.1”张2018-05-24
- 【雅昌讲堂3911期】对话:畅谈收藏江湖(下2018-04-27
- 【雅昌讲堂3909期】对话:畅谈收藏江湖(中2018-04-26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