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简说“仙人乘槎”(系列之五)

―――朱碧山与他的作品

作者:张跃华 2005-07-15 14:47:47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图一: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槎杯”
  图二: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的“槎杯”
  图三:江苏吴县文管所的“槎杯”

  自《博物志》问世,乘槎的神话故事,在历代的艺术史上多有发挥,或瓷、或画、或铜……,在这些古代艺术品中,元代的一种银制酒具,仙人乘槎杯算是佼佼者,它的简称叫“槎杯”,工艺精湛的无以伦比,将“乘槎文化”升华到了一种绝妙的佳境,在中华民族的国宝之中,闪耀着绚丽的彩色。

  制作这种“槎杯”的巧匠,首推朱碧山。

  朱碧山,字华玉,为元代著名银匠,嘉兴武塘人(今嘉善魏塘镇)。一直生活在木渎镇,故或称苏州木渎人。元代银器铸造名家。原先习画,后到苏州从事银器的制作,以槎杯闻名。据说,他制作的蟹杯、虾杯、鼠杯……,据说注入热酒后会在桌滑行,其技已达到巧夺天工、出神入化之境。然而,流传至今的作品,仅槎杯一种,被称为“朱碧山银槎”,在世界范围内,已知“槎杯”仅仅四件,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江苏吴县文管所、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槎杯”

  北京“槎杯”。

  曾经是故宫的旧藏。在清乾隆年间,被收入清宫内府。整个器型如同老树杈状,桧纹柏理,错落有致。中心人物是一个读书状道人,道冠云履,长须宽袍,左手扶槎,右手持卷。正面槎尾刻“龙槎”二字。杯口下刻“贮玉液而自畅,泛银汉以凌虚,杜本题”行楷十五字。槎腹部刻“百杯狂李白,一醉老刘伶,知得酒中趣,方留世上名”楷书二十字。槎尾后部刻“至正乙酉,渭塘朱碧山造于东吴长春堂中,子孙保之”楷书二十一字,图章“华玉”二篆书款。华玉乃朱碧山之字。这件槎杯应该是朱碧山为自己制作的酒杯。此杯用白银铸成,道人的头、手、云履等是铸成后焊接的。造型构思巧妙,刻画栩栩如生,是一件国宝级的艺术品。

  (二)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的“槎杯”

  美国“槎杯”,现在收藏于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

  杯首有“岳寿无疆”四字,友朱华玉右至正乙酉年。杯底有“槎杯”与“碧山” 小篆四字。这件朱碧山的作品,经历颇为曲折。据传,康熙年间它曾为孙承泽、高江村先后收藏。乾隆时入宫,成为圆明园之物。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被英国将军毕多夫从圆明园中盗去。后来,出售给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这是一件中国近代屈辱史的见证。

  (三)江苏吴县文管所的“槎杯”

  吴县“槎杯”,有‘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铭文。现收藏于江苏吴县文管所。1972年,出土于江苏吴县藏书乡社光村。当时农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到一个墓穴,中间有一老者的尸骨一具,手持一已经腐烂的鸟头拐杖。肩处有莽皮包一方砚,旁边有一红木座上,防置着这件“银槎杯”。此墓地称“韩家坟”,是清代乾隆年间,一位刑部尚书的坟茔。1979年此杯送到北京展览,公诸于世后,引起整个文物界的重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四)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银槎杯”

  台北的“槎杯”,高15.2厘米,长19.8厘米。造型作枝干杈?的老树,树皮纹理清丽细密。一老者神态飞逸坐于搓内,抬头凝望天际,举止潇洒。老者右手持长石,石上有篆书“支机”2字。搓底刻有篆书“搓杯”、“至正乙酉年造”年款。槎尾刻七言诗一首:“欲造银河隔上阑,时人浪说贯银湾,如何不觅天孙锦,止带支机片石还。”下镌“碧山子”印。此件原藏承德避暑山庄,抗日战争前夕移藏南方,1947年运往台湾。
推荐关键字:专栏人物 张跃华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