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故宫博物院不再培养临摹古画新人
作者:蒲荔子 2005-07-08 14:40:05来源:《南方日报》
A-
A+
宋代王居正《纺车图》、宋李嵩《货郎图》手卷、元代王振鹏《伯牙鼓琴图》、明唐寅《孟蜀宫妓图》……前日,广东美术馆展出了30多件珍贵“古画”。不看说明很难相信,这些竟然都是故宫博物院画家金田的临摹作品。
同日下午,金田的父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金维诺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了一场讲座。他透露,目前故宫博物院已经不计划培养临摹古画的新人,这一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正面临失传的命运。
传世《兰亭序》是宋代摹本
走进广东美术馆二楼展厅,你会误以为自己闯入了国家博物馆。一幅幅珍贵的“古画”就悬挂在你眼前,无论是印章、落款、题字,还是卷轴的颜色、纸张的质地,都“古”得地道。这些却都是故宫科技部摹画室金田的临摹作品。
古画临摹也就是“手工复制”。金维诺介绍,临摹一直是古画最重要的传承方式。从东晋开始,临摹逐渐盛行。最初临摹只是画师出于锻炼画技或对作者的喜爱而作;随后,皇帝也请来高手临摹皇室珍藏的珍品,而将原件妥善保存。年代久远之后,原作散佚,摹本则成为人们了解原作风貌的唯一途径。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兰亭序》原作就由唐太宗收藏,且死后被陪葬,现在通行的就是宋代的摹本。
就连我们十分熟悉的流传于各类教材上的名作,其实许多都是摹本。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金维诺认为是唐代一位不出名的文人所作,且现存作品只是宋代摹本。
照片印刷品难体现神韵
但是,在摄影、印刷等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一传统方式日益处于失传的边缘。据悉,从事过27年古画临摹工作的金田已是故宫博物院最年轻的临摹者,且金维诺透露,故宫博物院计划今后不再培养新人。
对此,金维诺忧心忡忡地表示,摄影、印刷等技术,他们记录的不是文化,而是资料。照片和印刷品无法体现画作的神韵,因为“那已经不是画了”;而且,临摹者可以从手工复制的实践中感受到技巧的应用、心灵的感动,这对于古画的鉴定、艺术的传承、文化的发展,都是更高深的学问。“我们不光要知道我们的祖先做了什么,还要知道他怎么做、做的时候怎么想。这时候,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旧日重现’。”
临摹与现代科技不矛盾
那么,如何应对“古画临摹”的萎缩?参加讲座的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研究生胡斌提出了年轻一代的看法。他指出,“古画临摹”不会失传;作为一种职业,古画临摹日渐萎缩固然是不争的事实,但作为一种绘画训练方法,全国各大院校依然重视,许多名家也都热衷于临摹。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他同样认为博物馆不应漠视“古画临摹”。他说,其实传统方式与现代科技并不矛盾。摄影、印刷等可以保留更多具体的资料,而古画临摹则可以保留原作的神韵。他举例说,在敦煌壁画的保护中,这种结合就成绩斐然:现代技术保留了现存画作的风貌,而画家们通过艰辛的临摹,不仅可以保存壁画的现貌,还能从局部的特点恢复原作,让已经斑驳的画面重获完整生命。
同日下午,金田的父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金维诺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了一场讲座。他透露,目前故宫博物院已经不计划培养临摹古画的新人,这一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正面临失传的命运。
传世《兰亭序》是宋代摹本
走进广东美术馆二楼展厅,你会误以为自己闯入了国家博物馆。一幅幅珍贵的“古画”就悬挂在你眼前,无论是印章、落款、题字,还是卷轴的颜色、纸张的质地,都“古”得地道。这些却都是故宫科技部摹画室金田的临摹作品。
古画临摹也就是“手工复制”。金维诺介绍,临摹一直是古画最重要的传承方式。从东晋开始,临摹逐渐盛行。最初临摹只是画师出于锻炼画技或对作者的喜爱而作;随后,皇帝也请来高手临摹皇室珍藏的珍品,而将原件妥善保存。年代久远之后,原作散佚,摹本则成为人们了解原作风貌的唯一途径。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兰亭序》原作就由唐太宗收藏,且死后被陪葬,现在通行的就是宋代的摹本。
就连我们十分熟悉的流传于各类教材上的名作,其实许多都是摹本。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金维诺认为是唐代一位不出名的文人所作,且现存作品只是宋代摹本。
照片印刷品难体现神韵
但是,在摄影、印刷等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一传统方式日益处于失传的边缘。据悉,从事过27年古画临摹工作的金田已是故宫博物院最年轻的临摹者,且金维诺透露,故宫博物院计划今后不再培养新人。
对此,金维诺忧心忡忡地表示,摄影、印刷等技术,他们记录的不是文化,而是资料。照片和印刷品无法体现画作的神韵,因为“那已经不是画了”;而且,临摹者可以从手工复制的实践中感受到技巧的应用、心灵的感动,这对于古画的鉴定、艺术的传承、文化的发展,都是更高深的学问。“我们不光要知道我们的祖先做了什么,还要知道他怎么做、做的时候怎么想。这时候,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旧日重现’。”
临摹与现代科技不矛盾
那么,如何应对“古画临摹”的萎缩?参加讲座的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研究生胡斌提出了年轻一代的看法。他指出,“古画临摹”不会失传;作为一种职业,古画临摹日渐萎缩固然是不争的事实,但作为一种绘画训练方法,全国各大院校依然重视,许多名家也都热衷于临摹。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他同样认为博物馆不应漠视“古画临摹”。他说,其实传统方式与现代科技并不矛盾。摄影、印刷等可以保留更多具体的资料,而古画临摹则可以保留原作的神韵。他举例说,在敦煌壁画的保护中,这种结合就成绩斐然:现代技术保留了现存画作的风貌,而画家们通过艰辛的临摹,不仅可以保存壁画的现貌,还能从局部的特点恢复原作,让已经斑驳的画面重获完整生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鉴古开今 永远进取——金维诺教授的学术生涯2018-02-26
- 金维诺:韧性的开拓2018-02-25
- 学人对话:金维诺先生访谈录2018-02-18
- 【逝者】著名美术史家、美术教育家金维诺辞2018-02-18
- 以权威鉴定家所支撑的当代“鉴定学”的局限2016-09-08
- 记忆中的鉴定家父亲张葱玉2015-06-11
- 王国维:不附和 鉴定家的良心2015-01-22
- 不附和,鉴定家的良心2015-01-19
- "鉴定家的水墨丹青"活动在国家文化市场调查2014-10-13
- 书画家徐邦达国画作品 浓淡笔墨绘就竹之韵2014-02-13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