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中国学术界:改革的真空地带?——访谈尹吉男
作者:夏辰 2005-07-06 10:23:58来源:《南方周末》
A-
A+
王铭铭事件只是一个标志。目前大家都在谈论个人道德,忽略了制度的问题。王铭铭是一个“不幸”的人,还有许多“万幸”的人。造成学术腐败的原因,是学术机制的问题。包括评审机制、出版机制等等,都有很多问题。改革20多年来,惟有学术制度没有重大改革,学术和行政一直没有分家。制定学术规范的人是否是学术权威?是否具有合法性?学术官员自自然然就成了学术权威成了学科带头人,成了决定其他学者命运的人,这就有问题了。学术委员会应该由最好的学者组成,而不是由有学术经历的官僚来组成。出现这样一个具体事例,是否可以追问:谁是学术腐败的支持者、诱导者和受益者?谁使这样一件腐败事例成为现实?把学术腐败归咎于个人道德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出现学术腐败事件,谁来负责?首先要由评审机构来负责。如果学术委员会的成员们既没看书又没有标准,那问题就大了。不改革学术制度,学术腐败仍将是普遍现象。
除了直接剽窃,还有间接剽窃。后者更为普遍。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可以说就是生产新知识的人。一个学者没有生产出新的知识,包括概念、方法、理论,他写再多的书都是间接剽窃。
我们目前的学术制度很有问题,因为它不能区分什么是间接剽窃。这就是问题。在国外,一个学者出版一本学术著作,首先要通过四五位本专业学术权威的鉴定———他们是由出版社邀请的。没有创新、重复自己、重复别人的著作是不可能出版的。一本专著出来了,会有广泛的评论,通常是非常尖锐的,从你的概念、结构、方法和知识来源上挑毛病。国内的书评还是以吹捧为主,或者是简单的骂人,没有学理的分析。在国外参加学术讨论会,也有严格的评审机制,要根据你的选题和论文提纲,不是谁都可以参加。出书,学术讨论会,在一个行当里谁是出色的、谁跑在前头,大家都知道。学术是长跑,不是短跑,这个长跑是没有终点的。只能在不同的时段计算不同的领跑者。
我们的评审机制是以量取人,鼓励出垃圾。国外一个讲座教授可能只有三四本书,但写了20年。最近听说纽约大学的乔纳森教授写完了一本《石涛》,前后用了16年。如果按我们的标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重视高产。国外学术著作通常在大学出版社出,不考虑盈利,因为有各种基金。我们的出版社过多考虑书能不能热卖,把学者当明星用,鼓励出大路货。学者又把学术普及书当作了专著。问题就来了。
国外的博士论文,可以给你四到十年,要求你出精品。我们还是计划经济,博士三年就毕业,与读硕士的时间一样长。三年内能写出什么精品来?博士毕业两年后是副教授,再五年是正教授。在任副教授期间要写出两本书。这么短的时间里你怎么可能有像样的成果?只能抄来抄去,有一点新意就不错了。七年后他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了。一劳永逸。
国外几乎没有留校制度。在哈佛留校当一个终身教授是不可能的。你必须到校外去打出一片新天地,确实成为某个领域内有影响的学者,才可能被哈佛请回来。国外的名牌大学,如果有空出的教席,会向全社会征聘,谁都可以来竞争。在国内,北大毕业生占满了北大,清华毕业生占满了清华,别的地方的人没有机会参与竞聘。在国外做终身教授是很难的,那是一个很大的坎儿。他一定是做了很出色的工作,有很多的知识创新。我们的教职都是终身的,从助教到教授,只要在学校就不能下岗,没有普通教师和终身教师的分别。现在又有一种极端的做法,教授也要竞争上岗,职称是不确定的。这又把知识分子等同于民工了。
注:尹吉男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除了直接剽窃,还有间接剽窃。后者更为普遍。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可以说就是生产新知识的人。一个学者没有生产出新的知识,包括概念、方法、理论,他写再多的书都是间接剽窃。
我们目前的学术制度很有问题,因为它不能区分什么是间接剽窃。这就是问题。在国外,一个学者出版一本学术著作,首先要通过四五位本专业学术权威的鉴定———他们是由出版社邀请的。没有创新、重复自己、重复别人的著作是不可能出版的。一本专著出来了,会有广泛的评论,通常是非常尖锐的,从你的概念、结构、方法和知识来源上挑毛病。国内的书评还是以吹捧为主,或者是简单的骂人,没有学理的分析。在国外参加学术讨论会,也有严格的评审机制,要根据你的选题和论文提纲,不是谁都可以参加。出书,学术讨论会,在一个行当里谁是出色的、谁跑在前头,大家都知道。学术是长跑,不是短跑,这个长跑是没有终点的。只能在不同的时段计算不同的领跑者。
我们的评审机制是以量取人,鼓励出垃圾。国外一个讲座教授可能只有三四本书,但写了20年。最近听说纽约大学的乔纳森教授写完了一本《石涛》,前后用了16年。如果按我们的标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重视高产。国外学术著作通常在大学出版社出,不考虑盈利,因为有各种基金。我们的出版社过多考虑书能不能热卖,把学者当明星用,鼓励出大路货。学者又把学术普及书当作了专著。问题就来了。
国外的博士论文,可以给你四到十年,要求你出精品。我们还是计划经济,博士三年就毕业,与读硕士的时间一样长。三年内能写出什么精品来?博士毕业两年后是副教授,再五年是正教授。在任副教授期间要写出两本书。这么短的时间里你怎么可能有像样的成果?只能抄来抄去,有一点新意就不错了。七年后他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了。一劳永逸。
国外几乎没有留校制度。在哈佛留校当一个终身教授是不可能的。你必须到校外去打出一片新天地,确实成为某个领域内有影响的学者,才可能被哈佛请回来。国外的名牌大学,如果有空出的教席,会向全社会征聘,谁都可以来竞争。在国内,北大毕业生占满了北大,清华毕业生占满了清华,别的地方的人没有机会参与竞聘。在国外做终身教授是很难的,那是一个很大的坎儿。他一定是做了很出色的工作,有很多的知识创新。我们的教职都是终身的,从助教到教授,只要在学校就不能下岗,没有普通教师和终身教师的分别。现在又有一种极端的做法,教授也要竞争上岗,职称是不确定的。这又把知识分子等同于民工了。
注:尹吉男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光幻闪烁和运动感——张立珩的奥普艺术探索2022-07-04
- 雅昌快讯 | 即日起 投稿吧:第八届国际艺术2022-05-22
- 雅昌专栏 | 尹吉男:文本意义的陈淑霞的“时2021-11-18
- 观点 | 红梅: “绘画的复兴”?主体的回归2016-12-12
- 雅昌指数 | 月度(2020年1月)策展人:尹吉男2021-01-11
- 孙策:念念不忘;不必有回响2020-11-19
- 【雅昌快讯】研讨当下文艺评论发展热点!“2020-10-19
- 【雅昌快讯】徐冰“背后的故事”亮相爱慕 与2020-10-15
- 2019年12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策2020-06-29
- 艺术评论2020-06-23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