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话说“仙人乘槎”(系列之一)(组图)
作者:张跃华 2005-07-04 16:37:18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明代中期,“仙人乘槎”的民窑瓷画十分盛行。
画面上,一位仙人,怀中抱物,乘一叶小舟,波涛之中,飘然前行。有的图案上,苍穹之上还闪现星图,更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这种瓷画,有人称呼“仙人乘槎”,也有人称它为“张骞乘槎”。画面的主人,到底是仙人?还是张骞?瓷画上还有那些内涵?
应该理顺一下。
一、 张骞何许人也?
张骞,汉武帝时人,封博望侯。曾奉旨出使西域,联合各国抵抗匈奴。
他是汉代的一位外交官,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亲历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目的是建立抗击匈奴的联合阵线。公元前 126 年方归汉,在外共 13 年。途中曾被匈奴扣留,前后达 11 年。《前汉书》上说张骞为人强力、宽容、讲信用,出使西域的外交活动,经历了千难万险,出发时共 100 多人,到回国时仅剩下二人,可见旅途之艰辛。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为促进汉朝和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立了大功。
二、 一个美丽的传说
后来,民间把这段历史演义成了神话,传说:张骞通西域,寻找黄河的源头,人们相信黄河通天,而天河是银河的延伸。张骞乘木槎溯河而上,遇一男一女,询问这是什么地方,女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了他一块织布机上压布石条。让他去问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告诉张骞:观察天象时,突然看见一颗客星入犯牵牛星座,屈指算来,正好是你乘槎西行之日。张骞大悟,原来他遇见了天河旁的织女牛郎。
乘船者的怀中,抱着一件长长的物品,那是织女给他的石条。这块石头,是瓷画的点睛之笔,使张骞从一个肉身凡胎的俗人,升入了仙境。
三、 一张古代天文地理图
所有“张骞乘槎”的瓷画,都是船头在右,船尾在左。有的瓷画,在画面上方描绘出了点点的星图,在船的下方,是河水的层层涟漪。其实,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规则,瓷画上方的点点星图,是牵牛星座。船头向左,船尾在右,表示了这是一艘溯黄河而上的西行之船。船下面的水波,显示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内涵。可以说,这是一幅天象地理图。有的瓷画,没有天空的星座,或是星座的描绘很抽象,应该看成,是工匠们在绘瓷中的省略。
四、谁是真正的乘船人?
事实上,这幅瓷画也是很矛盾的。
张骞通西域,走的全部是旱路,用的交通工具全是车马,与船无关。为什么在瓷画中,会出现出一条小舟?应该看到,这是一种暗喻中的假托,图中人物,不是张骞,也不是仙人。而是真正乘过船的另一位历史人物——永乐年间的郑和。永乐三年,三保太监郑和奉朱棣之命,率 2.78 万人,乘宝船 62 艘远航西洋。途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斯里兰卡等地。
在后来的二十八年间,七次出国,远航亚非三十余国。据《龙江船厂志》载:“永乐五年,改造海船二百四十九只,备使西洋诸国。”这些改造过的船,就是郑和下西洋乘的“槎”。
郑和出使西洋,开拓“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海洋探险,就是在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壮举。
它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欧洲的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和探险家的航海实践。“张骞乘槎”的瓷画,用浪漫主义的神话手段,表现出郑和率领舰队西行的历史真实,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系列古代外交事件,在瓷画上的一种艺术反映。
它是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结合体。
但是,郑和是一个太监阉人,在封建时代特有的民俗心理作用下,像郑和这样的人,是不可以列位于宗庙之典册,更不能进行正面的弘扬。所以,“仙人乘槎”就借题发挥,假托汉代张骞之身,暗表明朝郑和之喻。曲折的讴歌了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功绩。
画面上,一位仙人,怀中抱物,乘一叶小舟,波涛之中,飘然前行。有的图案上,苍穹之上还闪现星图,更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这种瓷画,有人称呼“仙人乘槎”,也有人称它为“张骞乘槎”。画面的主人,到底是仙人?还是张骞?瓷画上还有那些内涵?
应该理顺一下。
一、 张骞何许人也?
张骞,汉武帝时人,封博望侯。曾奉旨出使西域,联合各国抵抗匈奴。
他是汉代的一位外交官,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亲历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目的是建立抗击匈奴的联合阵线。公元前 126 年方归汉,在外共 13 年。途中曾被匈奴扣留,前后达 11 年。《前汉书》上说张骞为人强力、宽容、讲信用,出使西域的外交活动,经历了千难万险,出发时共 100 多人,到回国时仅剩下二人,可见旅途之艰辛。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为促进汉朝和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立了大功。
二、 一个美丽的传说
后来,民间把这段历史演义成了神话,传说:张骞通西域,寻找黄河的源头,人们相信黄河通天,而天河是银河的延伸。张骞乘木槎溯河而上,遇一男一女,询问这是什么地方,女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了他一块织布机上压布石条。让他去问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告诉张骞:观察天象时,突然看见一颗客星入犯牵牛星座,屈指算来,正好是你乘槎西行之日。张骞大悟,原来他遇见了天河旁的织女牛郎。
乘船者的怀中,抱着一件长长的物品,那是织女给他的石条。这块石头,是瓷画的点睛之笔,使张骞从一个肉身凡胎的俗人,升入了仙境。
三、 一张古代天文地理图
所有“张骞乘槎”的瓷画,都是船头在右,船尾在左。有的瓷画,在画面上方描绘出了点点的星图,在船的下方,是河水的层层涟漪。其实,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规则,瓷画上方的点点星图,是牵牛星座。船头向左,船尾在右,表示了这是一艘溯黄河而上的西行之船。船下面的水波,显示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内涵。可以说,这是一幅天象地理图。有的瓷画,没有天空的星座,或是星座的描绘很抽象,应该看成,是工匠们在绘瓷中的省略。
四、谁是真正的乘船人?
事实上,这幅瓷画也是很矛盾的。
张骞通西域,走的全部是旱路,用的交通工具全是车马,与船无关。为什么在瓷画中,会出现出一条小舟?应该看到,这是一种暗喻中的假托,图中人物,不是张骞,也不是仙人。而是真正乘过船的另一位历史人物——永乐年间的郑和。永乐三年,三保太监郑和奉朱棣之命,率 2.78 万人,乘宝船 62 艘远航西洋。途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斯里兰卡等地。
在后来的二十八年间,七次出国,远航亚非三十余国。据《龙江船厂志》载:“永乐五年,改造海船二百四十九只,备使西洋诸国。”这些改造过的船,就是郑和下西洋乘的“槎”。
郑和出使西洋,开拓“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海洋探险,就是在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壮举。
它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欧洲的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和探险家的航海实践。“张骞乘槎”的瓷画,用浪漫主义的神话手段,表现出郑和率领舰队西行的历史真实,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系列古代外交事件,在瓷画上的一种艺术反映。
它是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结合体。
但是,郑和是一个太监阉人,在封建时代特有的民俗心理作用下,像郑和这样的人,是不可以列位于宗庙之典册,更不能进行正面的弘扬。所以,“仙人乘槎”就借题发挥,假托汉代张骞之身,暗表明朝郑和之喻。曲折的讴歌了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功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焦点艺术人物权威专题报道--张跃华2022-07-04
- 当代书画名家张跃华参加画者文脉全国书画名2022-07-04
- 张跃华:袭古创今-中国当代艺术传承创新纪录2022-07-04
-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面对面》专访中国著名2022-07-04
- 苍山云海玉生烟--华翁张跃华大师水墨重彩山2022-07-01
- 张跃华:给山水画穿上“时代新装”2022-06-28
- 文化人物 | 以色写意 以彩畅神 -张跃华山水2018-04-28
- 墨彩神光(一)梦翁·张跃华精品艺术展2022-06-27
- 墨彩神光(三)梦翁·张跃华的艺术创新2022-06-27
- 梦翁·张跃华艺术风潮惊现中国宋庄波及全球2015-10-28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