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半个青花印盒(组图)
作者:张跃华 2005-07-04 15:14:38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北方初冬,飘雪封地。
数九寒天之前,我最后一次,去工地拣瓷片。
万万没有想到,
从一块结冻的土坷拉里,发现一件“宝物” —— 半只青花印盒。
这是一个印盒的下半部。直径9公分,高2公分,文饰不全,大概是祥云环绕半峰青山?也可能是半截树桩?泥鳅背上稍有伤残,微现火石红。
六字年款 —— 大清康熙年制,
我对朋友说:“这是一个“精品”。
朋友不解,问我其中的道理。我便充当了老师,慷慨陈词,讲了三个理念。
.
(一)、“标准器”的理念
这半个印盒,
虽然其貌不扬,可是,他能够做一件鉴别康熙民窑的标准器。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年款上。
1. 三行六字,准确的告诉我们,它的制作年代。
2. 那多少有些歪斜的笔迹,告诉我们,它的民窑身份。
3. 款未加圈与康熙二字,告诉我们应该是1676年以前的东西。应该是康熙前十五年内的民窑细路。
确定年份之后,再分析它的胎质、青料、文饰、工艺,就容易的多了。掌握了这件标准器的特点之后,可以对其他文物进行类比与对比。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根据一件瓷器上至正十一年的铭文,辨识出了第一件元代青花器。后来,美国人波普根据霍布逊的标准,对伊斯坦布尔的青花瓷进行鉴别,分离出一大批元代青花瓷,因此,激起了全世界的元青花热潮。可见,标准器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标准器与非标准器,
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作一个实验:
同是这个印盒,以四种不同的面貌出现,会产生四种不同的信息反馈。
(二)、“路份”的理念
我拣了许多瓷片,
比印盒漂亮的很多,可“路份”不行,都是盘盘碗碗,厨房里的用品,吃饭的用具,与油盐酱醋为伍,即使在高贵家庭,也是属于卑微一辈,上不了文雅台面。所以说,就器物本身层次来说,也分三六九等,不可以忽视。
印盒是文房用品,儒雅器物,大堂之上,高雅台面,都少不了它,古往今来,多少巨匠大师的作品,通过印盒铭下的宝款,得以流芳千古。所以说,印盒的路份细,档次高。
所谓“路份”,
是指审美标准、文物品位、使用档次的综合,与藏品在市场上的商业价值关系密切。在拍卖过程中,有的艺术品价格扶摇直上,有的却名落孙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路份”的高低尊卑。
例如:
书房画斋中的瓷砚、印盒、笔洗,它们的“路份”要高于卧房中的胆瓶、盖罐与厨房中的盘、碗、壶。同是宫内之物,帝王家用的饭碗,与玉玺下面的印盒,其品位是有天壤之别的。
辨别藏品时候,一定要有高低尊卑的观念。
决不能一视同仁。
我们也作一个实验:
同是康熙民窑瓷器,两者品位的尊卑,一目了然。
(三)、“康熙之硬”
半个印盒,
是康熙细路民窑的标准器。
从它身上,可以体察到康熙时期瓷器的一般特征 —— “康熙之硬”。
“康熙之硬”这个词,书籍资料都没有,是我自己总结的词汇。
我认为,这半个印盒,一是文饰的线条硬,二是烧制的胎骨硬,三是胎釉色结合的硬。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线条之硬:
半个印盒上,双钩渲染,运笔硬朗,线条有力。特别是,斜斜的披麻皱,弧型的括号云,直线如钢丝,曲线似弹簧,能够体现出一种力度。这种带有力度的线条,无论是直是曲,都是康熙以后的朝代所不能比拟的。
康熙文饰在直线与曲线上的“硬”,可以理解成一种力度。在不同的图案上,有不同的体现。请看一组不同风格的“康熙之硬”。
胎骨之硬:
从印盒的破损之处,可以看到康熙瓷器对胎土的淘洗精度很高,基本上看不见明末清初那种容含杂质的现象。断面平滑,毫不拖泥带水,表明它的烧制程度已经很高。只是胎内呈现火石红处,这种胎内呈现火石红,圈足上少见火石红的现象,表明康熙时代瓷器加工的细致入微,有人把圈足上面细细的纹路,看作是一种工艺,我个人觉得,这是瓷器经过打磨后,留下的痕迹。否则,不会呈现胎体内有火石红,体外没有火石红的现象。
火石红哪里去了?打磨掉了。细细纹路是痕迹。
胎釉色结合之硬:
印盒给人的感觉是,釉层很薄,似乎釉面就是胎骨一般,没有晕散,没有凹陷,好象青花文饰,没有隔着一层釉,而是直接画在胎骨上,发色直接从胎骨中透出,这种感觉,产生于康熙瓷器胎釉色结合的紧密。
也许在这半个印盒上,还有更多内涵蕴藏在未知之中,就有待大家来发掘了。
数九寒天之前,我最后一次,去工地拣瓷片。
万万没有想到,
从一块结冻的土坷拉里,发现一件“宝物” —— 半只青花印盒。
这是一个印盒的下半部。直径9公分,高2公分,文饰不全,大概是祥云环绕半峰青山?也可能是半截树桩?泥鳅背上稍有伤残,微现火石红。
六字年款 —— 大清康熙年制,
我对朋友说:“这是一个“精品”。
朋友不解,问我其中的道理。我便充当了老师,慷慨陈词,讲了三个理念。
.
(一)、“标准器”的理念
这半个印盒,
虽然其貌不扬,可是,他能够做一件鉴别康熙民窑的标准器。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年款上。
1. 三行六字,准确的告诉我们,它的制作年代。
2. 那多少有些歪斜的笔迹,告诉我们,它的民窑身份。
3. 款未加圈与康熙二字,告诉我们应该是1676年以前的东西。应该是康熙前十五年内的民窑细路。
确定年份之后,再分析它的胎质、青料、文饰、工艺,就容易的多了。掌握了这件标准器的特点之后,可以对其他文物进行类比与对比。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根据一件瓷器上至正十一年的铭文,辨识出了第一件元代青花器。后来,美国人波普根据霍布逊的标准,对伊斯坦布尔的青花瓷进行鉴别,分离出一大批元代青花瓷,因此,激起了全世界的元青花热潮。可见,标准器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标准器与非标准器,
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作一个实验:
同是这个印盒,以四种不同的面貌出现,会产生四种不同的信息反馈。
(二)、“路份”的理念
我拣了许多瓷片,
比印盒漂亮的很多,可“路份”不行,都是盘盘碗碗,厨房里的用品,吃饭的用具,与油盐酱醋为伍,即使在高贵家庭,也是属于卑微一辈,上不了文雅台面。所以说,就器物本身层次来说,也分三六九等,不可以忽视。
印盒是文房用品,儒雅器物,大堂之上,高雅台面,都少不了它,古往今来,多少巨匠大师的作品,通过印盒铭下的宝款,得以流芳千古。所以说,印盒的路份细,档次高。
所谓“路份”,
是指审美标准、文物品位、使用档次的综合,与藏品在市场上的商业价值关系密切。在拍卖过程中,有的艺术品价格扶摇直上,有的却名落孙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路份”的高低尊卑。
例如:
书房画斋中的瓷砚、印盒、笔洗,它们的“路份”要高于卧房中的胆瓶、盖罐与厨房中的盘、碗、壶。同是宫内之物,帝王家用的饭碗,与玉玺下面的印盒,其品位是有天壤之别的。
辨别藏品时候,一定要有高低尊卑的观念。
决不能一视同仁。
我们也作一个实验:
同是康熙民窑瓷器,两者品位的尊卑,一目了然。
(三)、“康熙之硬”
半个印盒,
是康熙细路民窑的标准器。
从它身上,可以体察到康熙时期瓷器的一般特征 —— “康熙之硬”。
“康熙之硬”这个词,书籍资料都没有,是我自己总结的词汇。
我认为,这半个印盒,一是文饰的线条硬,二是烧制的胎骨硬,三是胎釉色结合的硬。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线条之硬:
半个印盒上,双钩渲染,运笔硬朗,线条有力。特别是,斜斜的披麻皱,弧型的括号云,直线如钢丝,曲线似弹簧,能够体现出一种力度。这种带有力度的线条,无论是直是曲,都是康熙以后的朝代所不能比拟的。
康熙文饰在直线与曲线上的“硬”,可以理解成一种力度。在不同的图案上,有不同的体现。请看一组不同风格的“康熙之硬”。
胎骨之硬:
从印盒的破损之处,可以看到康熙瓷器对胎土的淘洗精度很高,基本上看不见明末清初那种容含杂质的现象。断面平滑,毫不拖泥带水,表明它的烧制程度已经很高。只是胎内呈现火石红处,这种胎内呈现火石红,圈足上少见火石红的现象,表明康熙时代瓷器加工的细致入微,有人把圈足上面细细的纹路,看作是一种工艺,我个人觉得,这是瓷器经过打磨后,留下的痕迹。否则,不会呈现胎体内有火石红,体外没有火石红的现象。
火石红哪里去了?打磨掉了。细细纹路是痕迹。
胎釉色结合之硬:
印盒给人的感觉是,釉层很薄,似乎釉面就是胎骨一般,没有晕散,没有凹陷,好象青花文饰,没有隔着一层釉,而是直接画在胎骨上,发色直接从胎骨中透出,这种感觉,产生于康熙瓷器胎釉色结合的紧密。
也许在这半个印盒上,还有更多内涵蕴藏在未知之中,就有待大家来发掘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焦点艺术人物权威专题报道--张跃华2022-07-04
- 当代书画名家张跃华参加画者文脉全国书画名2022-07-04
- 张跃华:袭古创今-中国当代艺术传承创新纪录2022-07-04
-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面对面》专访中国著名2022-07-04
- 苍山云海玉生烟--华翁张跃华大师水墨重彩山2022-07-01
- 张跃华:给山水画穿上“时代新装”2022-06-28
- 文化人物 | 以色写意 以彩畅神 -张跃华山水2018-04-28
- 墨彩神光(一)梦翁·张跃华精品艺术展2022-06-27
- 墨彩神光(三)梦翁·张跃华的艺术创新2022-06-27
- 梦翁·张跃华艺术风潮惊现中国宋庄波及全球2015-10-28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