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第二届耀州窑陶瓷艺术国际研讨会侧记(下)
2005-07-02 17:35:51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图一:陈炉古镇
图二:陈炉镇清代窑神庙碑
大会还组织专家和代表们进行了参观考察,无论耀州窑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铜川工作站,代表们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上手仔细观摩,并相互交流心得经验。
玉华窑址位于铜川北部金锁乡的玉华山麓,该地在历史上曾属于宜君县管辖。在唐代这里是敕建的皇家避暑行宫,后被下诏改为玉华寺,著名的三藏法师玄奘奉旨在寺中肃成院译经,积劳成疾终圆寂于此地。在当地新办落成的玄奘纪念馆里还可看到唐代石雕佛足印和刻有三藏法师题刻的金刚佛座。此地群山环抱,飞瀑悬泉,瓷窑遗址坐落在玉华山南麓,范围很小,74年在次发现窑炉两座,在文管所陈列的出土宋代刻花青瓷与黄堡窑出土器物不同,釉薄,较青灰或湖绿色,釉厚处有积釉和结晶现象,纹饰处上手凹凸感比较强,刻花时似乎不是用梳箅一类工具,而是用尖锥工具在花叶轮廓内添加划纹,这与黄堡窑宋代器物明显不同。另外,其宋代青瓷胎子比较灰,金元时期的姜黄色釉瓷胎子比较黄,还见有刻划有“宋”字样的模具,陈列的金元黑釉瓶肩部有涩圈,亦比较独特。此窑址位于玉华山谷之间,而玉华宫在唐代亦曾多次被山洪暴发所冲毁,受当地地理环境限制,该窑场在历史上生产规模也不应很大。采集瓷片的代表们收获也很少,只有个别人采到了青瓷标本,其中有纹饰也比较少。
立地坡和陈炉镇离市区都比较远,考察机会难得。立地坡过去叫立地镇,现在是一个人口不太多的小村子,村子在一处山岭斜坡上,59年省考古研究所也在这里进行过小面积发觉,出土了三座瓷窑和两万多片姜黄色釉、青釉和黑釉瓷片,在出一件器物内底上还发现刻有“至元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记笔,寿”字样的纪年铭。考古发觉证明该窑场的烧造年代亦为金元时期。村中的窑洞和院墙多由耐火砖和石块垒成,放眼全村仿佛都是一座大窑场,在村中觅看,时见明代的孔雀兰釉琉璃瓦和构件残片。村中有东西两座涝池,至今仍使用着一口三眼古井,这种三眼井在南方也被称为“三元井”,既可满足打水频繁之用,还有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美好寓意,从这口三眼古井和村中散见的精美石雕残件和数米长的石马槽,我们可以想见数百年前此地制瓷业的兴旺发达。在几户村民家的院落里,堆有大量的明代琉璃瓦和素烧瓦坯,,这里就是明代秦王府敕建琉璃厂,产品用于明代秦王府盖造之用。“快来看,有官字款”,代表们纷纷挤过去,原来在两块瓦上还戳印有“官”字,而戳印有“工”字和其它符号的就更多了。这些明代官窑琉璃瓦,据说是这里的村民在建宅子时成摞发现的。
在村旁的崖畔上,积土中堆积有大量的匣钵和青瓷片,从这里的红烧土和其它残迹可以看出这是几座古代烧瓷窑炉,有的的姜黄色釉瓷片上还印有朵梅纹的装饰图案。
陈炉镇瓷窑是目前耀州窑系唯一仍在生产的继烧窑场,据雍正年间陈炉镇重修窑神庙的碑纪记载:“同官东南乡土少石多,大都以陶为生,其先则始制黄堡,自彼窑长费,而陈炉镇一方,始习其业……”,这里过去制瓷业规模也很大,在民国年间有窑长一百余家,炉火彻夜明朗,故有“炉山不夜”之称,是过去的“同官八景”之一。现在此地的市陶瓷长一脉继承了制瓷生产,在历史上从未停烧过,而且自七十年代以来,在耀州青瓷的恢复生产和复仿制上也不断发展,在厂里的陈列室里摆放着多种仿古和新创造型的陶瓷制品,以及冰裂纹青瓷、黑瓷等制品,还有大量被俗称为“土青花”的牡丹、鱼藻纹青花瓷大碗、套盒和“鸡娃油灯”等传统造型青花,但胎质比较粗,呈赭红色,施有白色化妆土,过去陕西民间流传民谣有“谷雨天上滴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指的就是这种口径足有尺把宽的青花大老碗,光看老陕人用的大碗,就知道陕西人的豪爽和粗放。
目前生产仿古耀瓷的厂家,除了陈炉瓷厂,规模较大的还有坐落在耀州窑博物馆里的复制厂和矿务局瓷厂等,而私家瓷厂近年来也多有出现,这些瓷仿多由陈炉瓷厂的职工、技师等创办,所用坯泥和釉料多从大陶瓷厂买进,再经各自加工,生产少而精,要好于大路生产,刻花也比较精美流畅,但由于所用的坯、釉与古代耀瓷不同,有些已放弃煤窑而采用燃气窑,虽然缩短了烧制时间,并可以提高出窑的成品率,但细观其与古代耀瓷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复仿制的品类也多考虑商业价值,多仿宋金刻印花青瓷,还仿烧有黑釉、茶叶沫釉、唐代素胎黑彩,市场价值不高的唐代白瓷、青瓷、金元带有涩圈的姜黄色釉青瓷则少人问津仿烧,另外五代的天青釉色青瓷目前似乎也未仿烧成功,虽然有复仿制的五代造型剔刻花青瓷凤头壶,但其青釉和刻花工艺离耀瓷五代天青釉、薄胎、剔刻花器物所去甚远,只要见过五代真品实物,收藏者加以鉴别也并不困难。
图二:陈炉镇清代窑神庙碑
大会还组织专家和代表们进行了参观考察,无论耀州窑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铜川工作站,代表们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上手仔细观摩,并相互交流心得经验。
玉华窑址位于铜川北部金锁乡的玉华山麓,该地在历史上曾属于宜君县管辖。在唐代这里是敕建的皇家避暑行宫,后被下诏改为玉华寺,著名的三藏法师玄奘奉旨在寺中肃成院译经,积劳成疾终圆寂于此地。在当地新办落成的玄奘纪念馆里还可看到唐代石雕佛足印和刻有三藏法师题刻的金刚佛座。此地群山环抱,飞瀑悬泉,瓷窑遗址坐落在玉华山南麓,范围很小,74年在次发现窑炉两座,在文管所陈列的出土宋代刻花青瓷与黄堡窑出土器物不同,釉薄,较青灰或湖绿色,釉厚处有积釉和结晶现象,纹饰处上手凹凸感比较强,刻花时似乎不是用梳箅一类工具,而是用尖锥工具在花叶轮廓内添加划纹,这与黄堡窑宋代器物明显不同。另外,其宋代青瓷胎子比较灰,金元时期的姜黄色釉瓷胎子比较黄,还见有刻划有“宋”字样的模具,陈列的金元黑釉瓶肩部有涩圈,亦比较独特。此窑址位于玉华山谷之间,而玉华宫在唐代亦曾多次被山洪暴发所冲毁,受当地地理环境限制,该窑场在历史上生产规模也不应很大。采集瓷片的代表们收获也很少,只有个别人采到了青瓷标本,其中有纹饰也比较少。
立地坡和陈炉镇离市区都比较远,考察机会难得。立地坡过去叫立地镇,现在是一个人口不太多的小村子,村子在一处山岭斜坡上,59年省考古研究所也在这里进行过小面积发觉,出土了三座瓷窑和两万多片姜黄色釉、青釉和黑釉瓷片,在出一件器物内底上还发现刻有“至元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记笔,寿”字样的纪年铭。考古发觉证明该窑场的烧造年代亦为金元时期。村中的窑洞和院墙多由耐火砖和石块垒成,放眼全村仿佛都是一座大窑场,在村中觅看,时见明代的孔雀兰釉琉璃瓦和构件残片。村中有东西两座涝池,至今仍使用着一口三眼古井,这种三眼井在南方也被称为“三元井”,既可满足打水频繁之用,还有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美好寓意,从这口三眼古井和村中散见的精美石雕残件和数米长的石马槽,我们可以想见数百年前此地制瓷业的兴旺发达。在几户村民家的院落里,堆有大量的明代琉璃瓦和素烧瓦坯,,这里就是明代秦王府敕建琉璃厂,产品用于明代秦王府盖造之用。“快来看,有官字款”,代表们纷纷挤过去,原来在两块瓦上还戳印有“官”字,而戳印有“工”字和其它符号的就更多了。这些明代官窑琉璃瓦,据说是这里的村民在建宅子时成摞发现的。
在村旁的崖畔上,积土中堆积有大量的匣钵和青瓷片,从这里的红烧土和其它残迹可以看出这是几座古代烧瓷窑炉,有的的姜黄色釉瓷片上还印有朵梅纹的装饰图案。
陈炉镇瓷窑是目前耀州窑系唯一仍在生产的继烧窑场,据雍正年间陈炉镇重修窑神庙的碑纪记载:“同官东南乡土少石多,大都以陶为生,其先则始制黄堡,自彼窑长费,而陈炉镇一方,始习其业……”,这里过去制瓷业规模也很大,在民国年间有窑长一百余家,炉火彻夜明朗,故有“炉山不夜”之称,是过去的“同官八景”之一。现在此地的市陶瓷长一脉继承了制瓷生产,在历史上从未停烧过,而且自七十年代以来,在耀州青瓷的恢复生产和复仿制上也不断发展,在厂里的陈列室里摆放着多种仿古和新创造型的陶瓷制品,以及冰裂纹青瓷、黑瓷等制品,还有大量被俗称为“土青花”的牡丹、鱼藻纹青花瓷大碗、套盒和“鸡娃油灯”等传统造型青花,但胎质比较粗,呈赭红色,施有白色化妆土,过去陕西民间流传民谣有“谷雨天上滴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指的就是这种口径足有尺把宽的青花大老碗,光看老陕人用的大碗,就知道陕西人的豪爽和粗放。
目前生产仿古耀瓷的厂家,除了陈炉瓷厂,规模较大的还有坐落在耀州窑博物馆里的复制厂和矿务局瓷厂等,而私家瓷厂近年来也多有出现,这些瓷仿多由陈炉瓷厂的职工、技师等创办,所用坯泥和釉料多从大陶瓷厂买进,再经各自加工,生产少而精,要好于大路生产,刻花也比较精美流畅,但由于所用的坯、釉与古代耀瓷不同,有些已放弃煤窑而采用燃气窑,虽然缩短了烧制时间,并可以提高出窑的成品率,但细观其与古代耀瓷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复仿制的品类也多考虑商业价值,多仿宋金刻印花青瓷,还仿烧有黑釉、茶叶沫釉、唐代素胎黑彩,市场价值不高的唐代白瓷、青瓷、金元带有涩圈的姜黄色釉青瓷则少人问津仿烧,另外五代的天青釉色青瓷目前似乎也未仿烧成功,虽然有复仿制的五代造型剔刻花青瓷凤头壶,但其青釉和刻花工艺离耀瓷五代天青釉、薄胎、剔刻花器物所去甚远,只要见过五代真品实物,收藏者加以鉴别也并不困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从记录到创造,中国先锋摄影的形成和发展2008-10-08
- 摄影的资本和资本的摄影2008-10-08
- 艺术的异化2003-06-20
- 收藏三得2004-10-15
-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2004-10-15
- 想念秦公2004-10-15
- 千年收藏2004-10-29
- 嘉德十年2004-10-30
- 五月槐花香飘京城拍场2004-11-01
- 风起云涌的2003年古玩艺术品拍卖2004-11-15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