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如何在书画笔会上买到满意的书画作品(上)

2005-07-02 17:08:54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所谓书画笔会,是指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内各地普遍兴起的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在经济上不断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从而逐步步入投资收藏中国名家书画艺术品之途产生的迫切市场需求,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销售方式,即每到逢年过节,各大城市中的美术机构和团体以及画廊,就会出面组织和邀请在当地颇有知名度的书画家,于某时某地雅集,共同在现场创作书法和绘画作品,并预先通过大众媒介广而告之,欢迎广大的书画爱好者前来观赏,同时当场出售这些作品。

  而这种为群众现场作书画的活动,对普及、宣传和推广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扶持和培养名家书画投资收藏爱好者这一群体,以及提高他们的鉴赏眼力和扩大他们的收藏视野,均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书画家们是现场创作,不仅给学习中国书画的爱好者提供了一次免费示教的机会,而且也能使一般群众了解到书画创作的全过程,消除他们对这一传统艺术创作的神秘感,进而更有可能会对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被书画家们的一番运作后,于其手中笔下的水、墨、色在宣纸上神奇地变幻出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以及花鸟、山水和人物等等美好迹象所吸引和打动,提高了观赏者购买这些作品的兴趣,最终激发出国人对于我国三大国粹之一——中国书画艺术喜爱的潜质。

  由于书画笔会上现场创作的书画作品的销售价格,通常要远较购买者从其它的书画销售渠道为低,爱好者不仅能随意挑选,甚至还可以当场讨价还价,加上那些书画作品均是其亲眼目睹的名人真迹,因此每逢书画笔会,往往是书画爱好者云集之处,场面之热闹,成交之活跃时常会超出人们的想象,最终出现书画家、举办者和收藏者皆大欢喜的“双赢”结果。  

  当然,对于已有了一定基础的投资收藏者来说,书画笔会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笔会往往是不定期举办;“大名头”的书画家一般很少会前往参加;而前来献艺的书画家的艺术水准也是参差不齐;收藏者在笔会上对书画家“名头”以及创作体裁和作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只能说是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此外,书画笔会上的创作条件和环境要远较书画家们的家中逊色,从而致使书画家们或不“用心”,或心有余而因现场创作环境的影响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艺术水平,因此书画笔会上时常会出现艺术质量不高的平庸应酬之作较多,而精品佳作难见的状况。

  但是,有心致力于长期进行名家书画投资收藏的爱好者,理当不应放弃这样的购入渠道,因为在众多书画家同台当场献艺时,不能排除有时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顾及到各自的地位、身份和荣誉,即为通常俗称的“面子”而暗中各自“卖力”和彼此“较劲”,若如此这般的话,他们就有可能会极尽全力使出看家本领和着数,在这特殊的氛围中创出佳作。同时一般来说,在书画笔会中所创作的书画作品是不便私自带走不买的,届时还可能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竞买场面。例如,笔者曾亲身经历过如下的场面: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在南京由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书画笔会上,由国画大师傅抱石之子——著名左笔人物画家傅小石先生当场创作的一幅四个平方尺的《钟馗嫁妹》图,由于画中的构图奇绝,色彩对比浓烈,人物神态生动诙谐,形象变形得当和整个画面水墨淋漓的极佳的艺术效果,从而激起了当时在场的众多观赏者踊跃购买的热情。由于爱好此画者甚多,笔会举办者只能临时决定以底价6000元的方式进行“竞价”拍卖,后经众多爱好者当场竞相加价后,竞得者最终以7800元的价格携宝而归了。

推荐关键字:丁建华 专栏人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