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古尔曼:做一生的中国古董生意

2005-07-02 15:41:58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公司名称: WntikWesT

  企业性质:私营

  职务:总经理

  主攻:中国明清瓷器

  10月初来北京参加第七届古玩艺术博览会,并创下骄人销售业绩的古尔曼,10底又携带了他收购的部分中国瓷器来到北京,一呆就是五天。古尔曼告诉记者,他此行的目的是受一个20人爱好中国古董的欧洲考察团的邀请,作为讲解专家,为他们介绍中国古董而来的,随便也带了些东西来,布置了一个内部展览,以满足中国各地的新老顾客。他透露,不久,还将有一个类似规模的考察团前来中国。

  古尔曼为瑞典人,今年50多岁,从20岁开始迷恋中国瓷器开始,如今经营中国瓷器已经35年了。1977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内地,还到了香港。并开始从当时的文物商店购买东西,他表示,那时侯,中国还没有认识到中国古董的价值,许多东西买起来很便宜,他有一次一下买了5000多件,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当时许多的中国文物商店还找他做了海外代理,由此,他攒下大量的中国瓷器。他风趣地说,尽管他在中国只是在圈内小有名气,但在瑞典甚至欧洲古董界,他的声名早已显赫,他是瑞典最大欧洲第二大的中国古董商,每年的销售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有四个员工分别在瑞典和伦敦帮他打理生意。他表示,在欧洲大约有10% 的人喜欢中国古董,许多人对中国古董到了痴迷的程度,有50多位古玩商在经营中国古董,大部分在英国,瑞典、丹麦和德国有一些。作为中国古董专家,英国的BBC电视台经常邀请他参加有关中国古董的节目,至今已有26年了。瑞典一家国家级电视台也有类似中国中央台的“鉴宝”栏目,已经做了16年,他是固定特邀鉴赏专家。

  他说,过去是我们来中国买中国古董,现在反过来了,许多人到我们那里去买东西。为了方便中国人购买,扩充货源,进一步增长知识,近年来,他决定把东西拿到中国来卖,以此,他结识了不少喜爱中国古董的朋友,卖给他们,也从他们那里购买一些。他表示,除了到中国内地参加展览外,他还到伦敦、挪威等地参加展览。他卖古董讲求货真价实,有的是二、三十年前他从中国买去的东西,有的则是更早流失在国外的。他现在的进货渠道主要是世界各地他的熟人送过来的,他有一个这样供货网络。此外也有从欧洲古玩商和中国北京、西安等古玩市场发达地方购买来的,有时也捡点漏。

  经常到世界各地举办中国讲座的古尔曼告诉记者,他学习中国古董知识的途径主要有:首先是感兴趣;其次是看书,到各地博物馆看实物;再就是在买卖中积累经验和相互学习。他表示,他经常到各地捡些瓷器碎片,以此来提高和磨砺自己的鉴赏水平。他认为,做古董生意不怕被骗,最怕的是自以为是,尤其在有了10年左右古玩经验后,往往会过于自信,结果就会吃亏上当。10年的经历还只是刚刚起步。他说,要识别真东西,首先要了解假东西和如何辨别假东西,所以他经常中国瓷都景德镇去考察学习,他也收藏了各种为数众多的中国瓷器复制品,从对照中来甄别真品。

  除了做中国古董生意外,他还经营了瑞典、日本和欧洲其它一些国家的古董生意。他说,现在中国古董在中国的形势非常好,古玩商和购买者很多,竞争也很激烈,主要不是来自同行,而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中国古董拍卖会,因为拍卖的精品,而他经营的也是精品,因此,现在经营起来相对困难了,利润和中国内地古玩商差不多,大约10%到20% 。由于要到各奔波,加上瓷器打包和保管不易,因此他想今后主要做供货商,在中国内地寻找代理商,用他的品牌。

  对中国古董有着割不舍情结的古尔曼想记者表示,他还会将中国古董生意进行到底。目前,他正在和女儿一起写一本介绍中国瓷器的书,准备在明年圣诞节的时候完成,献给全家,并出中文版。将来的古董生意将由他女儿来接手。

  韩斗:手稿是我最爱

  公司名称:北京奥利达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职务:总经理

  企业性质:私营

  主攻:名家手稿

  今年30多岁的韩斗至今从事收藏已经有8年了。从最早购买邮票、钱币到书画再到主攻收藏名家手稿,韩斗的收藏经历了由博到精的转变,反映了中国企业家收藏逐步走向成熟。

  爱好读书、从事文化工作的父亲的影响,使韩斗从小就对文化艺术发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学一直到高中练字习画的他,至今对早期父亲收藏近千册的书籍和大量的报纸被一把大火烧光,惋惜不已。他表示,他平时喜欢看文学和艺术类的书,目前藏书已达1万多册。1996年,韩斗开公司赚了点钱,正式开始涉足收藏领域,花了30多万元买了几千张邮票和一些钱币,同年,在北京一个书市的笔会上,花了500元买了四张两个画家的作品,开始涉足书画领域,并在这时期购买大量的当代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至今他已投资了近100万元,收藏了自己比较欣赏的上千张字画。在收藏书画的过程中,他发现名家手稿书写的很随意,有实际内容,反映真性情,于是他开始涉猎手稿以补充自己的收藏品种,从此对手稿着了迷,并逐渐把它作为自己收藏的主攻方向。自称已“倾家荡产”收藏手稿的韩斗,如今投资100多万元,收集了4000多件各个领域的名家手稿。

  他介绍说,1998年,去北京琉璃厂买书,无意在一堆书稿里,看到了早期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任对外友协会长张若虚的信件,被其吸引,于是花了1000多元买了10多件和一些古籍书,由此走上收藏手稿之路。此后,他每星期要到琉璃厂两次,星期六、星期日则到报国寺和潘家园去搜寻各类手稿,并和手稿商贩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他说,那时侯收藏手稿没有目的,只要自己喜欢,并不在乎手稿作者的名声如何。他颇为后悔地告诉记者,一次,看到了柳亚子和茅盾的手稿,由于不太喜欢柳亚子的字,而只买了茅盾的手稿。1999年,认识了北大法学系教授陈道德,使韩斗的收藏由博向精转变。专攻北大学者和中国大学校长手稿收藏的陈道德告诉他,收藏不能漫无目的,要成系列,有自己的主打方向,应该去粗取精,可以出手一些,留精品。于是,他开始把主要经历放在手稿收藏上,并开始大规模地购买,有时一个月花几万元买,碰到好的,甚至借钱买,并结识了大量的手稿小贩、画家、大学教授和全国各地的手稿收藏同行。他说,现在他手稿的主要来源,一方面使摊贩;另一方面是同行之间相互交换。

  他表示,由于公司目前生意不太好,大规模的收藏,资金有些吃紧,因此,他会通过拍卖会或转手给同行等方式出手一些重复品和富余品,至今,已出手100多件,回收资金20多万元,收益率在70%左右。他说,参加拍卖会有很多好处,可以了解市场喜欢什么,各种手稿价码的高低,有利于确定收藏方向,向精品发展。他的精品要求是:作者的名头大、地位高,手稿的内容独特,字迹隽永。

  他说,中国手稿大量产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如北京、上海、江浙和广州等地,将来他打算到这些地方去收购。目前国内有上千人在从事手稿收藏,人数还比较少,手稿不像书画作品一样,可以创作相同的,手稿独此一份,直接反映作者的学养和脾性,非常养眼。因此更具收藏价值,也更具增值潜力,国外的名家手稿价格比国内要高许多,并且还在增长。

  他表示,从一天忙碌的工作中,回到家里,欣赏着各类手稿,能使自己马上平静下来,并从中能增长不少见识。收藏手稿还促进自己阅读更多书籍,了解更多的各界名人,不断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自称现在还处于积累、丰富阶段的韩斗告诉记者,40岁以后,他打算将收藏的手稿,办一些展览,同时编成书,把名家手稿和自己的收藏故事介绍给更多的人。
推荐关键字:专栏人物 尧小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