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古尔曼:做一生的中国古董生意
2005-07-02 15:41:58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公司名称: WntikWesT
企业性质:私营
职务:总经理
主攻:中国明清瓷器
10月初来北京参加第七届古玩艺术博览会,并创下骄人销售业绩的古尔曼,10底又携带了他收购的部分中国瓷器来到北京,一呆就是五天。古尔曼告诉记者,他此行的目的是受一个20人爱好中国古董的欧洲考察团的邀请,作为讲解专家,为他们介绍中国古董而来的,随便也带了些东西来,布置了一个内部展览,以满足中国各地的新老顾客。他透露,不久,还将有一个类似规模的考察团前来中国。
古尔曼为瑞典人,今年50多岁,从20岁开始迷恋中国瓷器开始,如今经营中国瓷器已经35年了。1977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内地,还到了香港。并开始从当时的文物商店购买东西,他表示,那时侯,中国还没有认识到中国古董的价值,许多东西买起来很便宜,他有一次一下买了5000多件,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当时许多的中国文物商店还找他做了海外代理,由此,他攒下大量的中国瓷器。他风趣地说,尽管他在中国只是在圈内小有名气,但在瑞典甚至欧洲古董界,他的声名早已显赫,他是瑞典最大欧洲第二大的中国古董商,每年的销售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有四个员工分别在瑞典和伦敦帮他打理生意。他表示,在欧洲大约有10% 的人喜欢中国古董,许多人对中国古董到了痴迷的程度,有50多位古玩商在经营中国古董,大部分在英国,瑞典、丹麦和德国有一些。作为中国古董专家,英国的BBC电视台经常邀请他参加有关中国古董的节目,至今已有26年了。瑞典一家国家级电视台也有类似中国中央台的“鉴宝”栏目,已经做了16年,他是固定特邀鉴赏专家。
他说,过去是我们来中国买中国古董,现在反过来了,许多人到我们那里去买东西。为了方便中国人购买,扩充货源,进一步增长知识,近年来,他决定把东西拿到中国来卖,以此,他结识了不少喜爱中国古董的朋友,卖给他们,也从他们那里购买一些。他表示,除了到中国内地参加展览外,他还到伦敦、挪威等地参加展览。他卖古董讲求货真价实,有的是二、三十年前他从中国买去的东西,有的则是更早流失在国外的。他现在的进货渠道主要是世界各地他的熟人送过来的,他有一个这样供货网络。此外也有从欧洲古玩商和中国北京、西安等古玩市场发达地方购买来的,有时也捡点漏。
经常到世界各地举办中国讲座的古尔曼告诉记者,他学习中国古董知识的途径主要有:首先是感兴趣;其次是看书,到各地博物馆看实物;再就是在买卖中积累经验和相互学习。他表示,他经常到各地捡些瓷器碎片,以此来提高和磨砺自己的鉴赏水平。他认为,做古董生意不怕被骗,最怕的是自以为是,尤其在有了10年左右古玩经验后,往往会过于自信,结果就会吃亏上当。10年的经历还只是刚刚起步。他说,要识别真东西,首先要了解假东西和如何辨别假东西,所以他经常中国瓷都景德镇去考察学习,他也收藏了各种为数众多的中国瓷器复制品,从对照中来甄别真品。
除了做中国古董生意外,他还经营了瑞典、日本和欧洲其它一些国家的古董生意。他说,现在中国古董在中国的形势非常好,古玩商和购买者很多,竞争也很激烈,主要不是来自同行,而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中国古董拍卖会,因为拍卖的精品,而他经营的也是精品,因此,现在经营起来相对困难了,利润和中国内地古玩商差不多,大约10%到20% 。由于要到各奔波,加上瓷器打包和保管不易,因此他想今后主要做供货商,在中国内地寻找代理商,用他的品牌。
对中国古董有着割不舍情结的古尔曼想记者表示,他还会将中国古董生意进行到底。目前,他正在和女儿一起写一本介绍中国瓷器的书,准备在明年圣诞节的时候完成,献给全家,并出中文版。将来的古董生意将由他女儿来接手。
韩斗:手稿是我最爱
公司名称:北京奥利达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职务:总经理
企业性质:私营
主攻:名家手稿
今年30多岁的韩斗至今从事收藏已经有8年了。从最早购买邮票、钱币到书画再到主攻收藏名家手稿,韩斗的收藏经历了由博到精的转变,反映了中国企业家收藏逐步走向成熟。
爱好读书、从事文化工作的父亲的影响,使韩斗从小就对文化艺术发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学一直到高中练字习画的他,至今对早期父亲收藏近千册的书籍和大量的报纸被一把大火烧光,惋惜不已。他表示,他平时喜欢看文学和艺术类的书,目前藏书已达1万多册。1996年,韩斗开公司赚了点钱,正式开始涉足收藏领域,花了30多万元买了几千张邮票和一些钱币,同年,在北京一个书市的笔会上,花了500元买了四张两个画家的作品,开始涉足书画领域,并在这时期购买大量的当代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至今他已投资了近100万元,收藏了自己比较欣赏的上千张字画。在收藏书画的过程中,他发现名家手稿书写的很随意,有实际内容,反映真性情,于是他开始涉猎手稿以补充自己的收藏品种,从此对手稿着了迷,并逐渐把它作为自己收藏的主攻方向。自称已“倾家荡产”收藏手稿的韩斗,如今投资100多万元,收集了4000多件各个领域的名家手稿。
他介绍说,1998年,去北京琉璃厂买书,无意在一堆书稿里,看到了早期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任对外友协会长张若虚的信件,被其吸引,于是花了1000多元买了10多件和一些古籍书,由此走上收藏手稿之路。此后,他每星期要到琉璃厂两次,星期六、星期日则到报国寺和潘家园去搜寻各类手稿,并和手稿商贩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他说,那时侯收藏手稿没有目的,只要自己喜欢,并不在乎手稿作者的名声如何。他颇为后悔地告诉记者,一次,看到了柳亚子和茅盾的手稿,由于不太喜欢柳亚子的字,而只买了茅盾的手稿。1999年,认识了北大法学系教授陈道德,使韩斗的收藏由博向精转变。专攻北大学者和中国大学校长手稿收藏的陈道德告诉他,收藏不能漫无目的,要成系列,有自己的主打方向,应该去粗取精,可以出手一些,留精品。于是,他开始把主要经历放在手稿收藏上,并开始大规模地购买,有时一个月花几万元买,碰到好的,甚至借钱买,并结识了大量的手稿小贩、画家、大学教授和全国各地的手稿收藏同行。他说,现在他手稿的主要来源,一方面使摊贩;另一方面是同行之间相互交换。
他表示,由于公司目前生意不太好,大规模的收藏,资金有些吃紧,因此,他会通过拍卖会或转手给同行等方式出手一些重复品和富余品,至今,已出手100多件,回收资金20多万元,收益率在70%左右。他说,参加拍卖会有很多好处,可以了解市场喜欢什么,各种手稿价码的高低,有利于确定收藏方向,向精品发展。他的精品要求是:作者的名头大、地位高,手稿的内容独特,字迹隽永。
他说,中国手稿大量产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如北京、上海、江浙和广州等地,将来他打算到这些地方去收购。目前国内有上千人在从事手稿收藏,人数还比较少,手稿不像书画作品一样,可以创作相同的,手稿独此一份,直接反映作者的学养和脾性,非常养眼。因此更具收藏价值,也更具增值潜力,国外的名家手稿价格比国内要高许多,并且还在增长。
他表示,从一天忙碌的工作中,回到家里,欣赏着各类手稿,能使自己马上平静下来,并从中能增长不少见识。收藏手稿还促进自己阅读更多书籍,了解更多的各界名人,不断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自称现在还处于积累、丰富阶段的韩斗告诉记者,40岁以后,他打算将收藏的手稿,办一些展览,同时编成书,把名家手稿和自己的收藏故事介绍给更多的人。
企业性质:私营
职务:总经理
主攻:中国明清瓷器
10月初来北京参加第七届古玩艺术博览会,并创下骄人销售业绩的古尔曼,10底又携带了他收购的部分中国瓷器来到北京,一呆就是五天。古尔曼告诉记者,他此行的目的是受一个20人爱好中国古董的欧洲考察团的邀请,作为讲解专家,为他们介绍中国古董而来的,随便也带了些东西来,布置了一个内部展览,以满足中国各地的新老顾客。他透露,不久,还将有一个类似规模的考察团前来中国。
古尔曼为瑞典人,今年50多岁,从20岁开始迷恋中国瓷器开始,如今经营中国瓷器已经35年了。1977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内地,还到了香港。并开始从当时的文物商店购买东西,他表示,那时侯,中国还没有认识到中国古董的价值,许多东西买起来很便宜,他有一次一下买了5000多件,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当时许多的中国文物商店还找他做了海外代理,由此,他攒下大量的中国瓷器。他风趣地说,尽管他在中国只是在圈内小有名气,但在瑞典甚至欧洲古董界,他的声名早已显赫,他是瑞典最大欧洲第二大的中国古董商,每年的销售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有四个员工分别在瑞典和伦敦帮他打理生意。他表示,在欧洲大约有10% 的人喜欢中国古董,许多人对中国古董到了痴迷的程度,有50多位古玩商在经营中国古董,大部分在英国,瑞典、丹麦和德国有一些。作为中国古董专家,英国的BBC电视台经常邀请他参加有关中国古董的节目,至今已有26年了。瑞典一家国家级电视台也有类似中国中央台的“鉴宝”栏目,已经做了16年,他是固定特邀鉴赏专家。
他说,过去是我们来中国买中国古董,现在反过来了,许多人到我们那里去买东西。为了方便中国人购买,扩充货源,进一步增长知识,近年来,他决定把东西拿到中国来卖,以此,他结识了不少喜爱中国古董的朋友,卖给他们,也从他们那里购买一些。他表示,除了到中国内地参加展览外,他还到伦敦、挪威等地参加展览。他卖古董讲求货真价实,有的是二、三十年前他从中国买去的东西,有的则是更早流失在国外的。他现在的进货渠道主要是世界各地他的熟人送过来的,他有一个这样供货网络。此外也有从欧洲古玩商和中国北京、西安等古玩市场发达地方购买来的,有时也捡点漏。
经常到世界各地举办中国讲座的古尔曼告诉记者,他学习中国古董知识的途径主要有:首先是感兴趣;其次是看书,到各地博物馆看实物;再就是在买卖中积累经验和相互学习。他表示,他经常到各地捡些瓷器碎片,以此来提高和磨砺自己的鉴赏水平。他认为,做古董生意不怕被骗,最怕的是自以为是,尤其在有了10年左右古玩经验后,往往会过于自信,结果就会吃亏上当。10年的经历还只是刚刚起步。他说,要识别真东西,首先要了解假东西和如何辨别假东西,所以他经常中国瓷都景德镇去考察学习,他也收藏了各种为数众多的中国瓷器复制品,从对照中来甄别真品。
除了做中国古董生意外,他还经营了瑞典、日本和欧洲其它一些国家的古董生意。他说,现在中国古董在中国的形势非常好,古玩商和购买者很多,竞争也很激烈,主要不是来自同行,而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中国古董拍卖会,因为拍卖的精品,而他经营的也是精品,因此,现在经营起来相对困难了,利润和中国内地古玩商差不多,大约10%到20% 。由于要到各奔波,加上瓷器打包和保管不易,因此他想今后主要做供货商,在中国内地寻找代理商,用他的品牌。
对中国古董有着割不舍情结的古尔曼想记者表示,他还会将中国古董生意进行到底。目前,他正在和女儿一起写一本介绍中国瓷器的书,准备在明年圣诞节的时候完成,献给全家,并出中文版。将来的古董生意将由他女儿来接手。
韩斗:手稿是我最爱
公司名称:北京奥利达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职务:总经理
企业性质:私营
主攻:名家手稿
今年30多岁的韩斗至今从事收藏已经有8年了。从最早购买邮票、钱币到书画再到主攻收藏名家手稿,韩斗的收藏经历了由博到精的转变,反映了中国企业家收藏逐步走向成熟。
爱好读书、从事文化工作的父亲的影响,使韩斗从小就对文化艺术发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学一直到高中练字习画的他,至今对早期父亲收藏近千册的书籍和大量的报纸被一把大火烧光,惋惜不已。他表示,他平时喜欢看文学和艺术类的书,目前藏书已达1万多册。1996年,韩斗开公司赚了点钱,正式开始涉足收藏领域,花了30多万元买了几千张邮票和一些钱币,同年,在北京一个书市的笔会上,花了500元买了四张两个画家的作品,开始涉足书画领域,并在这时期购买大量的当代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至今他已投资了近100万元,收藏了自己比较欣赏的上千张字画。在收藏书画的过程中,他发现名家手稿书写的很随意,有实际内容,反映真性情,于是他开始涉猎手稿以补充自己的收藏品种,从此对手稿着了迷,并逐渐把它作为自己收藏的主攻方向。自称已“倾家荡产”收藏手稿的韩斗,如今投资100多万元,收集了4000多件各个领域的名家手稿。
他介绍说,1998年,去北京琉璃厂买书,无意在一堆书稿里,看到了早期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任对外友协会长张若虚的信件,被其吸引,于是花了1000多元买了10多件和一些古籍书,由此走上收藏手稿之路。此后,他每星期要到琉璃厂两次,星期六、星期日则到报国寺和潘家园去搜寻各类手稿,并和手稿商贩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他说,那时侯收藏手稿没有目的,只要自己喜欢,并不在乎手稿作者的名声如何。他颇为后悔地告诉记者,一次,看到了柳亚子和茅盾的手稿,由于不太喜欢柳亚子的字,而只买了茅盾的手稿。1999年,认识了北大法学系教授陈道德,使韩斗的收藏由博向精转变。专攻北大学者和中国大学校长手稿收藏的陈道德告诉他,收藏不能漫无目的,要成系列,有自己的主打方向,应该去粗取精,可以出手一些,留精品。于是,他开始把主要经历放在手稿收藏上,并开始大规模地购买,有时一个月花几万元买,碰到好的,甚至借钱买,并结识了大量的手稿小贩、画家、大学教授和全国各地的手稿收藏同行。他说,现在他手稿的主要来源,一方面使摊贩;另一方面是同行之间相互交换。
他表示,由于公司目前生意不太好,大规模的收藏,资金有些吃紧,因此,他会通过拍卖会或转手给同行等方式出手一些重复品和富余品,至今,已出手100多件,回收资金20多万元,收益率在70%左右。他说,参加拍卖会有很多好处,可以了解市场喜欢什么,各种手稿价码的高低,有利于确定收藏方向,向精品发展。他的精品要求是:作者的名头大、地位高,手稿的内容独特,字迹隽永。
他说,中国手稿大量产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如北京、上海、江浙和广州等地,将来他打算到这些地方去收购。目前国内有上千人在从事手稿收藏,人数还比较少,手稿不像书画作品一样,可以创作相同的,手稿独此一份,直接反映作者的学养和脾性,非常养眼。因此更具收藏价值,也更具增值潜力,国外的名家手稿价格比国内要高许多,并且还在增长。
他表示,从一天忙碌的工作中,回到家里,欣赏着各类手稿,能使自己马上平静下来,并从中能增长不少见识。收藏手稿还促进自己阅读更多书籍,了解更多的各界名人,不断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自称现在还处于积累、丰富阶段的韩斗告诉记者,40岁以后,他打算将收藏的手稿,办一些展览,同时编成书,把名家手稿和自己的收藏故事介绍给更多的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精编】皇城文化艺术大讲堂:形神共养的书2014-02-25
- 通过自然之理实现养生与艺术的和谐统一2014-02-24
- 书法表达与国画、古琴的原理相同2014-02-24
- 中国的书法养生讲求自然的融合2014-02-24
- 厚德载物是文学境界的最高标准2014-02-24
- 研习和临摹书法对人的修心养性作用很大2014-02-24
- 从坐立、太极看书法与养生的气调2014-02-24
- 书法运气无好坏之分 有境界之别2014-02-24
- 皇城文化艺术大讲堂第八讲—书法与养生2013-12-09
- 2013年8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2013-09-05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