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当今书画购藏的误区
2005-07-02 13:40:57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收藏书画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一些资深收藏家、艺术品投资成功人士,已通过各种媒体向收藏爱好者介绍经验,提醒收藏者在购藏书画时要避开一些误区:诸如被书画家的虚名迷惑而盲目崇拜、看重书画家地位、盲目追求数量、购买书画以大小论价、贪图便宜、把消费当投资等等(已经有人写过)。许多书画收藏爱好者、投资者已经走出一些误区,步入理智成熟购藏之路。笔者有多年书画购藏经验,结识许多收藏圈内人士,特别是在一些书画收藏较热的中、小城市,接触到众多初涉书画收藏的爱好者以及狂热此道的“门外汉”,发现许多人对书画购藏的理解仍存在诸多误区。
多数收藏家不走进拍卖场
当今艺术品拍卖异常火爆,拍卖场上常常是人满为患,然走进拍卖行、走上拍卖场交易的人与整个收藏大军相比,只是冰山一脚,而微不足道。极大多数的收藏者,交易藏品仍然停留在行内、圈内、古玩街,用的是“坐地收”、“场里淘”、上门买等老方法,在艺术品交易手段高度信息化艺术市场日趋成熟化的今天,这样做是相当落伍的。一个从没有跟拍卖行打过交道的收藏家,也许是成功的收藏家,但不是一个成熟的收藏家。像前些年上海某藏家在东北民间用几千元买的“晋人书”《出师颂》后来拍到两千多万元,这种情况将来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但几率非常之小。当然他若不拿到拍卖行去拍卖,仍在民间交流的话,要想卖到如此天价,几率恐怕还不如去买彩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因为信誉好的大拍卖公司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特型大城市,边远地区、中小城市去一次都不容易。而本地的拍卖公司多是规模小、档次底、信誉差,去了也淘不到东西。多数藏友印象是,大拍卖场是大玩家、大富豪游戏地场所,自己只是个“小虫”、“穷人”,那里的门槛不是他们可以迈的。其实自以为还是“小虫”、“穷人”的艺术品购藏者,有许多人收藏相当有规模,手中也非常有钱。笔者建议那些从未去过拍卖场的收藏家,当你的收藏到了一定程度,鉴赏也有相当高的水平,经济上已到一定地实力,你就有必要走进拍卖行,步入拍卖场,通过实践去检验自己地真正实力和水平,那里有更多地机会。
不去了解市场热衷与书画家私下交易
与书画家私下交易,从书画家手中购买字画确实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然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有鉴别能力、了解市场行情的行家里手和书画家同道。他们知道哪些书画家真正有实力、有潜力,哪些人水平高、行情好,而后主动与之联系,通过长线投入、长期交往、逐步培养感情等方法,确能得到价廉物美的作品。而那些既不了解书画市场行情又没有鉴赏能力的书画收藏爱好者,此法不合适。特别是有此爱好的地方官员,可能是被送礼者的赝品骗怕了,担心从画廊或书画经纪人手中购进赝品,又怕到拍卖场“露富”,于是通过各种渠道结识书画家,到书画家家中买作品。这样做尽管杜绝赝品,可往往会落入经纪人和画家设下的陷阱。花的钞票比从画廊或拍卖会上购买多得多,有不少价格简直高得离谱。即使没有经纪人介入,一些画家,见有人上门求画,便会吹嘘自己的作品拍卖价如何高,在本地销量如何好等等;或者会说自己的画如何难求,一张画在哪里卖多少钱之类的话。他们知道上门的多是求画心切又有钱的人,于是就漫天要价,宰到一个是一个。这种现象还不在少数,原因是上门者不是真正意义的“圈内人”,很难结识到真正一流大名家,接触的多是假一流或二、三流书画家。这些书画家的作品价格高、行情好主要是经纪人和画家自己吹出来的,市场并不认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略有成就的书画家,有孤芳自赏或自高自大的毛病,自己的作品,市场价位并不高,若见有人上门求画便猛宰,还美其名曰:“臭市不臭园”。藏友们若有兴趣,随时随地可给你了解却不相识的那些略有成就的书画家打个电话,说要买他的作品,大多数会报上高出市场好几倍的价格。
“门外汉”紧跟时风盲目投资
原先投资房地产、小型厂矿、娱乐业等私企或个体老板,已经发了财,步入富人行列,在地方上已是名流,认为自己也该脱脱俗,学学做儒商。巧逢近年书画收藏狂热,他们也从媒体及周边人那里听到投资书画赚能大钱,于是蠢蠢欲动也开始投资书画。这些人,一不进拍卖场,二不逛书画市场,对收藏从那入门,如何操作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连拍卖公司门朝哪,印刷品与手迹也分不清(不要说真伪了)。收藏只是他们“副业”,投资不是有计划进行的,偶然因素很大,只要遇到古董、字画轻易不放过,最喜欢老货及大名头的东西。虽有的也有人“掌眼”,然也难逃“吃药”,因为往往掌眼者水平有限或本来就是个“托”,早与卖画者串通好,共同骗钱。我认识山西的一个矿长看了他和他几个“藏友”的藏品,他们花十几万买的齐白石画竟然是水印的,山西清代名吏于成龙的对联虽是真迹,但价格高出市场实际价格十几倍,那些瓶瓶罐罐更是无一真品。
假、劣权威题跋“点金成铁”
略入藏门的藏友都知道,字画题跋,可作为佐证、“帮手”,会使其身价几倍甚至百倍的增长可谓点石成金。然而也有相反的,那就是当代的假、劣权威的题跋往往会“点金成铁”。书画鉴定是一门非常严谨而高尚的学问,鉴定家的水平固然重要,然品质好坏更为重要。有的假劣权威,不管字画真假只要给钱、送物就题跋,久而久之收藏圈内知道了底细,传了出去,其声名狼藉。后来在某个圈内、某些地区形成共识:某个书画家的东西,若没有题跋还可能是真迹,只要某某题跋了必假无疑;哪件老字画,要是有某某题跋,在圈内反而做不出去。笔者亲睹一幕,一日,我逛南方某大城市书画市场,走进现代某书画大师高足开的画廊,见高足正在跋其师的画, 画是“一眼假”那类东西,此时,又有一客携画索题,因为题跋费没谈拢,高足拒题。客曰:“我这可是‘大开门’的东西”,高足曰:“那你还找我题干吗?”。
除以上四种误区外,还有收藏书画光进不出、邀请书画家现场创作、痴迷本地域“历史名人”、厚今薄古、超大金额私下交易、迷信鉴定机构的鉴定书等,希望朋友们能在早日走出这些误区。
多数收藏家不走进拍卖场
当今艺术品拍卖异常火爆,拍卖场上常常是人满为患,然走进拍卖行、走上拍卖场交易的人与整个收藏大军相比,只是冰山一脚,而微不足道。极大多数的收藏者,交易藏品仍然停留在行内、圈内、古玩街,用的是“坐地收”、“场里淘”、上门买等老方法,在艺术品交易手段高度信息化艺术市场日趋成熟化的今天,这样做是相当落伍的。一个从没有跟拍卖行打过交道的收藏家,也许是成功的收藏家,但不是一个成熟的收藏家。像前些年上海某藏家在东北民间用几千元买的“晋人书”《出师颂》后来拍到两千多万元,这种情况将来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但几率非常之小。当然他若不拿到拍卖行去拍卖,仍在民间交流的话,要想卖到如此天价,几率恐怕还不如去买彩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因为信誉好的大拍卖公司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特型大城市,边远地区、中小城市去一次都不容易。而本地的拍卖公司多是规模小、档次底、信誉差,去了也淘不到东西。多数藏友印象是,大拍卖场是大玩家、大富豪游戏地场所,自己只是个“小虫”、“穷人”,那里的门槛不是他们可以迈的。其实自以为还是“小虫”、“穷人”的艺术品购藏者,有许多人收藏相当有规模,手中也非常有钱。笔者建议那些从未去过拍卖场的收藏家,当你的收藏到了一定程度,鉴赏也有相当高的水平,经济上已到一定地实力,你就有必要走进拍卖行,步入拍卖场,通过实践去检验自己地真正实力和水平,那里有更多地机会。
不去了解市场热衷与书画家私下交易
与书画家私下交易,从书画家手中购买字画确实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然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有鉴别能力、了解市场行情的行家里手和书画家同道。他们知道哪些书画家真正有实力、有潜力,哪些人水平高、行情好,而后主动与之联系,通过长线投入、长期交往、逐步培养感情等方法,确能得到价廉物美的作品。而那些既不了解书画市场行情又没有鉴赏能力的书画收藏爱好者,此法不合适。特别是有此爱好的地方官员,可能是被送礼者的赝品骗怕了,担心从画廊或书画经纪人手中购进赝品,又怕到拍卖场“露富”,于是通过各种渠道结识书画家,到书画家家中买作品。这样做尽管杜绝赝品,可往往会落入经纪人和画家设下的陷阱。花的钞票比从画廊或拍卖会上购买多得多,有不少价格简直高得离谱。即使没有经纪人介入,一些画家,见有人上门求画,便会吹嘘自己的作品拍卖价如何高,在本地销量如何好等等;或者会说自己的画如何难求,一张画在哪里卖多少钱之类的话。他们知道上门的多是求画心切又有钱的人,于是就漫天要价,宰到一个是一个。这种现象还不在少数,原因是上门者不是真正意义的“圈内人”,很难结识到真正一流大名家,接触的多是假一流或二、三流书画家。这些书画家的作品价格高、行情好主要是经纪人和画家自己吹出来的,市场并不认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略有成就的书画家,有孤芳自赏或自高自大的毛病,自己的作品,市场价位并不高,若见有人上门求画便猛宰,还美其名曰:“臭市不臭园”。藏友们若有兴趣,随时随地可给你了解却不相识的那些略有成就的书画家打个电话,说要买他的作品,大多数会报上高出市场好几倍的价格。
“门外汉”紧跟时风盲目投资
原先投资房地产、小型厂矿、娱乐业等私企或个体老板,已经发了财,步入富人行列,在地方上已是名流,认为自己也该脱脱俗,学学做儒商。巧逢近年书画收藏狂热,他们也从媒体及周边人那里听到投资书画赚能大钱,于是蠢蠢欲动也开始投资书画。这些人,一不进拍卖场,二不逛书画市场,对收藏从那入门,如何操作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连拍卖公司门朝哪,印刷品与手迹也分不清(不要说真伪了)。收藏只是他们“副业”,投资不是有计划进行的,偶然因素很大,只要遇到古董、字画轻易不放过,最喜欢老货及大名头的东西。虽有的也有人“掌眼”,然也难逃“吃药”,因为往往掌眼者水平有限或本来就是个“托”,早与卖画者串通好,共同骗钱。我认识山西的一个矿长看了他和他几个“藏友”的藏品,他们花十几万买的齐白石画竟然是水印的,山西清代名吏于成龙的对联虽是真迹,但价格高出市场实际价格十几倍,那些瓶瓶罐罐更是无一真品。
假、劣权威题跋“点金成铁”
略入藏门的藏友都知道,字画题跋,可作为佐证、“帮手”,会使其身价几倍甚至百倍的增长可谓点石成金。然而也有相反的,那就是当代的假、劣权威的题跋往往会“点金成铁”。书画鉴定是一门非常严谨而高尚的学问,鉴定家的水平固然重要,然品质好坏更为重要。有的假劣权威,不管字画真假只要给钱、送物就题跋,久而久之收藏圈内知道了底细,传了出去,其声名狼藉。后来在某个圈内、某些地区形成共识:某个书画家的东西,若没有题跋还可能是真迹,只要某某题跋了必假无疑;哪件老字画,要是有某某题跋,在圈内反而做不出去。笔者亲睹一幕,一日,我逛南方某大城市书画市场,走进现代某书画大师高足开的画廊,见高足正在跋其师的画, 画是“一眼假”那类东西,此时,又有一客携画索题,因为题跋费没谈拢,高足拒题。客曰:“我这可是‘大开门’的东西”,高足曰:“那你还找我题干吗?”。
除以上四种误区外,还有收藏书画光进不出、邀请书画家现场创作、痴迷本地域“历史名人”、厚今薄古、超大金额私下交易、迷信鉴定机构的鉴定书等,希望朋友们能在早日走出这些误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从记录到创造,中国先锋摄影的形成和发展2008-10-08
- 摄影的资本和资本的摄影2008-10-08
- 艺术的异化2003-06-20
- 收藏三得2004-10-15
-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2004-10-15
- 想念秦公2004-10-15
- 千年收藏2004-10-29
- 嘉德十年2004-10-30
- 五月槐花香飘京城拍场2004-11-01
- 风起云涌的2003年古玩艺术品拍卖2004-11-15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