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当今书画购藏的误区

2005-07-02 13:40:57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收藏书画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一些资深收藏家、艺术品投资成功人士,已通过各种媒体向收藏爱好者介绍经验,提醒收藏者在购藏书画时要避开一些误区:诸如被书画家的虚名迷惑而盲目崇拜、看重书画家地位、盲目追求数量、购买书画以大小论价、贪图便宜、把消费当投资等等(已经有人写过)。许多书画收藏爱好者、投资者已经走出一些误区,步入理智成熟购藏之路。笔者有多年书画购藏经验,结识许多收藏圈内人士,特别是在一些书画收藏较热的中、小城市,接触到众多初涉书画收藏的爱好者以及狂热此道的“门外汉”,发现许多人对书画购藏的理解仍存在诸多误区。

  多数收藏家不走进拍卖场

  当今艺术品拍卖异常火爆,拍卖场上常常是人满为患,然走进拍卖行、走上拍卖场交易的人与整个收藏大军相比,只是冰山一脚,而微不足道。极大多数的收藏者,交易藏品仍然停留在行内、圈内、古玩街,用的是“坐地收”、“场里淘”、上门买等老方法,在艺术品交易手段高度信息化艺术市场日趋成熟化的今天,这样做是相当落伍的。一个从没有跟拍卖行打过交道的收藏家,也许是成功的收藏家,但不是一个成熟的收藏家。像前些年上海某藏家在东北民间用几千元买的“晋人书”《出师颂》后来拍到两千多万元,这种情况将来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但几率非常之小。当然他若不拿到拍卖行去拍卖,仍在民间交流的话,要想卖到如此天价,几率恐怕还不如去买彩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因为信誉好的大拍卖公司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特型大城市,边远地区、中小城市去一次都不容易。而本地的拍卖公司多是规模小、档次底、信誉差,去了也淘不到东西。多数藏友印象是,大拍卖场是大玩家、大富豪游戏地场所,自己只是个“小虫”、“穷人”,那里的门槛不是他们可以迈的。其实自以为还是“小虫”、“穷人”的艺术品购藏者,有许多人收藏相当有规模,手中也非常有钱。笔者建议那些从未去过拍卖场的收藏家,当你的收藏到了一定程度,鉴赏也有相当高的水平,经济上已到一定地实力,你就有必要走进拍卖行,步入拍卖场,通过实践去检验自己地真正实力和水平,那里有更多地机会。

  不去了解市场热衷与书画家私下交易

  与书画家私下交易,从书画家手中购买字画确实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然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有鉴别能力、了解市场行情的行家里手和书画家同道。他们知道哪些书画家真正有实力、有潜力,哪些人水平高、行情好,而后主动与之联系,通过长线投入、长期交往、逐步培养感情等方法,确能得到价廉物美的作品。而那些既不了解书画市场行情又没有鉴赏能力的书画收藏爱好者,此法不合适。特别是有此爱好的地方官员,可能是被送礼者的赝品骗怕了,担心从画廊或书画经纪人手中购进赝品,又怕到拍卖场“露富”,于是通过各种渠道结识书画家,到书画家家中买作品。这样做尽管杜绝赝品,可往往会落入经纪人和画家设下的陷阱。花的钞票比从画廊或拍卖会上购买多得多,有不少价格简直高得离谱。即使没有经纪人介入,一些画家,见有人上门求画,便会吹嘘自己的作品拍卖价如何高,在本地销量如何好等等;或者会说自己的画如何难求,一张画在哪里卖多少钱之类的话。他们知道上门的多是求画心切又有钱的人,于是就漫天要价,宰到一个是一个。这种现象还不在少数,原因是上门者不是真正意义的“圈内人”,很难结识到真正一流大名家,接触的多是假一流或二、三流书画家。这些书画家的作品价格高、行情好主要是经纪人和画家自己吹出来的,市场并不认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略有成就的书画家,有孤芳自赏或自高自大的毛病,自己的作品,市场价位并不高,若见有人上门求画便猛宰,还美其名曰:“臭市不臭园”。藏友们若有兴趣,随时随地可给你了解却不相识的那些略有成就的书画家打个电话,说要买他的作品,大多数会报上高出市场好几倍的价格。

  “门外汉”紧跟时风盲目投资

  原先投资房地产、小型厂矿、娱乐业等私企或个体老板,已经发了财,步入富人行列,在地方上已是名流,认为自己也该脱脱俗,学学做儒商。巧逢近年书画收藏狂热,他们也从媒体及周边人那里听到投资书画赚能大钱,于是蠢蠢欲动也开始投资书画。这些人,一不进拍卖场,二不逛书画市场,对收藏从那入门,如何操作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连拍卖公司门朝哪,印刷品与手迹也分不清(不要说真伪了)。收藏只是他们“副业”,投资不是有计划进行的,偶然因素很大,只要遇到古董、字画轻易不放过,最喜欢老货及大名头的东西。虽有的也有人“掌眼”,然也难逃“吃药”,因为往往掌眼者水平有限或本来就是个“托”,早与卖画者串通好,共同骗钱。我认识山西的一个矿长看了他和他几个“藏友”的藏品,他们花十几万买的齐白石画竟然是水印的,山西清代名吏于成龙的对联虽是真迹,但价格高出市场实际价格十几倍,那些瓶瓶罐罐更是无一真品。

  假、劣权威题跋“点金成铁”

  略入藏门的藏友都知道,字画题跋,可作为佐证、“帮手”,会使其身价几倍甚至百倍的增长可谓点石成金。然而也有相反的,那就是当代的假、劣权威的题跋往往会“点金成铁”。书画鉴定是一门非常严谨而高尚的学问,鉴定家的水平固然重要,然品质好坏更为重要。有的假劣权威,不管字画真假只要给钱、送物就题跋,久而久之收藏圈内知道了底细,传了出去,其声名狼藉。后来在某个圈内、某些地区形成共识:某个书画家的东西,若没有题跋还可能是真迹,只要某某题跋了必假无疑;哪件老字画,要是有某某题跋,在圈内反而做不出去。笔者亲睹一幕,一日,我逛南方某大城市书画市场,走进现代某书画大师高足开的画廊,见高足正在跋其师的画, 画是“一眼假”那类东西,此时,又有一客携画索题,因为题跋费没谈拢,高足拒题。客曰:“我这可是‘大开门’的东西”,高足曰:“那你还找我题干吗?”。

  除以上四种误区外,还有收藏书画光进不出、邀请书画家现场创作、痴迷本地域“历史名人”、厚今薄古、超大金额私下交易、迷信鉴定机构的鉴定书等,希望朋友们能在早日走出这些误区。
推荐关键字:专栏人物 夏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