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缅怀九庵学兄
作者:耿宝昌 2005-06-28 17:53:29来源:故宫博物院
A-
A+
文博界著名古书画研究专家刘九庵学兄,夙有“和气老”、“寿星老”之美称,孰料晚年一再迭患血栓,终至不起,使民族文化研究领域失去一位古代书法绘画研究的巨子,也使我失去一位莫逆之交的好学兄、好楷模,令人不胜悲痛和惋惜。
我与九庵兄本是半个同乡,早年又是未曾谋面的一门师兄。后来他转业悦古斋改攻书画,我从事陶瓷。60年代,共事在故宫博物院。70年代末同下放去湖北向阳湖干校。在干校期间,我们一些老弱病残在电锯室劳动。一次我的左背肋骨骨折三根,动作艰难,每日起卧,竭赖刘兄耐心搀扶、热情照料。每念及此,感激之情刻骨铭心。重返故宫工作以来,刘兄时有社会活动,出差、出国,每每与我同行,因其较我年长,我也责无旁贷地照顾他。1997午上海博物馆新馆开馆,他已购得机票,当得知我也前去,毅然退掉机票,改乘火车同往,足见彼此情谊之深。
刘兄一向重信义、不爽约。有一次应约到某博物馆鉴定书画,临时遇特大风雪,八十余岁老翁不顾家人劝阻,坚持前往,终因雪大路滑摔伤骨折而不悔。
作为文物工作者,刘兄对工作一丝不苟,格外认真。80年代初,我与他常被文物局共同派出一起工作。他总是守时、耐心,对大批书画必定一一过目,不使遗漏。一次在青岛工作行将结束时,他还在待处理的烂纸堆里拣出国家一级品林良绘的大画轴一幅,使之免于损失,类似的事情在西安小雁塔也曾有过。他参加全国书画鉴定先后两届,历时十多年,对过手之物无不认真推敲,详做记录,甚至深夜操作,清整当天工作,从不拖拉。这些我亲眼目睹的事例,充分体现刘老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他还积累资料,增补《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并写了不少有关书画的文章,为后代学者留下宝贵财富。
刘老品德高尚,谦虚谨慎,尊重同事与同道,启迪后人,从不信口开河表现自我,不愧是一位真正有素养的文博工作者,其作风堪为老一代人职业道德之表率。早在40年代。刘老就已成为屈指可数的书画鉴定专家,尤以名人书札鉴定更为独到。他独钟徐渭书画,专心临习,取其精髓而别具风格。我求得刘兄墨宝“芝兰室”横幅,悬之斗室增辉,成为永久纪念。
刘老为人和蔼,诲人不倦,有求必应。有人前去请教,他总是和颜悦色,详尽述说,使之全面了解。他治学严谨,孜孜不倦地帮助青年。尤其在故宫举办真假画对比展期间,他传授古书画鉴定的奥秘,毫无保留。茶余饭后,他也不保留地谈论书画中的谜,诸如谭木匠仿郑板桥,伊秉绶绶字借笔等问题,既使人增添知识,又为学者提供了宝贵资料。
刘兄耄耋之年,身患严重糖尿病,并拖着骨折的残腿,仍旧坚持正常上班,手拄拐杖,颤巍巍地走向很远的库房;坚持著述不辍,照常去参加社会的学术活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刘兄真诚热爱祖国文化、尽心尽力保护祖国文物的赤子之心。他曾七次将自己多年收藏的名贵书画累计一百多件捐献给国家。故宫博物院五十年入藏文物精品大展展出的徐渭墨绘《四时花卉图卷》,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九庵学兄一生,为文博事业鞠躬尽瘁,功绩丰伟,真正做到了像春蚕那样,把最后一根丝都吐给了人民。
我与九庵兄本是半个同乡,早年又是未曾谋面的一门师兄。后来他转业悦古斋改攻书画,我从事陶瓷。60年代,共事在故宫博物院。70年代末同下放去湖北向阳湖干校。在干校期间,我们一些老弱病残在电锯室劳动。一次我的左背肋骨骨折三根,动作艰难,每日起卧,竭赖刘兄耐心搀扶、热情照料。每念及此,感激之情刻骨铭心。重返故宫工作以来,刘兄时有社会活动,出差、出国,每每与我同行,因其较我年长,我也责无旁贷地照顾他。1997午上海博物馆新馆开馆,他已购得机票,当得知我也前去,毅然退掉机票,改乘火车同往,足见彼此情谊之深。
刘兄一向重信义、不爽约。有一次应约到某博物馆鉴定书画,临时遇特大风雪,八十余岁老翁不顾家人劝阻,坚持前往,终因雪大路滑摔伤骨折而不悔。
作为文物工作者,刘兄对工作一丝不苟,格外认真。80年代初,我与他常被文物局共同派出一起工作。他总是守时、耐心,对大批书画必定一一过目,不使遗漏。一次在青岛工作行将结束时,他还在待处理的烂纸堆里拣出国家一级品林良绘的大画轴一幅,使之免于损失,类似的事情在西安小雁塔也曾有过。他参加全国书画鉴定先后两届,历时十多年,对过手之物无不认真推敲,详做记录,甚至深夜操作,清整当天工作,从不拖拉。这些我亲眼目睹的事例,充分体现刘老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他还积累资料,增补《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并写了不少有关书画的文章,为后代学者留下宝贵财富。
刘老品德高尚,谦虚谨慎,尊重同事与同道,启迪后人,从不信口开河表现自我,不愧是一位真正有素养的文博工作者,其作风堪为老一代人职业道德之表率。早在40年代。刘老就已成为屈指可数的书画鉴定专家,尤以名人书札鉴定更为独到。他独钟徐渭书画,专心临习,取其精髓而别具风格。我求得刘兄墨宝“芝兰室”横幅,悬之斗室增辉,成为永久纪念。
刘老为人和蔼,诲人不倦,有求必应。有人前去请教,他总是和颜悦色,详尽述说,使之全面了解。他治学严谨,孜孜不倦地帮助青年。尤其在故宫举办真假画对比展期间,他传授古书画鉴定的奥秘,毫无保留。茶余饭后,他也不保留地谈论书画中的谜,诸如谭木匠仿郑板桥,伊秉绶绶字借笔等问题,既使人增添知识,又为学者提供了宝贵资料。
刘兄耄耋之年,身患严重糖尿病,并拖着骨折的残腿,仍旧坚持正常上班,手拄拐杖,颤巍巍地走向很远的库房;坚持著述不辍,照常去参加社会的学术活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刘兄真诚热爱祖国文化、尽心尽力保护祖国文物的赤子之心。他曾七次将自己多年收藏的名贵书画累计一百多件捐献给国家。故宫博物院五十年入藏文物精品大展展出的徐渭墨绘《四时花卉图卷》,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九庵学兄一生,为文博事业鞠躬尽瘁,功绩丰伟,真正做到了像春蚕那样,把最后一根丝都吐给了人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快讯 |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新书座谈2021-04-14
- 锋从磨砺出 香自苦寒来——记古书画鉴定家2020-07-23
- 刘九庵: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2020-06-11
- 【雅昌快讯】273本笔记 300余万字 刘九庵书2019-12-26
- 朱万章:刘九庵尺牍中的鉴藏往事2016-10-24
- 杨仁恺、刘九庵的书画鉴定2016-09-08
- 以权威鉴定家所支撑的当代“鉴定学”的局限2016-09-08
- 记忆中的鉴定家父亲张葱玉2015-06-11
- 王国维:不附和 鉴定家的良心2015-01-22
- 不附和,鉴定家的良心2015-01-19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