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纪念刘九庵先生

作者:杨 新 2005-06-28 17:45:09来源:故宫博物院
A- A+
  故宫博物院最近举办《五十年入藏文物精品大展》,在一幅明代大画家徐渭创作的《四时花卉图卷》面前,我久久地凝思,不忍离去。我不单单是在欣赏画家那奔放豪爽的笔墨,也不单单是琢磨画中那韵味深长的题诗,而是在回想捐献这一杰作的人。他的音容笑貌,反复盘旋在我的脑海中。他,就是著名的古书画鉴定家刘九庵先生。他的逝世,不但是故宫博物院的重大损失,也是文物界特别是书画鉴定界的重大损失。

  刘先生1915年出生于河北冀县农村,十四岁到北京琉璃厂悦古斋当学徒。这是一家专营古旧字画的店铺,由此他与古书画鉴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由于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56年被调到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书画的征集、鉴定和研究工作。我初到故宫的时候,曾请教过刘先生:“你是怎样学会书画鉴定的?”刘先生轻轻地乐着说:“当时琉璃厂一带有许多字画,当铺封货,也有字画公开拍卖,我都去看。那么多名头,哪能知道,我就暗暗地把名字记下,回来查书,下次再见着,就不陌生了。”“那怎么知真假呢?”我接着问。他继续说:“这要慢慢来,开始我为画店送作品到一些收藏家家里,总是用心听他们的评论。后来自己也买,没有把握,就买小名头,回来反复琢磨,买错了也不致吃大亏。那时的东西多,可资比较的也多。看得多,听得多,记得多,比较得多,这就会了。”很多人对刘先生的印象是他不多说话,但这一次他对我似乎话很多,他对琉璃厂一带古董店、古董交易及—些人物,知道得很多。后来我想专门找他和另外一些老先生专谈这些掌故,谈一些重要作品的流传情况,谈收藏家的收藏和书画鉴定的经验,并将它们记录下来,可惜由于行政工作缠身,未来得及组织这一活动,刘先生竟然先走了。

  九庵先生学习书画鉴定的经历很特殊,他在书画鉴定上一个突出特点是对一些所谓“小名头”非常熟悉,其中又特别是明清时期的书札。这些往往是被那些大藏家所忽略的。我在美术学院教课中只讲“大名头”,进了故宫博物院以后,才知道“小名头”的作品比“大名头”多得多。陈列展览、编书出版,都离不开这些“小名头”,尤其在研究中不可缺少。明清书札更是难于整理,上款、下款往往不容易弄清楚是谁,而此中却保存了大量古人行事为人的重要信息。碰到这类问题,我总是去请教九庵先生,他三言两语便解释清楚了,同时还能提供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同一个人的什么作品。九庵先生两次参加大规模的全国书画巡回鉴定,所见到的古书画成千累万。他不但心记,而且手追,非常辛苦地作笔记,回家作整理。我经常看到他伏在办公桌上,不断地翻看他那些小本本,用笔来回钩钩画画,或誊抄,几十年如一日。他曾经送我他编著的《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就是数十年来钩钩画画的成果之一。这本书虽然说是在郭味渠先生所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的基础上增补刊误而成的,但两相比较,却有甚大的差距。郭先生的书,大多是根据文献著录、印刷出版物等资料纂集而成,许多作品和资料没有经过仔细的甄别,因而提供信息的可靠性要打些折扣。九庵先生的书则不同,主要汇集的是大量的实物资料,有据可查,有物可证,而且都是经过他亲眼过目并审慎鉴别过的,因此可作为文献资料供后人引证,不仅只是个索引。郭先生的书有开创之功,九庵先生的书则有继起之贡献,使美术史研究者和从事鉴定工作者受益匪浅,功德无量。他的勤恳和韧性,他的机遇和细心,他的专一与精审,是其他人所难以全面具备的。美术史和书画鉴定界庆幸有刘老其人。

  九庵先生由于勤奋、细心,又善于整理总结,往往使他能从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他从事鉴定工作的又一个特点。例如他在大量传世祝允明书法作品中,发现、辨识出吴应卯、文葆光的伪作,这是二十余年念念不忘的思考积累的结果。又如《记八大山人书画中的几个问题》一文,将八大山人一生的传世作品,经过鉴别排队,从中找出印章、款式的变化规律,在信札中考证八大山人生平事迹等等,为美术史研究和对八大山人的艺术评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讲授“书画款识的作伪与识别”和“吴门画家之别号图及鉴别”等课程时,也是以大量的实物资料为依据,找出它们的历史演变过程,不但有说服力,而且令学者易于掌握运用。记得九庵先生曾对我说过,他早年学习书画鉴定时,曾听人说过一些“决窍”,如八大山人画树时总是根部很小等,他就记住这些。他说:“这最容易上当,搞鉴定还是要自己去总结,去摸索规律。”他正是这样去实践的。在鉴定上,他很少去高谈理论,而是扎扎实实地—个一个去解决问题。他主编的《中国历史书画鉴别图录》就是一本很实用的书。
九庵先生待人非常诚恳,处世也小心谨慎,从不与人相争。记得在文化部五七干校时,我们同在—个班,同睡一个通铺。那时运动非常激烈,无论大小会议,很少见他发言,即使非表态不可,他也只说自己,从不伤及别人。组织上安排我俩“一帮一,一对红”,并规定有“谈心”时间。那时我是被怀疑对象,九庵先生则自认为是要好好劳动改造的,我们都不知道谁红谁不红,谁应该帮助谁。吃过晚饭后,我们到山头漫步,默默走着,只说些无关紧要的一言半语。时间到了,我们说“回去罢”,就这样交代过去了。然而九庵先生对待工作却是踏踏实实的,无论组织上交给他什么任务,他都认真细致地去完成。事情无论大小,他都是这样,只要去查查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的档案卡片资料,看看留下多少他的手迹,就会了解他的工作精神。自从我担任副院长之后,在业务工作上,我经常去找他请教,他总是热心帮助。有些事情,需要召集专家集体讨论,九庵先生和其他几位老人,如徐邦达、朱家溍、耿宝昌等先生,只要你通知到人,他们都是“召之即来”,都不把我当小辈看待,而是认认真真地讨论。九庵先生默默无闻地工作,为故宫博物院、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把他自己收藏的最名贵的文物无私地捐献给了国家,而从未向单位和国家索要什么。曾经有台湾记者采访我:“你们的工资待遇这么低,是靠什么来留住这些专家的?”我问答说:“专家们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九庵先生正是这样的专家。
推荐关键字:刘九庵 鉴定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