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杨仁恺的精彩人生
2005-06-28 17:16:38
A-
A+
当时我的眼睛就亮了,忍不住拍案叫绝
1945年8月12日,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三天,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准备从东北逃往日本,在溥仪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有一批稀世珍宝,是当年北平故宫内秘藏的历代法书名画,数量多达100余件。七天后,溥仪在沈阳被截获,这批随身携带的古玩书画也一同被收缴。1952年,就在当时的东北文化部对这批书画进行整理鉴定时,37岁的研究员杨仁恺从中发现了《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画史和明清以来有关笔记中,人们对《清明上河图》历来都极为重视,然而,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自北宋以后就失传了,几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真实面貌,始终一无所知。民间流传着许多名为《清明上河图》的仿作,大同小异,他们临摹的是否就是张氏原作,多年来一直是个谜。杨仁恺的发现,使消失了800多年的旷世巨制再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消息一经传出,举国轰动,从此,杨仁恺的名字便与《清明上河图》连在了一起。
开始做这个工作很难
1922年,17岁的溥仪开始进行一项秘密活动——以赏赐弟弟溥杰为名,将故宫内的字画古籍珍品一包包运出宫外,这就是当年震惊全国的溥仪盗宝事件。这项活动一直持续了11年,盗运出的国宝达千件之多。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将这些国宝带到长春,放置在皇宫后院的小白楼内。当年从溥仪身上截获的书画珍品虽有上百件,但与伪宫小白楼内存放的国宝相比,不及十分之一。1945年,日本战败后,溥仪潜逃,小白楼被伪军据守,除了当年经管的极少数人知道楼内存放着国宝外,执勤人员一概不知底细。为了追回这批国宝,在长春市公安局的协助下,杨仁恺开始了异常艰辛的清查工作。
我只求工作,不想什么报酬
1952年杨仁恺和调查小组在长春近三个月的明查暗访中,陆续追回了清宫散佚书画130多件,这些珍宝在上交后调拨故宫博物院,与其它捐赠征集的法书名画一起,回到了故宫博物院。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在国庆节的一片喜庆气氛中揭幕开馆了,《清明上河图》也成为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镇馆之宝。
我出来一看,大吃一惊
为了丰富馆藏,即便远在东北工作,杨仁凯也经常来到北京琉璃厂,了解文物界的最新情况。公私合营之后,荣宝斋成为国家征购古代书画最大的窗口,而杨仁恺也成为了荣宝斋的座上客。1962年4月的一天,一个外地年轻人背着一个装满破纸片的布包袱,来到了荣宝斋。令杨仁凯震惊不已的是,那个年轻人带来的包袱里面竟然有37件书画名品,这些盖有清宫印玺的书画,正是当年从故宫流出、散佚已久的国宝!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其中有几件竟是绝世孤本。年轻人曾先后两次送来国宝,但其真实身份却非常神秘。这件事一直留在杨仁恺心里,多年后,他恺从报纸上读到了一篇报道,其中披露的事情使他极为震惊:原来在当年那些国宝碎片的背后,曾经有过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别人开玩笑问我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我说我是琉璃厂大学毕业的
杨仁恺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勉强就读于旧制高中理科,辍学后在成都一家私立女子中学教语文和历史,学校附近的古玩街时常令他流连忘返。1945年,30岁的杨仁恺来到北平,在琉璃厂书肆坊间多所浏览,见识到很多法书名画,逐渐练就了鉴别古书画的深厚功力。
我写这本书和历史上的著录不同
早在长春调查伪宫散佚文物时,杨仁凯就曾经与很多当事人有过多次接触,留下了厚厚的记录笔记。在随后展开的鉴定工作中,隐蔽在各个角落里的国宝奇迹般地陆续浮现,几乎在每一件国宝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杨仁恺决定,动笔书写这批国宝沉浮的命运。几经周折,凝聚了杨仁恺半生心血的著作《国宝沉浮录》终于问世了。一千余件故宫散佚国宝的命运,从此有了真实而生动的历史。
1945年8月12日,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三天,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准备从东北逃往日本,在溥仪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有一批稀世珍宝,是当年北平故宫内秘藏的历代法书名画,数量多达100余件。七天后,溥仪在沈阳被截获,这批随身携带的古玩书画也一同被收缴。1952年,就在当时的东北文化部对这批书画进行整理鉴定时,37岁的研究员杨仁恺从中发现了《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画史和明清以来有关笔记中,人们对《清明上河图》历来都极为重视,然而,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自北宋以后就失传了,几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真实面貌,始终一无所知。民间流传着许多名为《清明上河图》的仿作,大同小异,他们临摹的是否就是张氏原作,多年来一直是个谜。杨仁恺的发现,使消失了800多年的旷世巨制再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消息一经传出,举国轰动,从此,杨仁恺的名字便与《清明上河图》连在了一起。
开始做这个工作很难
1922年,17岁的溥仪开始进行一项秘密活动——以赏赐弟弟溥杰为名,将故宫内的字画古籍珍品一包包运出宫外,这就是当年震惊全国的溥仪盗宝事件。这项活动一直持续了11年,盗运出的国宝达千件之多。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将这些国宝带到长春,放置在皇宫后院的小白楼内。当年从溥仪身上截获的书画珍品虽有上百件,但与伪宫小白楼内存放的国宝相比,不及十分之一。1945年,日本战败后,溥仪潜逃,小白楼被伪军据守,除了当年经管的极少数人知道楼内存放着国宝外,执勤人员一概不知底细。为了追回这批国宝,在长春市公安局的协助下,杨仁恺开始了异常艰辛的清查工作。
我只求工作,不想什么报酬
1952年杨仁恺和调查小组在长春近三个月的明查暗访中,陆续追回了清宫散佚书画130多件,这些珍宝在上交后调拨故宫博物院,与其它捐赠征集的法书名画一起,回到了故宫博物院。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在国庆节的一片喜庆气氛中揭幕开馆了,《清明上河图》也成为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镇馆之宝。
我出来一看,大吃一惊
为了丰富馆藏,即便远在东北工作,杨仁凯也经常来到北京琉璃厂,了解文物界的最新情况。公私合营之后,荣宝斋成为国家征购古代书画最大的窗口,而杨仁恺也成为了荣宝斋的座上客。1962年4月的一天,一个外地年轻人背着一个装满破纸片的布包袱,来到了荣宝斋。令杨仁凯震惊不已的是,那个年轻人带来的包袱里面竟然有37件书画名品,这些盖有清宫印玺的书画,正是当年从故宫流出、散佚已久的国宝!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其中有几件竟是绝世孤本。年轻人曾先后两次送来国宝,但其真实身份却非常神秘。这件事一直留在杨仁恺心里,多年后,他恺从报纸上读到了一篇报道,其中披露的事情使他极为震惊:原来在当年那些国宝碎片的背后,曾经有过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别人开玩笑问我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我说我是琉璃厂大学毕业的
杨仁恺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勉强就读于旧制高中理科,辍学后在成都一家私立女子中学教语文和历史,学校附近的古玩街时常令他流连忘返。1945年,30岁的杨仁恺来到北平,在琉璃厂书肆坊间多所浏览,见识到很多法书名画,逐渐练就了鉴别古书画的深厚功力。
我写这本书和历史上的著录不同
早在长春调查伪宫散佚文物时,杨仁凯就曾经与很多当事人有过多次接触,留下了厚厚的记录笔记。在随后展开的鉴定工作中,隐蔽在各个角落里的国宝奇迹般地陆续浮现,几乎在每一件国宝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杨仁恺决定,动笔书写这批国宝沉浮的命运。几经周折,凝聚了杨仁恺半生心血的著作《国宝沉浮录》终于问世了。一千余件故宫散佚国宝的命运,从此有了真实而生动的历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杨仁恺:《清明上河图》的流传与收藏2020-04-22
- 籍忠亮书画作品赏析(局部系列)之八2019-05-31
- 关于对狂草的肤浅认识——读唐双宁先生对狂2018-09-03
- 著名画家张晖受邀出席《风起辽海|杨仁恺书2018-07-31
- 杨仁恺:古代书画鉴定的几个问题2018-02-27
- 当杨仁恺遇到高奇峰:翰墨因缘 隔空相对2017-10-25
- 杨仁恺、刘九庵的书画鉴定2016-09-08
- 以权威鉴定家所支撑的当代“鉴定学”的局限2016-09-08
- 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人民鉴赏家杨仁恺诞辰100周2015-12-07
- 记忆中的鉴定家父亲张葱玉2015-06-11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