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艺术拍卖是艺术市场的晴雨表

作者:朱浩云 2005-06-28 16:02:13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在艺术市场上,拍卖常被称作为“二级市场”。尽管我国的艺术拍卖只有10多年的历史,但是艺术拍卖的飞速发展却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近几年,艺术品拍卖在艺术市场上的作用和影响是越来越大。记得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市率先举办了“首届当代名人字画拍卖会”后,艺术品拍卖席卷中国大地,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成都、济南、昆明、合肥、沈阳等地纷纷成立了艺术品拍卖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具特色,一时各种不同规模的艺术品拍卖此起彼落,热闹非凡。尤其是去年“非典”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可谓如日中天,爆发出前所未有的“井喷”行情。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数据看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火爆。

  2003年中国嘉德春拍总成交金额1.9亿元,秋拍2.5亿元,小拍0.35亿元;中贸圣佳秋季拍卖1.7亿元;朵云轩秋季拍卖0.8亿元,华辰、荣宝、天津国拍、天津文物、上海信仁等都在0.5亿元以上,2004年北京翰海迎春拍卖又创下成交金额2亿元的好成绩,至于几百万至5千万元成交的拍卖会更是数不胜数,充分地显示了目前各路资金正源源不断地流向艺术市场。许多艺术精品在海内外藏家和机构的的追捧下迭创新高,如齐白石的《山水12开册》在1994年中国嘉德拍卖时,成交价为517万元,当时这个价格在国内拍卖已是天价,而该作在2003年中贸圣佳秋拍会上以1452万元成交;另一件齐白石的《山水8开册》在1998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59.5万元成交,而在2003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却以1661万元的天价拍出,5年增幅10倍。同样,徐悲鸿在民国时期送给好友张大千的《春之歌》,1999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估价80—90万元,后因底价过高而流标。到2001年物主又将该作送至上海东方国际拍卖时,只以73万元成交,时隔2年,当该作被北京荣宝推出时,出人意料地大受各路买家的青睐和追捧,最后被一买家以346.5万元收入囊中,除了字画外,其它品类的艺术品也有相当可观的市场行情,如一把唐代古琴——“大圣遗音”在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891万元成交;一枚1897年发行的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被中国嘉德拍至220万元;一张外滩景色长卷——美英船舰行驶在黄浦江上的老照片被中国嘉德拍至14.8万元……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艺术品拍卖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尤其是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国内第一季度GDP比去年同期增长9.7%,如此高的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有人估计,200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金额有望突破20亿,一大批艺术品的拍卖记录将被刷新。毫无疑问,当今艺术品拍卖已成为艺术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兴衰直接左右着艺术市场的强弱。人们也许记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国经济也遭受了一定的冲击,当时国内艺术品拍卖并不景气。在1997年朵云轩拍卖会上,有一幅张大千人物力作颇为引人注目,这幅作品就是《惊才绝艳图》,作于1953年,曾在一九五六年巴黎近代美术馆举办的“张大千画展”中展出。此件也是其工笔创作颠峰时期的作品。他倾力于此寄怀之作,水准之高,自不待言。《惊才绝艳》之画法,可见大千先生敦煌之行受石窟艺术的影响,人物由疏简转向工细写实,服饰图案趋向装饰性,设色呈缤纷古艳等,都取法于石窟中唐或以前的壁画。 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由于中国大陆艺术市场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艺术市场一蹶不振,故大千这幅力作上拍后勉强突破了百万元大关,以110万元成交。时隔4年,当大千这幅估价200—300万元的《惊才绝艳图》在2001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亮相时,受到了众多海内外买家的热烈追捧,经过几十个回合的竞争,最后被一买家以高达466.47万港元收入囊中,4年增值3倍多,并创造了大千人物画的市场最高价。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艺术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艺术品拍卖热与冷往往受宏观经济影响,而艺术市场的兴衰往往要看艺术品拍卖的脸色。所以,艺术拍卖是艺术市场的晴雨表。




推荐关键字:专栏人物 朱浩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