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谢稚柳:身后名更胜生前

2005-06-27 19:10:39
A- A+
  谢稚柳是当代中国画坛的大师之一,也是书画鉴定界的巨擘,同时又是具有丰富创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权威。他一九一○年生于江南人杰地灵的常州武进书香门第,一九九七年逝世。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艺术的生命是无限的。真正有造诣的艺术家,其名字和作品会与世推移,甚至历久弥新。谢稚柳就是这样的艺术家。

  谢稚柳早年受业于名师钱名山。抗战期间举办两次个人画展,后随张大千到艺术宝库敦煌,潜心考察研究,编辑敦煌学奠基作《敦煌艺术续录》。而解放后大量时间用于为国家鉴藏文物。谢氏"落墨法"

  谢稚柳是一位早熟书画家。他的书法笔势高深,潇洒出尘,醇厚清奇,超越古人,独具其妙;他的花鸟画,工整细笔,婉丽幽闲,在风神上力追两宋院体画人,创造了新的"宣和体",与张大千相比,笔墨蕴蓄更胜一筹,所以过去有"南张(大千)北溥(溥儒)"和"北谢(稚柳)南张(大千)"之说。他的人物画发端于32岁时研习敦煌画,端庄、敦重。27岁时,对山水画产生了强烈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止,成为他的主要创作内容。

  谢稚柳的山水画一生都是在变化中前进的。一开始从学习北宋入手,从倾心巨然,随后学习描绘北方雄峻山水的画家范宽和燕文贵。同时,师法自然,游遍祖国名山大川,甚至是漠北高原,将古人与自然都一一摄入自己的画中。43岁前后,对画江南风景的董源、巨然入迷;待到49岁时,因研习黄鹤山樵,又突发显出十分轻松奔放,收放有则,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松秀苍郁,一直延续于以后的十多年间。60岁前后,着手对南唐画家徐熙所创立的意象野逸的"落墨法"进行考察,进而移神取貌,水到渠成地实现了他的划时代的画风新变,也就是晚年变法成功,谢氏的"落墨法",迎来了谢稚柳绘画艺术的又一个崭新的历程。

  他对"江南画派"情有独钟。力学王诜,并藏有苏东坡题王诜《烟江叠嶂图》和《渔村小雪》;神交董巨,富春金陵的山川是他活的董源、巨然画本。近年来谢稚柳书画越来越受到海内外追捧,其作品价位一路攀升,创下当代画家新高。"江南画派"代表作

  《青绿山水通景八屏》是谢稚柳"江南画派"代表作中的成功之作,设色纸本,画高165厘米,每屏宽82厘米,共约合98.4平方尺,比丈八匹的巨幅宣纸,还要大五分之一,这是内地有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以来,出现的最大幅的中国画!

  此画作于一九五一年,谢稚柳当时42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最佳时期。因为当时受画室画案狭小的限制,对于八屏巨画,无法平面展开,画家只能一屏一屏地绘制,历时半年有余。令人佩服的是,八屏画展出之时,竟然设色一致,山脉相连,河湖相通,舟渚布局合理,峰峦馆舍有序,甚至连每幅间的树木过枝,都按排得枝脉吻合,天衣无缝。尤其是全画完成后的最后一道工序,焦墨苔点,轻重交错,疏密有致。整个画面一片雨湿的江南,烟障的清溪,浓阴夏木的山谷,富丽堂皇的楼阁,暝色迷茫的山村,艳如朝晖的芙蓉,茂密清幽的松柏,碧波荡漾的湖面,曲径通幽的小路,幽闲静谧的舟楫,好一派江南景色。 观赏这幅画,让我们仿佛朦胧地见到了他近似王诜风格的一种,又似以巨然的长条子披麻皴合王诜的树石,但无王诜的用笔尖刻之短,而去巨然结构的平板之呆,山势峻峭,草木浓密,既有王诜之清峭,又不失巨然朴实自然。作者有诗描绘青绿山水画:"石径缘狭窄,水蒲不掩风。崔巍起山势,苍翠夺晴空。"这就是他自创的新"江南画派"风格。
推荐关键字:谢稚柳 鉴定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