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绝无声色动风情——朱颖人先生花鸟画的认识

作者:陈履生 2005-06-21 16:21:16来源:未知
A- A+
  江南有一座名山,这一座山并不像四大名山那样有各种诱人的说法,它的出名也并不是因为山的雄伟奇险或幽深丰饶,却是因为这一座山滋养了历代无数的文士,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孕育了在中国美术史上800年内的几代重要画家,而且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流派。这就是江苏常熟市境内的“虞山”。
  
  虞山并不高,但从唐宋以来,像王维、常建、白居易、范仲淹等名士都在虞山留下了脚印,而画人到过虞山的更是数不胜数。虞山有“奇峰秀壑甲于吴中”、“江南风景属琴川”(王时敏《赠虞山王石谷》)的美誉。传说虞仲在此采药,“其钟于人而发为文章,形诸歌咏,寄于丹青,盖各得其性之所近,以成其名。”虞山的自然和人文,曾经吸引了无数的诗人为之吟咏:“凭栏虞山望海东,尚湖荡碧剑门雄。悬崖水拂飞来瀑,藏海深深隐万松。”(康有为)也吸引了无数的画家形之笔墨,“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独钟虞山,常扁舟于此,坐卧其下,将虞山作为“生平粉本”。清代“虞山派”的首领王石谷,祖述黄公望。而黄公望的影响从元代开始,到了清代有了“家家大痴”的说法。如果暂时撇开绘画而论,它的古代文明更加丰厚,现在还留有遗迹的昭明太子读书台、言子墓、破山寺,都可以成为有力的佐证。而那一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更是千古绝唱。虞山的自然造就了人文,而人文中的相关阐释往往又要归结到虞山的自然,所以,与此相关的成名者,其成因都要述及与虞山的关系。

推荐关键字:陈履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