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技术和难度是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陈履生 2005-06-21 16:18:18来源:未知
A-
A+
凡是到过罗马的人,可能都去过梵蒂冈博物馆,正好像凡是到过北京的人,都去过故宫一样。梵蒂冈博物馆之大,可能很难说清楚它究竟有多少珍藏,在那里不管走到哪儿,满眼都是艺术品。这里最为著名的是西斯廷教堂。就教堂本身来说,西斯廷的规模远不能与近在咫尺的圣彼得大教堂相比,也难与欧洲其他一些有名的教堂相论,但是,西斯廷的名气却是其他教堂不能相比的。因为它的天顶画出自米开朗基罗之手。米开朗基罗在这里不仅创造了他的奇迹,而且也创造了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
参观梵蒂冈博物馆,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地上有几种颜色的引导路线,它是按小时计算路程,最短的是两个小时。不管是按哪一种颜色的路线前行,最后都要经过西斯廷教堂。在西斯廷教堂的门口有很多禁止的标志,除了常见的禁止拍照、禁止抽烟之外,还有禁止说话、禁止带雨伞等,反正是各种禁止的牌子在门口挂了一溜,其中有一些禁止的内容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由此也可见此地的重要。
当进入西斯廷教堂之后,室内黑压压的人群和天顶上的壁画正好形成了天上人间的对照。整个大厅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能够容人的空同,都站满了抬头欣赏天顶画的人。人们崇敬米开朗基罗鬼斧神工的力量,惊叹米开朗基罗惊世骇俗的表现。
“我的胡子向着天,我的头颅弯向着肩,胸部像头枭。画笔上滴下的颜色在我的脸上形成富丽的图案。腰缩向腹部底地位,臀部变成称星,压平我全身底重量。我再也看不清楚了,走路也陡然摸索几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了,在后背缩短了,仿佛是一张Syrie的弓。”这是米开朗基罗对他五年工作状态的描述,为了完成天顶画,米开朗基罗在五年之中天天仰卧在高高的台架上。在工程完工之后的几个月内,米开朗基罗的眼睛不能平视,连看一封信也必须拿起仰视。米开朗基罗正是用这种生命的代价完成了天顶画,而他留给后人的是不朽的宏伟而严谨、富丽而庄严,正像《创世纪》中“创造亚当”的神指与人指的接触,表现得是那么的微妙。尽管米开朗基罗在艺术语言方面给予人们无限的解说空间,但是,人们对他那种工作精神的敬佩,同样成为审视这一艺术巨构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艺术的表现虽然反映观念和内涵,但是,支撑这些观念和内涵的表现需要特定的技术。绘画、雕刻、书法和音乐、舞蹈、杂技等一样,都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其成就也反映出一定的技术难度,因此,技术基础和技术难度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技术锻炼的结果表现为功力,从而所谓的功力往往成为艺术欣赏的一个重要内容。美有时候也表现在功力之上。对艺术功力的认知,有时是通过亲历的实践而知深浅,有时又是通过学养的认知而获得其奥妙。比如中国绘画中的笔墨,尽管有其丰富的内涵,但是,技术基础和技术难度也是其重要的构成之一。20世纪中期以后,艺术领域掀起了全球性的鄙薄技术的浪潮,不仅误导了人们对艺术中的技术的认知,同时也给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以借口。因此,许多人在热衷于寻求观念的灵感的时候,再也不愿意去作日复一日的技术的修炼,结果当审视艺术的时候,艺术的批评成为抽象观念的比较,由此又有了许多让人难以接受的非艺术的极端表现。尽管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极限,正好像跳高和短跑一样,但是,人们还是从这一运劝中体会到人对极限挑战的魅力,因此决不轻言放弃,也决不荒疏技术的磨炼。如果因为畏惧于技术的高峰,而说跳高和跳远等于零,那么,只能说他缺少欣赏挑战的能力。与体育不同的是,艺术的表现并没有极限,艺术的语言和表现方法更是日新又新。米开朗基罗的精神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启示我们对待艺术既要审视观念,也要重视技术、关注难度,更要提倡为艺术献身。
参观梵蒂冈博物馆,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地上有几种颜色的引导路线,它是按小时计算路程,最短的是两个小时。不管是按哪一种颜色的路线前行,最后都要经过西斯廷教堂。在西斯廷教堂的门口有很多禁止的标志,除了常见的禁止拍照、禁止抽烟之外,还有禁止说话、禁止带雨伞等,反正是各种禁止的牌子在门口挂了一溜,其中有一些禁止的内容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由此也可见此地的重要。
当进入西斯廷教堂之后,室内黑压压的人群和天顶上的壁画正好形成了天上人间的对照。整个大厅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能够容人的空同,都站满了抬头欣赏天顶画的人。人们崇敬米开朗基罗鬼斧神工的力量,惊叹米开朗基罗惊世骇俗的表现。
“我的胡子向着天,我的头颅弯向着肩,胸部像头枭。画笔上滴下的颜色在我的脸上形成富丽的图案。腰缩向腹部底地位,臀部变成称星,压平我全身底重量。我再也看不清楚了,走路也陡然摸索几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了,在后背缩短了,仿佛是一张Syrie的弓。”这是米开朗基罗对他五年工作状态的描述,为了完成天顶画,米开朗基罗在五年之中天天仰卧在高高的台架上。在工程完工之后的几个月内,米开朗基罗的眼睛不能平视,连看一封信也必须拿起仰视。米开朗基罗正是用这种生命的代价完成了天顶画,而他留给后人的是不朽的宏伟而严谨、富丽而庄严,正像《创世纪》中“创造亚当”的神指与人指的接触,表现得是那么的微妙。尽管米开朗基罗在艺术语言方面给予人们无限的解说空间,但是,人们对他那种工作精神的敬佩,同样成为审视这一艺术巨构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艺术的表现虽然反映观念和内涵,但是,支撑这些观念和内涵的表现需要特定的技术。绘画、雕刻、书法和音乐、舞蹈、杂技等一样,都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其成就也反映出一定的技术难度,因此,技术基础和技术难度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技术锻炼的结果表现为功力,从而所谓的功力往往成为艺术欣赏的一个重要内容。美有时候也表现在功力之上。对艺术功力的认知,有时是通过亲历的实践而知深浅,有时又是通过学养的认知而获得其奥妙。比如中国绘画中的笔墨,尽管有其丰富的内涵,但是,技术基础和技术难度也是其重要的构成之一。20世纪中期以后,艺术领域掀起了全球性的鄙薄技术的浪潮,不仅误导了人们对艺术中的技术的认知,同时也给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以借口。因此,许多人在热衷于寻求观念的灵感的时候,再也不愿意去作日复一日的技术的修炼,结果当审视艺术的时候,艺术的批评成为抽象观念的比较,由此又有了许多让人难以接受的非艺术的极端表现。尽管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极限,正好像跳高和短跑一样,但是,人们还是从这一运劝中体会到人对极限挑战的魅力,因此决不轻言放弃,也决不荒疏技术的磨炼。如果因为畏惧于技术的高峰,而说跳高和跳远等于零,那么,只能说他缺少欣赏挑战的能力。与体育不同的是,艺术的表现并没有极限,艺术的语言和表现方法更是日新又新。米开朗基罗的精神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启示我们对待艺术既要审视观念,也要重视技术、关注难度,更要提倡为艺术献身。
推荐关键字:陈履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专栏 | 陈履生:论“乡村博物馆”2022-07-04
- 雅昌专栏 | 陈履生:谈儿童的审美阅读2022-07-04
- 陈履生:公众的关注、认知和引导最为重要2022-06-11
- 扬中市陈履生博物馆群微农场开工2022-06-08
- 迎国际博物馆日 陈履生博物馆举行专题讲座:2022-05-16
- 迎国际博物馆日 百字百盘创作计划在扬中市陈2022-05-14
- 陈履生:劳动在画中(13)劳动在新时代2022-05-09
- 陈履生:劳动在画中(12)劳动在丰收场上2022-05-08
- 艺术号·专栏|陈履生:劳动在画中(3)时代2022-05-07
- 艺术号·专栏|陈履生:劳动在画中(9)劳动2022-05-07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