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发展国画艺术
作者:陈履生 2005-06-21 16:15:23来源:未知
A-
A+
20世纪50年代关于“发展国画艺术”的呼声和要求,有着当时客观的历史现实,它与今天国画的现实状况有着明显的不同。当时主要是“轻视和歧视”的问题,现在主要是“发展和提高”的问题。现实中的“发展和提高”有一个方向性,这之中保持国画的基本形态是它的底线。国画存在的前提,从外因上说需要有适合其存在的社会基础,今天这个基础还很雄厚,可是存在着许多能够导致溃堤的蚁穴。至于国画自身的状况,更是不容乐观,甚至国画姓不姓“国”都存在着问题。关于国画,小而论之,仅仅是区别西洋绘画的中国传统的丹青笔墨,无关衣食住行,可是却关系到人的生活质量。在精神层面上,国画凝聚了中国文化凡千年的历史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表现方式,也是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表达形式。在历史的发展中,它几经变革和发展,又吸收和融合了其他民族的、外来的文化精华,其中有传承,有发展,有变异,有演进。国画从来都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历史,但是,各种各样的“变”都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审美的特性,这也是国画之所以成为国画的原因。
尽管国画在20世纪8o年代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依附于群众性和休闲性所呈现出的繁荣状况,并没有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根本问题,相反因为繁荣而回避了客观存在的问题,在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历史上从未遇到的危机。在西方话语霸权横行的今天,一个充满意识形态特征的文化霸权,在消解民族文化的潮流中,如果民族文化没有强身健体的举措,没有积极应对的办法,就有可能淹没在“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国”之不存,“画”将焉附?
尽管国画在20世纪8o年代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依附于群众性和休闲性所呈现出的繁荣状况,并没有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根本问题,相反因为繁荣而回避了客观存在的问题,在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历史上从未遇到的危机。在西方话语霸权横行的今天,一个充满意识形态特征的文化霸权,在消解民族文化的潮流中,如果民族文化没有强身健体的举措,没有积极应对的办法,就有可能淹没在“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国”之不存,“画”将焉附?
推荐关键字:陈履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专栏 | 陈履生:论“乡村博物馆”2022-07-04
- 雅昌专栏 | 陈履生:谈儿童的审美阅读2022-07-04
- 陈履生:公众的关注、认知和引导最为重要2022-06-11
- 扬中市陈履生博物馆群微农场开工2022-06-08
- 迎国际博物馆日 陈履生博物馆举行专题讲座:2022-05-16
- 迎国际博物馆日 百字百盘创作计划在扬中市陈2022-05-14
- 陈履生:劳动在画中(13)劳动在新时代2022-05-09
- 陈履生:劳动在画中(12)劳动在丰收场上2022-05-08
- 艺术号·专栏|陈履生:劳动在画中(3)时代2022-05-07
- 艺术号·专栏|陈履生:劳动在画中(9)劳动2022-05-07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