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冯博一游弋于官方和民间

2005-03-02 16:32:08来源:时代人物周报
A- A+
  2003年10月13日,在北京当代艺术家“集散地”798工厂二万五千里工作室里,进行过一场也许会被写入当代艺术史册的小型会议。几十名策展人、艺术家把当时在策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和困惑“开诚布公”,彼此诘难、解释、讨论。那份会议记录在许多艺术网上广为流传,即为《批评与自我批评——2003北京策展人论坛纪实》。

  在那次会议上,话锋最为凌厉、言语最坦率的要数冯博一。他拿艺术家张大力将自己的作品化整为零、同时参加两个展览为例,以策展人身份向艺术家提出质疑:你们是仅为了参展?还是要把完整的作品呈现在一个展览中?冯博一的问题开始打破边缘艺术展松散的、两可的状态,开始有意识地谋求“规则”。

  九十年代末期,由于美术馆等官方艺术空间拒绝被使用,中国地下实验性展览无法正常展出。当时,冯博一就以长于利用不明确空间做展览而出名,比如:城乡结合部、书店、房地产开发商没有使用的空间等。在非展览空间进行展览,从另一个角度上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在策展圈内,冯博一还以擅长策划具课题研究性的小型展闻名。当被问及为何总策划小型展时,他认为,相比强调资金和规模的大展览,小型展更容易控制和把握。归根到底,做兵团式的大展览不是策展人的目的所在,最主要是“把问题和策展理念表达出来”。

  实际上,比起许多“来去无牵挂”的艺术工作者,冯博一还有一个体制内身份。他承认由于长期在美协工作,帮助他与艺术家们建立了广泛关系;也承认“由于发现组织系统中的问题,转而做些民间工作,对官方艺术体制本身是有挑战的”。也许身份使然,冯博一看待“正统”与“边缘”之争显得更平和,他说:“现在民间当代艺术的力量越来越大,但美协仍是主流。民间推动了美协前进。恰恰因此,中国艺术才能融合发展。”

  比起邱志杰等“少壮派”,冯博一应属当代艺术圈中游刃有余的“中年派”。据说,无论何时,他总是目光矍铄,雷厉风行。这次对策展人的专题采访委托他做介绍人,仅在几分钟内,他就让所有被采访者与记者取得了联系。

推荐关键字:冯博一 策展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