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孙振华:走向自然生态的雕塑艺术
2004-12-09 09:50:21来源:马耐艺术网
A-
A+
人类最早的雕塑艺术不是为自然创造,而是为自己创造的。人类早期的雕塑表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过程表现为不断从自然中分离的过程,体现出对于生命的尊重,崇拜和敬仰。从中外早期的原始雕塑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这个时期的雕塑存在于山野、自然中的祭祀场所,由于人类和自然还没有完全分离,所以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和大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接下来的一段漫长的历史阶段,神祗成为雕塑艺术的主要表现对象,人类历史上,不同民族的雕塑艺术的黄金时代,几乎都是在神学的时代。人们在宗教题材的雕塑中,间接地表现了对自身的认识。人们在对神的膜拜和礼赞中,借助神的力量提升自己。
这个时期雕塑的放置位置走向了人工构筑的场所,走向了建筑空间。雕塑的场所在广场、神殿、教堂、石窟、庙宇。
从文艺复兴开始,特别是十七、十八世纪以后,雕塑开始从神学时代走出来,走向了人的时代,成为传达和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空间艺术的形式,雕塑在艺术上的自觉,使它开始摆脱宗教,成为一门独立的人文主义的艺术。
雕塑在这个时代的放置位置发生了变化,它开始走向博物馆、展览馆和艺术沙龙,走向城市的街道、广场和公共建筑,成为装饰美化人们生活空间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时候,也有一部分雕塑也开始走向了花园,庭院,成为园林景观的一个部分。
当雕塑艺术越来越独立,越来越纯粹的时候,它离自然越来越远,特别是所谓架上雕塑的概念出现以后,它成为可以脱离户外环境和空间的一种艺术样式,它放置在艺术家的工作室,放置在展厅里,它和自然的联系割断了。
随着现代主义雕塑运动的兴起,从亨利·摩尔开始,雕塑开始回到自然,同时雕塑家也开始从自然中获取灵感。
当我们发现西方雕塑的这种变化的时候,再来看中国的传统雕塑,在古代,它也有表现自然,和自然亲近的传统。例如古代的环境雕塑,汉代的牛郎、织女雕塑、霍去病墓雕塑、唐代游山俑、塑山水壁,摩崖石雕等等,都表现出了中国古人的自然观,这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
马克思说,大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自己也不断在拓展自己的艺术边界。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雕塑和非雕塑的界限,人工和自然的界限有重新开始出现了重叠和模糊,这种趋向在雕塑创作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走向自然生态,成为中外雕塑家共同的努力方向:
洪世清的生态雕塑、西方的大地艺术、生态艺术。
中外艺术家利用自然、废弃材料进行雕塑创作,体现了新的艺术观。
走向自然生态这是雕塑艺术的发展趋向,也是人类开始懂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表现。对自然的回归,为雕塑艺术增添了新的发展的可能性。
这个时期的雕塑存在于山野、自然中的祭祀场所,由于人类和自然还没有完全分离,所以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和大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接下来的一段漫长的历史阶段,神祗成为雕塑艺术的主要表现对象,人类历史上,不同民族的雕塑艺术的黄金时代,几乎都是在神学的时代。人们在宗教题材的雕塑中,间接地表现了对自身的认识。人们在对神的膜拜和礼赞中,借助神的力量提升自己。
这个时期雕塑的放置位置走向了人工构筑的场所,走向了建筑空间。雕塑的场所在广场、神殿、教堂、石窟、庙宇。
从文艺复兴开始,特别是十七、十八世纪以后,雕塑开始从神学时代走出来,走向了人的时代,成为传达和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空间艺术的形式,雕塑在艺术上的自觉,使它开始摆脱宗教,成为一门独立的人文主义的艺术。
雕塑在这个时代的放置位置发生了变化,它开始走向博物馆、展览馆和艺术沙龙,走向城市的街道、广场和公共建筑,成为装饰美化人们生活空间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时候,也有一部分雕塑也开始走向了花园,庭院,成为园林景观的一个部分。
当雕塑艺术越来越独立,越来越纯粹的时候,它离自然越来越远,特别是所谓架上雕塑的概念出现以后,它成为可以脱离户外环境和空间的一种艺术样式,它放置在艺术家的工作室,放置在展厅里,它和自然的联系割断了。
随着现代主义雕塑运动的兴起,从亨利·摩尔开始,雕塑开始回到自然,同时雕塑家也开始从自然中获取灵感。
当我们发现西方雕塑的这种变化的时候,再来看中国的传统雕塑,在古代,它也有表现自然,和自然亲近的传统。例如古代的环境雕塑,汉代的牛郎、织女雕塑、霍去病墓雕塑、唐代游山俑、塑山水壁,摩崖石雕等等,都表现出了中国古人的自然观,这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
马克思说,大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自己也不断在拓展自己的艺术边界。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雕塑和非雕塑的界限,人工和自然的界限有重新开始出现了重叠和模糊,这种趋向在雕塑创作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走向自然生态,成为中外雕塑家共同的努力方向:
洪世清的生态雕塑、西方的大地艺术、生态艺术。
中外艺术家利用自然、废弃材料进行雕塑创作,体现了新的艺术观。
走向自然生态这是雕塑艺术的发展趋向,也是人类开始懂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表现。对自然的回归,为雕塑艺术增添了新的发展的可能性。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孙振华:关于“百分百——东湖国际生态雕塑2021-08-24
-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讲究2021-07-23
-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合适就好2021-07-19
-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置换2021-07-12
-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生死城市2021-07-05
-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地主2021-07-02
-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可爱的老人2021-06-28
-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多巴胺的力量2021-06-24
-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营老爷2021-06-07
-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伪娘与汉子2021-05-31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