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国宝”笑看国宝 新辽博参观第一人杨仁恺

作者:盖云飞 2004-11-11 17:04:27来源:《沈阳晚报》
A- A+
  11月1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两个闻名的“国宝”在辽博见面了,一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是90高龄的“人民鉴赏家”杨仁恺。昨天上午,在辽博馆长纪兵的陪伴下,杨仁恺老先生成为辽博新馆开馆参观的第一人,作为《清明上河图》的发现者,这位“国宝”和回乡省亲的国宝再次见了面。

  “伯乐”是第一位参观者

  杨老一进“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展厅,就直奔《清明上河图》展柜而去,面带笑容地看着这件国宝,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两个“国宝”见面后,杨老面带笑容地对着镜头,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这幅名画来,从发现到艺术特色,言简意赅。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幅历经无数磨难,充满传奇色彩的国宝再次来到沈阳,杨老在它面前驻足了近半个小时。杨老显得有些激动。显然,这次在辽博新馆开馆前看到它,他有着特别的感受和特别的意义。由于太多的历史原因,这幅曾被辽博收藏的国宝多年没有机会和家乡父老见面,这次终于可以和大家见面了。而杨老也成为了这幅名画的第一位正式参观者。

  倡导“以物为本”

  杨老在赞赏国宝的同时也对这次展览的准备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是对《清明上河图》的展出特别在意,甚至对压条的大小都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一丝不苟的劲头儿让在场的人佩服不已。另外,他认为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和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放在一个展厅展出,有些不妥,因为它俩无论是年代、地域、风格还是技法都没有可比性,应该更突出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对一些讲解员在展厅里练习讲解,杨老十分赞赏,还询问了她们关于讲解词的准备情况,并提出让专家为她们做指导,一定要为观众好好讲解。同时他强调,博物馆是以文物来说话的,因此必须“以物为本”,什么都要从文物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把展览办得更好。

  展品件件都是国宝

  从“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展厅出来,兴致勃勃地杨老立刻要求到其它几个展厅看看。边走边看的杨老无意间成为了我们的讲解员,在古钱币展厅,杨老说看这里的东西就像是一本历史书,这里就是一部生动的古钱币史,它们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走进辽代瓷器精品展展厅,杨老自豪地说,辽博的辽代瓷器是全国最多、最全的,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杨老说,这些展厅里件件都是国宝,都是值得一看的,而这只是辽博精品中的一部分,以后辽博的东西还应该陆续展出。
推荐关键字:杨仁恺 鉴定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