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专业性成就未来 ——— 访世纪翰墨画廊负责人林松

作者:黄艳军 2004-11-05 15:24:43来源:《中国文化报文化产业周刊》
A- A+
  作为国内最早一家按照画家代理制和国际惯例创办与经营的专业性画廊,世纪翰墨(原春夏翰墨)长期以来以其鲜明的当代性和对青年艺术家的发掘与推广,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纪翰墨似乎从公众的视线中淡出了许多,甚至有传言说他正逐步退出画廊业…那么现在的世纪翰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又是如何评价当下画廊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近日采访了世纪翰墨画廊负责人林松。

  《文化产业周刊》:我感觉现在这里(世纪翰墨画廊三里屯店)更像是家酒吧而不像个画廊?

  林松:的确,目前这家店其实已不应再称为一家画廊,而是一个艺术沙龙或者说俱乐部,一个朋友们聊天小聚的休闲的、交流信息的场所,培育的是一种艺术的氛围。

  《文化产业周刊》:那么画廊呢?不准备从事画廊经营了吗?

  林松:当然不是。事实上我正在上海筹建的画廊不久就要开业了,那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经营重点。新设分店的经营方向,将继续坚持发掘新人、推广当代艺术的经营理念。

  至于北京,我也正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和条件,会在798那边开一家250平方米左右、小型的以宣传为主的店。目前一切正处在一个过渡的阶段。

  《文化产业周刊》:世纪翰墨应该是国内第一家以代理制为手段的专业画廊,您怎么看代理制和画廊的专业性?

  林松:我们是很早就采用了代理的手段来经营。事实证明这种手段是行之有效的,也是非常成功的。像夏俊娜季大纯闫博等这些现在已经非常有影响的青年艺术家当初都是我们首先代理的,他们现在的成功应当说和代理制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一直认为,判断一个画廊是否称得上专业,代理制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专业的画廊首先一定要有自己所代理的画家,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个基础。那些没有自己所代理的画家,而只是寄售一些作品,甚至经营画材业务的画廊严格意义上只能称为是画店,专业画廊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家,这也正是其经营特色的体现。然后就是围绕这些艺术家而定期推出的展览。这些展览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风格,这不仅是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效的宣传手段,也是画廊自身实力和信誉的体现。还有就是画廊自身的人才储备,这决定着它能否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国内的许多画廊是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许多从业者是从其他行业半路出家的,这就严重影响了服务水平和经营质量,对画廊和客户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国外的专业画廊,他们的从业者的素质是非常高的,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专业的配套服务,这已经成为国际惯例的一部分,而我们还差得很远。

  《文化产业周刊》:除了从业者的问题,我们与国外优秀画廊的差距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林松:就国外的艺术品市场而言,国家有一整套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企业购买艺术品可以在税收上有所减免,比如美国,如果一家公司捐给博物馆一幅价值几万美元的艺术品,那么它就可以得到相应数额的税收信誉卡。还有大型公共建筑必须进行的艺术品投资,像我们现在正在建的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大型项目,在国外是必须进行艺术品的开发和投资的,而我们还没有这样的硬性规定。其他方面,像金融业对艺术品交易的参与,开设专门的艺术品银行,艺术品的二次流通可进入金融保险领域参与深层的经济行为……这些都和国家的政策有关。

  就艺术体制而言,国外的艺术机制也比较健全,在艺术品行业的几个层面:画廊和经纪人,消费群体和批评家,基金会和博物馆以及艺术家群体之间,形成了一套有机的、缺一不可的生态链,整个艺术品市场形成了良性循环和有序地发展。当然,盲目的引入和跟随国外恐怕也不理智,怎样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艺术市场机制,恐怕还需要假以时日。中国艺术品市场当下的问题很多,许多经营和经纪行为还处在比较初级的个人层面上,属于一次性交易。国家对艺术品交易征收个人所得税还存在一定困难。还有,包括刚才提到的艺术品中介机构的专业人才缺乏等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目前国内艺术品行业的混乱和不规范现象。

  《文化产业周刊》:能谈谈您自己的从业经历吗,为什么当初选择经营画廊?

  林松:主要还是个人兴趣吧。我大学读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史论系,怎样才能够使自己所学的专业有用武之地,最好地体现个人价值呢?我毕业时就想到了开一家画廊,当时有很多朋友和同学也很支持,大家就一起合作开始做这件事。事实证明还是成功的,最早和我们合作的一批艺术家现在都非常有名了。而画廊通过和他们的合作也打开了自己的市场,树立了声誉,这就是一件双赢的事情。而我选择以现代艺术为经营方向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成就感是和现实很贴近的。

  《文化产业周刊》:您如何看待中国画廊业的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有什么样的预判呢?

  林松: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好的画廊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他们当中好多都是经营了几年甚至10年以上的专业画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各项资源,未来应该会有更好的发展。同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和金融企业正在以个人或公司的名义涉足画廊业,他们往往资金雄厚,实力较强,在未来会作出不俗的业绩。还有逐渐增多的有外资背景的画廊,也将是以后国内这个行业很具影响力的一股力量。总的来看,许多迹象都显示出中国的画廊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艺术品市场的春天很快就要到来。那些做坏的画廊已经死去,而许多新生的实力雄厚的画廊正在悄悄成长。这是一个更替的过渡时期。中国需要,也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画廊出现。我对未来很乐观,也充满了期待。

  《文化产业周刊》:假如现在开一家画廊,您会提供哪些建议呢?

  林松:资金是一个首要的问题,我们当初办的时候是几乎没有多少资金的,但其他条件具备了,然后努力还是可以办起来的。现在办一家专业画廊,几百万元都算是少的。首先是硬件,场地、装修就需要一大笔费用,然后你要代理一批艺术家,前期投入又需要很多资金,最后还必须为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准备预留资金。画廊在刚开办的时候一般是很难赚到钱的,能够做到收支持平就很不易了,所以如果没有后备资金,实力不够的话,很快就会坚持不下去。

  换个角度,如果你的实力比较强,资金不是问题,那么是不是就一定能办好呢?事实上还有其他一些事情是很重要的,比如经营者的眼光问题,选择与什么样的艺术家合作。这是投资,投资就会有风险,如果你选择的艺术家很出色,市场也非常认可,那么投资的回报自然就很高,相反就会赔得很惨。眼光很重要,这是经营者各方面素质的一个综合体现,不光是艺术素质。如果一个经营者对自己的眼光没有信心,那么最好是去找一个比较专业的对艺术品和艺术市场非常了解的人来代理这方面的工作,这样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风险。

  画廊经营不是一个短期的经济行为,还需要耐心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急功近利是绝不可以的。缺乏长远规划,恨不得马上就赚到很多钱,对文化不感兴趣,对艺术也缺乏热情,自然很难做下去。现在许多做得好的、品位很高的画廊,事实上前两三年是赔钱也在做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家认为做这个很有意义,而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和这个行业的未来是有信心的,眼前的困难再大也要克服。
推荐关键字:林松 画廊主持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