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张宝全:艺术是逃离生活的手段

2004-07-12 18:49:35来源:中国企业家
A- A+
2003年,张宝全画了大量的画,还买了一把大提琴。“除了铜管,其他乐器我差不多都会,”张宝全说,“我天生有艺术情结。”

  比起黄怒波和刘博来,张宝全在艺术上走的更远。他写过剧本、导演过电影,其书法作品曾参加过全国联展,画作被有关机构收藏。

  今日美术馆偌大的空间让张宝全感觉自在,通过一些较高水平的展览,这个由地产商创建的美术馆在美术界已经有了相当的名气。张宝全的办公室与今日美术馆相隔不远,里面有个不大的套间,是他的画室。一面墙上贴满张的行草作品,桌子上刚写好的一张,内容来自《圣经》:身在旷野,我心飞扬。

  “艺术是我超越或者脱离生活的手段。”张宝全说。作为“成功人士”,财富阶层的一员,他真的有这种需要吗?“财富只代表你对资本控制力加强。做为有七情六欲的人,大家其实是没有差别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像围城,只是需要摆脱的东西不同。”张宝全说,作为艺术家,他能够通过各种形式来“脱离”生活,这是比常人优越的地方。

  当年,张宝全在深圳拍电视剧,一个做生意的朋友请他和一大群人吃饭、卡拉ok。他看到其中一位官员不顾妻子在身边,边唱歌边与歌厅小姐纠缠不休,他的妻子只是冲别人做做鬼脸。“人们的精神、道德堕落到了那样的地步。”当时张宝全一文不名,又碍着朋友,只能默默忍受。“人如果没有心灵的自由,简直糟透了。”

  财富给张宝全带来了他想要的自由。“当你在物质上获得一定成功,又不太愿意继续出卖自己、把自己当成挣钱的工具的时候,你就能在不自由中部分地保持独立。”但是他承认,他找不到年轻时候那种“非常宁静”的创作状态了。他很怀念以前那段人与人之间物质条件差别不大的时光,那时候,对艺术的追求“很纯粹”。曾经像黄怒波和刘博一样,张宝全认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就是艺术,现在他放弃了这种想法:“这是不现实的。”

  张宝全说,做地产能把他的素质充分发挥出来,“做地产我可以做到一流,专业从事艺术可能只是二流或者再好一点儿。用商人的思维构筑商业模式,用艺术家的思维去设计,既能赚钱又能让自己获得精神上的平衡。”他认为,艺术家和商人的混合使他能够成为这个行业中“独特的风景”。“对于我,艺术和商业不能够绝对分开。”

  所以,他创建美术馆,也是要赢利的,“否则我养不起。”在他的设想里,他将与全国各地的画廊签约,统一销售书画家们的作品——有了“今日美术馆”这样的品牌,名人就不会因为自己的作品在小地方出现而不快,小地方也能够因此买到名人的作品。

  比起去年,张宝全画得比较少,字写的比较多。尽管创作状态不如年轻时“纯粹”,但是他自认为还是有了进步。“我创作的变化我自己知道。”

  张宝全所谓的“艺术是我的主业”,并不是说他要成为一个职业艺术家。他尽可能地把艺术跟他从事的一切“混合”起来,使它们看上去超越了商业,而在暗地里,又让它们与商业保持了亲密的关系。张宝全把这种叫做“假公(商业)济私(艺术)。”

  张的办公室里也有两只鸟笼,是打开的。两只颜色不同的鸟在高大的房间里飞飞停停。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