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尹吉男:车贴能不能解决“自私的中国”问题
2004-02-12 10:27:26来源:新浪汽车
A-
A+
2月12日下午,POLO杯公益车贴设计活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文化、工艺美术方面的专家学者、汽车行业记者以及POLO车主代表共聚一堂,就车贴这一独特、个性化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讨论。以下是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尹吉男发言实录:
刚才大家讲了不少了,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下。实际上从汽车的完整性角度讲,它是比较完整的,就是说任何一个汽车设计者都没有考虑到将来这个车会贴什么贴的问题。
贴东西就表示原来的设计是不完整的,但是有一点,刚才讲如果说从文字的概念讲,这个车没有包含的概念,比如说一个德国设计师设计的德国车在中国开,当然他不知道在中国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跟经济的关系、交通的关系发生哪些碰撞,他预料不到,同样日本设计师也是这样。所以,通过一种有形式感的东西来增强这么一种概念,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讨论的议题。
作为我本人也有开车的经验,我觉得在车内部观察中国、观察中国的文化,跟在车外面观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车内观察是什么感觉呢?中国是个超级自私的中国,而这个自私在车里表现得更为强烈。如果说我们骑自行车,会有非常强的距离感。如果都是坐在车里,就不一样了,因为大家都感觉在一个铁盒子里。如果说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美女,在车里的话就可以多看几眼,如果在路上就不敢。所以,在道路上看不到任何文化,所有美好的词汇,在车里都没有,那个时候所有的个性都发挥出来了。是不是这么一个贴就会给贴没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我觉得车贴非常好,已经意识到了中国文化当中带来的各种问题,有一种补救措施,但是这个是不是能真正解决问题?刚才有位发言者讲到居者有其家,那个家是什么样的?是用钱铺出来的。
在这样一个极度自私的状态下,哪怕是幽默的,他可以说“别吻我,我怕修”,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不是为他的,是利己的。这个问题就很大了,如果再这样的话,就打起来了,凭什么你重要,我不重要。就你家小孩重要,你家小孩在车里边?这个东西就变得非常强化。所以,我认为这个自私的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中国。比如说我们中国有的人为了争夺家庭财产,打得你死我活的。其实中国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是特别爱抒情的,他们不是很在意叙述,个性一张扬,往哪个方向使呢?就往另外一个极端走。包括在媒体中的体现是最明显的,媒体有撒娇的个性,一旦他要说真话的时候就像政府官员了,发布一个公告之类的,主持人也是这样。你看比较可爱的,基本上是撒娇型的。我们今天考虑的不是个人的,是考虑一个社会,从更大范围考虑的时候这里就有问题,它会不会助长那种滥情?
刚才大家讲了不少了,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下。实际上从汽车的完整性角度讲,它是比较完整的,就是说任何一个汽车设计者都没有考虑到将来这个车会贴什么贴的问题。
贴东西就表示原来的设计是不完整的,但是有一点,刚才讲如果说从文字的概念讲,这个车没有包含的概念,比如说一个德国设计师设计的德国车在中国开,当然他不知道在中国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跟经济的关系、交通的关系发生哪些碰撞,他预料不到,同样日本设计师也是这样。所以,通过一种有形式感的东西来增强这么一种概念,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讨论的议题。
作为我本人也有开车的经验,我觉得在车内部观察中国、观察中国的文化,跟在车外面观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车内观察是什么感觉呢?中国是个超级自私的中国,而这个自私在车里表现得更为强烈。如果说我们骑自行车,会有非常强的距离感。如果都是坐在车里,就不一样了,因为大家都感觉在一个铁盒子里。如果说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美女,在车里的话就可以多看几眼,如果在路上就不敢。所以,在道路上看不到任何文化,所有美好的词汇,在车里都没有,那个时候所有的个性都发挥出来了。是不是这么一个贴就会给贴没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我觉得车贴非常好,已经意识到了中国文化当中带来的各种问题,有一种补救措施,但是这个是不是能真正解决问题?刚才有位发言者讲到居者有其家,那个家是什么样的?是用钱铺出来的。
在这样一个极度自私的状态下,哪怕是幽默的,他可以说“别吻我,我怕修”,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不是为他的,是利己的。这个问题就很大了,如果再这样的话,就打起来了,凭什么你重要,我不重要。就你家小孩重要,你家小孩在车里边?这个东西就变得非常强化。所以,我认为这个自私的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中国。比如说我们中国有的人为了争夺家庭财产,打得你死我活的。其实中国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是特别爱抒情的,他们不是很在意叙述,个性一张扬,往哪个方向使呢?就往另外一个极端走。包括在媒体中的体现是最明显的,媒体有撒娇的个性,一旦他要说真话的时候就像政府官员了,发布一个公告之类的,主持人也是这样。你看比较可爱的,基本上是撒娇型的。我们今天考虑的不是个人的,是考虑一个社会,从更大范围考虑的时候这里就有问题,它会不会助长那种滥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光幻闪烁和运动感——张立珩的奥普艺术探索2022-07-04
- 雅昌快讯 | 即日起 投稿吧:第八届国际艺术2022-05-22
- 雅昌专栏 | 尹吉男:文本意义的陈淑霞的“时2021-11-18
- 观点 | 红梅: “绘画的复兴”?主体的回归2016-12-12
- 雅昌指数 | 月度(2020年1月)策展人:尹吉男2021-01-11
- 孙策:念念不忘;不必有回响2020-11-19
- 【雅昌快讯】研讨当下文艺评论发展热点!“2020-10-19
- 【雅昌快讯】徐冰“背后的故事”亮相爱慕 与2020-10-15
- 2019年12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策2020-06-29
- 艺术评论2020-06-23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