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古韵清音话唐琴(图)
作者:王卉 2003-10-23 11:42:30来源:央视国际
A-
A+
琴,又称古琴或七弦琴,是中国历史最久,艺术水准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和传统艺术特质的乐器,也是一种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古琴还是我国古代许多帝王以及历代文人的重要收藏。在所有古琴中,唐代古琴是目前存世的古琴中年代最早的,数量也只有十几张,因此就更加弥足珍贵,在今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张名为“九霄环珮”的唐代古琴以335万元的高价成交,使唐琴收藏再次引人注目,今天的《艺林漫谈》我们就来谈谈唐琴的鉴赏与投资。
解说:“蜀僧抱绿綺,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听蜀僧浚弹琴》诗,诗人沉醉在悠扬的琴声里,不知不觉夜色已经笼罩大地,由此可见琴声的魅力。不知您是否相信,您现在听到的乐曲,正是一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古琴所演奏,那么唐琴在中国古琴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郑珉中:唐琴是传世最古的琴了,再以上朝代的琴,现在都没有存世的了,而且流传下来的唐琴,都是当时最有名的做琴家做的,因此,从宋朝开始啊,都注重这些人的琴,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到今天来说,那数量是不多的,我看过这些琴以后啊,顶多有十六、七张,就这么一个数字,所以古琴在我们的文化遗产里头,是数量比较少的,而且,唐琴就更少了。
解说:在这少之又少的流传下来的唐琴中,唐代一位姓雷的造琴家所造的琴存世最多,其实在唐代,做琴最有名的有四家,他们的姓氏分别是雷、郭、张、沈,那么为什么雷氏的琴存世最多呢?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郑珉中::他们四个人做的琴可以说基本上属于两派,一派四川人的琴,四川做的琴就是声音不是那么响亮,但是它沉厚,到南方的,苏州的那两位做琴的,就是张、沈,张、沈他们做的琴,那就声音、响亮,声音激越响亮,雷氏做的琴,就是温劲沉雄,温劲而雄,在宋朝时期,比如一些,像欧阳修啊,苏轼啊,他们都非常欣赏他们的琴,由于他们的注意,他们书里头,一再记录,所以这个雷氏的琴,那就是特别被重视了,因此,传世最早的唐琴多是雷氏琴。
解说:这就是一张雷氏按照古人伏羲的琴的样式所造的伏羲琴,名叫“大圣遗音”,我们在判断一张琴是否是唐琴时,应该从琴的款字、造型、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声音等多方面进行考察,综合判断,比如,大多数唐琴表面的漆,都有这样的断纹特点,即大断纹带小断纹,但是由于使用别的材料,后代的琴,也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断纹,而从声音上判断时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郑珉中:唐代的琴声音都比较小,所以现在传世的唐琴,十几个里头,差不多三分之一是被后人打开重新修理过的,重新调过音的,因为它那个时期,它不要求那个声音很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呢,从晚唐开始啊,那就追求音量,追求这个音响效果是第一。
解说:尤其珍贵的是,这把伏羲琴是没有被打开修理过的,因此,仍然保持了“温劲而雄”的声音特点,是典型的唐琴,目前它仍被个人收藏。据了解,在现在存世的十几张唐琴中,大多数都珍藏在各个博物馆,由个人珍藏的极为少见。在市场上,那张以335万元成交的名为“九霄环珮”的唐琴,成为目前成交价位最高的中国古琴。据专家介绍,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西方的小提琴虽然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成交价却都是几十万、几百万美元,而中国的唐琴,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远远大于小提琴,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此,如果再出现唐琴的拍卖,一定会更加火爆。
解说:“蜀僧抱绿綺,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听蜀僧浚弹琴》诗,诗人沉醉在悠扬的琴声里,不知不觉夜色已经笼罩大地,由此可见琴声的魅力。不知您是否相信,您现在听到的乐曲,正是一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古琴所演奏,那么唐琴在中国古琴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郑珉中:唐琴是传世最古的琴了,再以上朝代的琴,现在都没有存世的了,而且流传下来的唐琴,都是当时最有名的做琴家做的,因此,从宋朝开始啊,都注重这些人的琴,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到今天来说,那数量是不多的,我看过这些琴以后啊,顶多有十六、七张,就这么一个数字,所以古琴在我们的文化遗产里头,是数量比较少的,而且,唐琴就更少了。
解说:在这少之又少的流传下来的唐琴中,唐代一位姓雷的造琴家所造的琴存世最多,其实在唐代,做琴最有名的有四家,他们的姓氏分别是雷、郭、张、沈,那么为什么雷氏的琴存世最多呢?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郑珉中::他们四个人做的琴可以说基本上属于两派,一派四川人的琴,四川做的琴就是声音不是那么响亮,但是它沉厚,到南方的,苏州的那两位做琴的,就是张、沈,张、沈他们做的琴,那就声音、响亮,声音激越响亮,雷氏做的琴,就是温劲沉雄,温劲而雄,在宋朝时期,比如一些,像欧阳修啊,苏轼啊,他们都非常欣赏他们的琴,由于他们的注意,他们书里头,一再记录,所以这个雷氏的琴,那就是特别被重视了,因此,传世最早的唐琴多是雷氏琴。
解说:这就是一张雷氏按照古人伏羲的琴的样式所造的伏羲琴,名叫“大圣遗音”,我们在判断一张琴是否是唐琴时,应该从琴的款字、造型、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声音等多方面进行考察,综合判断,比如,大多数唐琴表面的漆,都有这样的断纹特点,即大断纹带小断纹,但是由于使用别的材料,后代的琴,也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断纹,而从声音上判断时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郑珉中:唐代的琴声音都比较小,所以现在传世的唐琴,十几个里头,差不多三分之一是被后人打开重新修理过的,重新调过音的,因为它那个时期,它不要求那个声音很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呢,从晚唐开始啊,那就追求音量,追求这个音响效果是第一。
解说:尤其珍贵的是,这把伏羲琴是没有被打开修理过的,因此,仍然保持了“温劲而雄”的声音特点,是典型的唐琴,目前它仍被个人收藏。据了解,在现在存世的十几张唐琴中,大多数都珍藏在各个博物馆,由个人珍藏的极为少见。在市场上,那张以335万元成交的名为“九霄环珮”的唐琴,成为目前成交价位最高的中国古琴。据专家介绍,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西方的小提琴虽然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成交价却都是几十万、几百万美元,而中国的唐琴,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远远大于小提琴,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此,如果再出现唐琴的拍卖,一定会更加火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以权威鉴定家所支撑的当代“鉴定学”的局限2016-09-08
- 记忆中的鉴定家父亲张葱玉2015-06-11
- 王国维:不附和 鉴定家的良心2015-01-22
- 不附和,鉴定家的良心2015-01-19
- "鉴定家的水墨丹青"活动在国家文化市场调查2014-10-13
- 书画家徐邦达国画作品 浓淡笔墨绘就竹之韵2014-02-13
- 陶瓷专家李知宴:鉴定师千万不要妄自尊大2014-01-17
- 范美俊:从“电视学者”到“电视美术家”2013-12-04
- 古画被鉴为赝品后拍出天价 媒体呼吁专家解释2012-12-25
- 文博专家陷入宋瓷门2011-08-26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