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单国强谈《出师颂》

2003-10-09 09:36:52来源:《江南都市报》
A- A+
  继去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以2990万元购得北宋书法家米芾的《研山铭》之后,前不久,北京故宫博物院又以2200万元的巨资从北京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购得隋人章草书《出师颂》墨迹,又一次将世人的目光拉回到千年之前的中国书画之域。多数业内人士欣闻名迹幸存至今,并找到合适归宿而备感欣慰。但亦有人提出种种质疑,诸如作品的真伪问题、作者问题、年代问题、艺术价值问题以及斥巨资收购是否值得等等,并列举了诸多专家的意见来证明分歧之大。作为购进《出师颂》专家鉴定组成员之一,故宫博物院原陈列部主任单国强先生,近日莅临南昌,出席八大山人纪念馆举办的故宫藏明清书画珍品展,百忙之中对《出师颂》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关于《出师颂》五大问题

  《出师颂》的现状及流传

  北京故宫购进的《出师颂》,纸本,章草14行,无作者名款和钤印,首行“史孝山”为“出师颂”文之作者,引首描龙花笺,篆书“晋墨”两字及花押“伍”,据押定为宋高宗书。左上乾隆“癸巳仲秋上瀚”御识一段。后隔水、素陵,乾隆“戊辰立夏日”御题一段。尾纸,纸本,宋米友仁题“古出师颂,隋贤书,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审定。”该本唐代经太平公主、李约、王涯先后鉴藏,南宋绍兴年间入内府,经米友仁鉴题,明归王世懋,清初由安仪周收藏,后入乾隆内府。清代刻入《三希堂法帖》,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初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携出宫外,1945年后散落民间。

  《出师颂》的真伪问题

  故宫购进的《出师颂》,即“绍兴本”。曾著录明詹景凤《东图玄览》卷三、吴其贞《吴氏书画记》卷四、《石渠宝笈续编》等。《出师颂》并无作者款署,属无款作品。按照书画鉴定学的原则,无款作品就是鉴定年代,即“明是非”,前人所定时间对,即“是”,定错了,即“非”,重新确定一个较准确的年代就是了,无所谓“真伪”问题。判定真伪,主要是对“有款”作品而言。因此,对无款的《出师颂》大谈是真,是假,是伪作,是赝品,实在是缺少最起码的书画鉴定常识。

  《出师颂》的时代问题

  《出师颂》属典型的章草字体。章草体在西汉时已出现,至东汉趋于纯熟,张芝的章草“转精甚巧”,有“超前绝后,独步无双”之赞,被誉为“草圣”;三国吴·皇象所作章草严谨规范,古朴典雅,也树立了章草的典范,有“书圣”之称。所写《急就章》最为著名。

  东汉至西晋流行的规范章草体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因无墨迹存世,只能从法帖拓本中窥知一二,除上述列举的法帖外,在《淳化阁帖》中,尚可见到张芝的章草《秋凉平善帖》,皇象的章草《文武将队帖》、《顽固帖》,王献之的章草《江东帖》等。诸帖虽不一定都反映这些名家的原作风貌,但仍可大致把握这阶段章草的基本特征。由于章草是由隶书衍变为草书的过渡阶段书体,故一方面仍带有隶书的遗痕,所谓“蚕头凤尾”,即点画撇捺的起笔多圆浑如“蚕头”,收笔重按挑起如“凤尾”;另一方面又呈现草书的笔法,所谓“银钩虿尾”,即出笔或连笔遒劲如“银钩”。同时,结体多扁方,存隶书之框架,笔画又多细劲的连笔,具草书之流畅,整体书法规整而不失变化,劲健中见自然飞动之势。这些特征在《出师颂》中都有所体现,诚如徐邦达先生所言,“和日本现存的智永真草千文,大致相近”。而元、明、清三代重振章草时所出现的笔锋锐利、旋转流畅,妍丽流美的时代特征,在《出师颂》中是丝毫找不到的。因此,从书风看,《出师颂》的章草不会晚于隋代。

  《出师颂》的作者是谁

  这个问题已不属于本卷的鉴定范围,也不一定会得出一致的结论,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人所定索靖书,或萧子云书,绝非伪托,是“千年法宝”;明·詹景凤在《东图玄览》卷三中还比较了宣和本和绍兴本两本《出师颂》,认为绍兴本“半秃笔写,具丽情妍态,尤难为,更奇也。”前人评析均强调,《出师颂》不管是晋、是梁、是隋、是唐,至少是千年留存之物,又别无第二件墨迹,且艺术上绝妙,当属稀世之珍。这些评语,对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此本《出师颂》的固有价值,应该是足资参考的。

  2200万元,是贵还是便宜

  至于收购价格高低的问题,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到了这件《出师颂》的固有价值,即它是千年以上的古物,又是罕见的隋代存世名家墨迹,且具很高的艺术性,堪与索靖、萧子云等章草名家书风相联系,体现出早期章草的典范风貌;同时又曾入清内府收藏,流散后60余年不见踪影,今有幸复出。作为故宫博物院是否负有不可推卸的回收责任,这件东西本来就是故宫的,理应回到故宫。至于价格,是由买卖双方商定的,不可能单由买方说了算,是高是低,很难有一个衡定尺度。倘若如有些文章所说,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卷》是假的,外国人却以2500万的高价买走了,米芾《研山铭》也是假的,亦以2990万价格成交,《淳化阁贴》以450万美元由上海博物馆从美国购得,那么,早于它们四百多年的隋人《出师颂》,既已由故宫博物院延请权威书画鉴定专家做出了科学的鉴定、断代结论,花2200万购买,怎么就说是高了呢?

  ■关于单国强先生

  20世纪40年代出生于上海的单国强,20世纪60年代中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早年是从事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研究,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有机会接触大量实物,饱览故宫所藏书法名画,为书画鉴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先是对一些画家作个案研究,对一个画家的笔墨风格、款识用印,绘画习性等都有深入的了解,进入由点及面,由个案到师承,由师承到流派,进而波及到整个书画史,尤其是明清书画的鉴定与辨伪。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文物局委托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招生培养新一代的中国书画鉴定专业人才,当时中央美术学院聘请了全国一批优秀的专家,如徐邦达、刘九庵、启功、杨仁恺等诸位老先生,单国强先生是中青辈中的佼佼者。对于单国强来讲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他为人豁达、开朗,治学严谨,不管是谁的作品,只要找他鉴定,是真是假绝不含糊。这是与老一辈鉴定家的治学经验和熏陶分不开的。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他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书画鉴定研究生导师,中国文物学会北京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等。

  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由一位美术史论研究者渐渐过渡到了一位鉴定家的角色,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在汲取前辈鉴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鉴定方法论,从而成为一个国家鉴定专家。艺术品的鉴定并非朝夕可成,也不是“冰冻三尺”式的简单积淀,而是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判断。中国画和中国书法本身便是“阅历”深厚积淀的结果。修养、技巧、人格等构成了中国书画鉴定的核心内容。浩如烟海的中国书画大厦,需要一点一点地去甄别、反复地观摩、考证和分析。艺术品难就难在它涉及的是一个多学科的学问,美国美术史学者詹森说:“没有一种别的学科邀请我们在历史的时空里更广泛的遨游,也没有一种别的学科能如此传达人类之间的密切关联。”艺术史涉及的学科,上至哲学,下至经济学。任何一位从事艺术品鉴定的学者都深知责任之重大,也在默默地背负着这种责任和社会意识。单国强先生亦是如此,也经历过许多艰难和成功。记得有一次,中央电视台的艺术品投资栏目,请单先生主持一档“周末鉴宝”,当时就碰到这么一件事。其中有一幅明末画家董其昌的作品,这件作品有几段题跋,而其中的一段题跋没有落款,但单先生凭借多年的经验,认定这段题跋出于启功之手。启功是当代书法大家、书画鉴定家,而单先生又与启功先生很熟,自然对他的书法很了解。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件作品上的题跋不是近几年的题写,而是40多年前。时年越久,鉴定的难度越大,这一方面要凭鉴定家自身的能力判断,同时还要对书家或画家的整个艺术历程有所把握。结果启功先生证实了单先生的判断,当时落款没有留存,是因为某种历史原因。

  多年的知识积淀,深厚的鉴识功底,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平台造就了单国强先生的慧眼,“历尽艰难好作人”的人格魅力会让单先生在中国书画鉴定之路上越来越宽,并期翼能培养更多更专的后备人才。“接代延续教育”的责任和民族文化的忧患意识,单先生是深知的,也在为此不断付出努力。




推荐关键字:单国强 鉴定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