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陈履生给我们的“颜色”

作者:许石林 2003-09-15 16:01:13来源:《深圳商报》
A- A+
  关山月美术馆展出美术理论家陈履生先生的一组山水、梅花题材的水墨画,取名为“务本”,源于孔子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陈先生是个“读书人”。当今读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的人很多,但能称得上“读书人”的,却不多。“读书人”的含义跟受过什么级别的教育、读过什么书、拥有什么学历不完全是一回事儿。陈先生的美术评论文章,用王子武先生的话说:“写得好!”好就好在,就美术而言,他不仅是“知道分子”,进而是“知识分子”,即他做学问,有自己的“见识”。读陈文,可以解惑。

  陈先生画画,是他理论研究之余的游戏之作。他发现了画家专业化所产生的弊病,以及这弊病丝毫不为画家群体本身觉察的不可救药,于是他就从源头、从原理、从常识上找原因。他发现:画家专业化,往往丧失艺术的本真原理,使画画变得不好玩儿,变得很苦很累,变得不知道为什么要画。

  陈先生的作品,是典型的文人画,即画着玩儿的。在轻松悠游的状态下,将自己的情感、趣味、修养、思想等等,借助于笔墨,表现于山水梅花。

  把写文章的陈履生和他的绘画放在一块儿看,就能让人想起孔子所说的:“游于艺”。孔子还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你看:他将“游于艺”和“成于乐”当作了最高境界,这多好啊!

  我在看陈履生的画展时,脑子里不仅想起了孔子的话,而且想起了当今许多专业画家。他们很多人很刻苦,很用功,但怎么看怎么像“猪拱地”,白费功夫。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没有找到原理,即没有“务本”,没有找到艺术史上的一座座高峰之所以成为一座座高峰的原因,一个个大师之所以成为一个个大师的“所以然”。

  我不是说,陈履生的绘画是当今画家的一个范本,只是说,陈履生以他自身的表现,实践着一个也许久已为人们疏忽的概念:游于艺。不是吗?当今画坛,许多人对社会、对人生是不负责任地游离、游戏的,既不“志于道,据于德”,也不“依于仁”,却孜孜痴痴于绘画,其动机和目的是偏离甚至悖逆绘画的,难怪“总也画不好”。(陈履生语)

  陈履生的作品是纯粹的水墨,但他却分明是以此给我们一些“颜色”看看,这种颜色就是“务本”。绘画的人,加一点这颜色,也许会更地道一些。

推荐关键字:陈履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