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槌声映盛世——一个拍卖师的故事

2002-11-12 09:12:46来源:新华社
A- A+
  柔和的灯光,宽敞的展厅,精美的字画令人目不暇接。

  “傅抱石国画长卷《丽人行》起拍!”拍卖师话音才落,买主举牌争着报价……

  “砰”,随着拍卖师一槌定音,这幅珍贵的国画最终以1078万元落槌,创下当时近现代中国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主持这场拍卖的就是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首席拍卖师高德明。

  乱世藏金银,盛世藏典籍。高德明回想起自己近10年的拍卖经历感慨万千:拍卖的过程,其实就是感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情趣爱好多样化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文化艺术品拍卖这样的中介服务才有了市场。”高德明说。

  拍卖在中国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行业。在这“新”、“旧”之间,拍卖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与人们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古董、字画、珠宝甚至房地产、汽车、高科技成果都纷纷走上了拍卖台。“槌声一响,黄金万两”成了拍卖这个中介组织经营活动的生动写照。繁荣的行业也同时催生了一批像高德明这样新的社会阶层成员。

  1986年11月,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第一家拍卖行在广州诞生。1992年北京、西安两地相继出现艺术品拍卖。1993年至1996年间,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经历了一个比较兴旺、发达的时期,一度出现火爆场面:一张画能卖到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据中国拍卖协会介绍,我国现有拍卖企业已达2000多家,拍卖师3300人,每年拍卖成交额约450亿元。

  作为拍卖行业的元老,高德明涉足这个行业却有些偶然。1994年,经人介绍,从未接触过拍卖的高德明被邀请担纲第一场中国文化艺术品拍卖。他一头扎进图书馆里看了5个月的资料后上阵了。一场拍卖会7个小时下来,他紧张得腋下衣服湿透了。如今经过几十场拍卖会的锻炼,他已取得了国家颁发的第一批拍卖师证书。

  “拍卖在买卖双方之间搭建了一座新桥梁。在拍卖行业复出以前,有些人手里藏着宝贝想出手却缺少合法的渠道,同时有些人却寻宝无门。”高德明说,“近些年,国内拍卖会名人佳作不断涌现,成交额连年创新高。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拍卖的发展,曾经大量流向海外的文化艺术品现在出现了‘回归’的趋势。”

  “我们历尽千辛万苦,从海外征来流散文物,最大愿望是能让它们留在国内。” 高德明说,几年来,嘉德从民间和海外征集到了许多珍贵拍品,如《孙中山手札》、《周树人手稿》等,通过定向拍卖后都在国内找到了归宿。

  槌声映盛世,精粹永传承。当拍卖师的槌声响起时,槌下不仅叩击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还伴和着国人迈向新世纪咚咚的脚步声。
推荐关键字:拍卖师 高德明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