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对崇高的坚执守望---读郑欣淼的《陟高集》
作者:王科 2001-11-09 16:43:46来源:《中国文化报》
A-
A+
研读郑欣淼的旧体诗词集《陟高集》,我久久浸沉于诗人营造的动人诗美之中。咀嚼品咂之间,那近200首诗歌词曲,似乎幻化成一幅幅飞花点翠、气势恢弘的山河胜景,联翩在我的眼前闪现;而那徜徉流连于神州大地,时而轻吟,时而高诵;时而扼腕长叹,壮怀激烈,时而浅斟低唱,倾吐心曲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是冲击着我的魂魄,净化着我的心灵。这是一部颇具文学品位的旧体诗集。我揣想,如果说“诗品缘于人品”,“诗如其人”能为大家认同的话,那么,这位我未曾谋面的从三秦大地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在青藏高原上抛洒过血汗泪水的人民公仆,一定有着一颗高尚的诗心。
我首先觉得,充溢在《陟高集》中的,是扑面而来的自然而赤诚、浓烈而浩瀚的真情。这真情,是一个炎黄赤子对于祖国的真挚热爱之情,是一个革命干部对于人民的无私奉献之情,是一个人民诗人对于父老乡亲、师友同志的淳朴关爱之情。
这部写于上一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诗词集,没有青睐金戈铁马、大江东去和风吼雷鸣的宏阔场景,相反,倒择取了履迹萍踪、凭吊古今和迎新忆旧的习见视角。然而,它的每一首诗词,都像一口直通古潜山的深井,含纳着浓郁的感情底蕴;都同一条自然天成的流泉,宣泄出强烈的主体深情。诗人像一位丹青妙手,饱蘸着燃烧的诗情,渲染出九州大地的灿烂风景,抒发了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与忠诚。
从北国风雪到琼岛椰林,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举凡江南胜迹、塞北人文、关中美景、高原春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都进入了他的视界。他挥洒斑斓的诗笔,描绘山河壮美,歌颂田园丰饶,寻觅先人遗迹,倾听历史涛声。请看,岳阳楼下,“岑楼又喜新修葺”“岳灵湘韵灵山萃”;韶山冲前,“箫韶天外恍犹来”“虎气依然弥九陔”;卢沟桥头,“射日弯弓英雄概,润华沃野苌弘血”;终南山麓,“余韵未随流水尽,且看烟雨俭梳妆”;湟水河畔,“秋到高原浑似春,山坡麦绿菜花金”。这些山水形胜的状貌、气势、内涵,经诗人那或雄奇、或朴质、或秀丽、或粗犷的勾勒,都达到了古人所推崇的“物境美”的崇高层次。
然而,好的诗歌不能光是摹写客体现实,它必须完美地渗入、融合主体意绪,主体与客体自然契合,浑然一体,从而达到崇高的美学境界。郑欣淼的诗歌虽然只是他山水情结的闪光晶体,却以崇高的审美向度为牵导,在其中生动地表现了赤子般的报国情思,抒发了革命战士的爱国襟抱。这种情思与襟抱,有的是借物抒怀,以史咏志,隐隐闪现在字里行间;有的则是直陈胸臆,袒露心扉,充塞于章句意脉之内。《胶东行》十二首就如此。诗人漫游胶东,“栏杆拍遍”,检视历代民族兴亡往事。刘公岛上,诗人“遥想当年画角哀”“历历几多扼腕事”,不禁悲从中来;蓬莱水城,面对“当此波平浪静日”,发出“抗倭犹念戚家军”的感慨。
我还觉得,《陟高集》那种直逼人心灵的真情,还表现在作者极强的自省意识上,面对红尘滚滚,人欲横流,宦海沉浮,世事沧桑,作者冷眼向洋,保持一份平常心。他忧患祖国民族的前途命运,关心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牵挂广大人民群众的冷暖悲欢。“双眉不画趋时样,忠耿常为违世音”(《纪念张宏图同志逝世十周年》),决不仅仅是赞美逝者,它也是诗人自己的人生节操的写照。
我首先觉得,充溢在《陟高集》中的,是扑面而来的自然而赤诚、浓烈而浩瀚的真情。这真情,是一个炎黄赤子对于祖国的真挚热爱之情,是一个革命干部对于人民的无私奉献之情,是一个人民诗人对于父老乡亲、师友同志的淳朴关爱之情。
这部写于上一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诗词集,没有青睐金戈铁马、大江东去和风吼雷鸣的宏阔场景,相反,倒择取了履迹萍踪、凭吊古今和迎新忆旧的习见视角。然而,它的每一首诗词,都像一口直通古潜山的深井,含纳着浓郁的感情底蕴;都同一条自然天成的流泉,宣泄出强烈的主体深情。诗人像一位丹青妙手,饱蘸着燃烧的诗情,渲染出九州大地的灿烂风景,抒发了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与忠诚。
从北国风雪到琼岛椰林,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举凡江南胜迹、塞北人文、关中美景、高原春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都进入了他的视界。他挥洒斑斓的诗笔,描绘山河壮美,歌颂田园丰饶,寻觅先人遗迹,倾听历史涛声。请看,岳阳楼下,“岑楼又喜新修葺”“岳灵湘韵灵山萃”;韶山冲前,“箫韶天外恍犹来”“虎气依然弥九陔”;卢沟桥头,“射日弯弓英雄概,润华沃野苌弘血”;终南山麓,“余韵未随流水尽,且看烟雨俭梳妆”;湟水河畔,“秋到高原浑似春,山坡麦绿菜花金”。这些山水形胜的状貌、气势、内涵,经诗人那或雄奇、或朴质、或秀丽、或粗犷的勾勒,都达到了古人所推崇的“物境美”的崇高层次。
然而,好的诗歌不能光是摹写客体现实,它必须完美地渗入、融合主体意绪,主体与客体自然契合,浑然一体,从而达到崇高的美学境界。郑欣淼的诗歌虽然只是他山水情结的闪光晶体,却以崇高的审美向度为牵导,在其中生动地表现了赤子般的报国情思,抒发了革命战士的爱国襟抱。这种情思与襟抱,有的是借物抒怀,以史咏志,隐隐闪现在字里行间;有的则是直陈胸臆,袒露心扉,充塞于章句意脉之内。《胶东行》十二首就如此。诗人漫游胶东,“栏杆拍遍”,检视历代民族兴亡往事。刘公岛上,诗人“遥想当年画角哀”“历历几多扼腕事”,不禁悲从中来;蓬莱水城,面对“当此波平浪静日”,发出“抗倭犹念戚家军”的感慨。
我还觉得,《陟高集》那种直逼人心灵的真情,还表现在作者极强的自省意识上,面对红尘滚滚,人欲横流,宦海沉浮,世事沧桑,作者冷眼向洋,保持一份平常心。他忧患祖国民族的前途命运,关心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牵挂广大人民群众的冷暖悲欢。“双眉不画趋时样,忠耿常为违世音”(《纪念张宏图同志逝世十周年》),决不仅仅是赞美逝者,它也是诗人自己的人生节操的写照。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5·18特别策划|博物馆如何吸引年轻人?2021-05-17
- 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2020-04-15
- 【艺术播报】用艺术抵抗疫情、英国正式脱离2020-02-03
- 【雅昌快讯】注意!长沙多家文博机构闭馆 开2020-01-24
- “郑欣淼故宫摄影图片展”在深圳大学展出2019-11-19
- 850余件精品金器在成都展出 最重的有9公斤2018-10-12
- 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功能2018-01-22
- 海内外39家文博机构齐聚 研讨中国清代绘画书2017-11-29
- 西藏博物馆扩建工程预计到2020年初完成主体2018-03-06
- “秦汉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2017-09-24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