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王朔向中国画“开火” 娱乐大众还是文艺批评?

2001-04-08 15:40:04来源:《北京晚报》
A- A+
  采访者:张楠  工人日报记者

  受访者:陈履生  美术批评家

  被许多人推为文坛恶评家的王朔,最近努力工作,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击”。不过这一次的目标对准的是他比较陌生的美术界,“炮弹”当然直指的是美术界泰斗式的人物,这次“中弹”的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王朔式的话是这样的:“艺术史上有好多神话都是后人捧起来的,西方是这样,我们国家可能更是这样,因为咱国家确实大师太少,好容易逮着一个像的吧,大伙儿就死吹这个。齐白石,我好像都没见过他有人物画,有吗?我觉得,大师连人都不会画,那叫本事吗?”王朔骂齐白石时捎带手又给了八大山人、唐伯虎之流一点“人身攻击(唐伯虎就是一个流氓———王朔)”,只有当代油画家刘晓东的“带点病态”的画《白胖子》和艾轩画的“特别动人的”刘蓓像遭到王师傅的表扬。

  王朔如此艺评是舍身给大众奉献谈资的调侃?还是给僵化的艺评“吹一股春风”?这样的艺评或干脆是拿名人“开涮”,将给大众生活和文化进步带来什么?如此,就有了记者与美术批评家陈履生的一次对话———

  记者:有人说王朔骂不停口,不过是舍了自己,娱乐了大众,他的话只是调侃,给传媒和公众一个谈资,不能当真。你如何看?

  陈:我也是这么看,不能当真。原因很简单,只有当他很认真的时候,你才能认真。拿最近各媒体比较关注的王朔“骂了文学骂美术”来说,王朔如果是认真地评论美术,首先应该了解美术的一些基本问题,然后进行批评。可是现在王朔的言论表现出的是对美术的无知。用他自己的话说“无知者无畏”,他“无知”而且“无畏”地随便一说,如果我们当真,就说明我们有问题。但是另一方面,王朔既然创造了一个公众的谈资,我们不甄别,也有问题。所以,对于这样的事虽不能当真,但要甄别。

  记者:中国画真的像王朔说的是“取巧、大杂烩”?

  陈:王朔在最近的文章中,对中国绘画的曲解,实际是完全个人化的认识,毕竟术有专攻。王朔认为中国画记录的东西少,他还是过于看重表面的信息量,因为他没有能力看到中国绘画中潜藏的信息量,这种潜藏信息量的获取,需要相关的知识和修养。王朔还是看重他本行的东西,比如他说小说如何难写,有他对职业的喜爱。他对中国画的误解,正像一个不懂文学的人,或一个不能理解文字中深藏信息量的人,只是把那些文字看成一些对事物的简单记录。王朔认为“文人画,就是什么画、字还有诗融为一体,其实就是哪个都不靠谱”。关于“取巧”的问题,又是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简练并不是取巧,我们能说“五绝”有限的字表达了那么丰富的内容是取巧吗?王朔在文章中还表达了对技术性过分的关注,王朔看不到中国画的技术问题,它看到的就是作家写不出文章了,就画画卖钱,以为这就说明中国画没有一个深厚的技术支持。不能因为退休的人也画画,就说明画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群众性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征,包括写小说。业余唱歌跳舞的多了,不能说这些人都没有很高的技术。王朔文章对美术界的很多现象作了评说,虽然许多不值得讨论,但是说到齐白石,应该说几句。王朔说,齐白石“会画虾、画蝈蝈什么的”,但“没见过他有人物画”,“大师连人都不会画,那叫本事吗”。看到这里,不禁要问王朔,谁告诉你齐白石不画人?你没有看到就是没有吗?再说,谁定的规矩,不画人就不能成为大师?

  记者:王朔说“觉得人没(不欣赏)画也行”。你如何看?

  陈:从人的精神层面上说,没有什么都行,包括没有小说也行。这要看对什么人而言,对王朔来说,没画也行;但对于那些“画痴”来说,没有画不行。生活中这种“画痴”很多。

  记者:依你看王朔骂艺坛出自何种心理?

  陈:不知道。

  记者:王朔式的艺评对大众文化生活和艺评界带来什么?有何影响?

  陈:王朔式的艺评在中国曾经有积极的意义。因为有那么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的艺评比较沉寂,也比较公式化,特别是对于名人,艺评不敢批评。王朔有时平地一声惊雷,对名人开炮,这比较吻合大众的心理,特别具有新闻性。就好像寂静的胡同里突然传出的叫骂,街坊四邻都出来看看,也不管他骂的是什么,这就叫影响。但现在继续这样的方式,可能就不会有原来的影响。相反人们会认为王朔也不过如此。

推荐关键字:陈履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