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刘曦林谈蔡玉水作品

1995-10-23 15:14:14来源:《美术文献》
A- A+
  10月,《美术》杂志发表刘曦林的文章,题为:《造型悲剧与悲剧造型》。文中作者说:

  玉水于1995年春、夏,相继在山东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圆厅里,推出了以《1840》、《1991--悼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下简称《烈士》?、《1937》、《1937--铁蹄下的孩子》?以下简称《孩子》?、《1945--人证》?以下简称《人证》?几幅力作为主的"中华百年祭"展,那巨大的祭奠式的民族历史悲剧主题,历史人物画思维方式和结构方式的转换,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变化,立即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几幅高1米半或高3米半,每一幅都是10米长左右连起来有60米长的大作。在这个流行小调和小品画泛滥的艺术氛围里,你不得不改变通常的艺术欣赏心理,肃穆地走进他的画面,走进中华民族的历史。

  作品《1840》,以鸦片战争为契机,实际上展开了一幕不局限于这一事件的历史。画家以清朝末年各色各样的人物为主要形象,并且将之与象征性的形象和作为历史遗物的图像组合在一起,以烈火中被损毁而永远屹立着的圆明园残柱为主要视觉形象,把欣赏者带入那一言难尽的历史情境中去。这件作品的特点是打破了以事件的典型情节的瞬间为思维方式的历史画格局,以形象并置、错位、叠合的方式,以黑色为基调,红墨为对比,演示出那复杂的历史的交响。

  玉水并没有用一种思维方式去套用他的一系列作品。他感到心中积蓄的能量并没有得到全部释放,又进入了新的创作状态--他不再画草图,不再画素描稿,而以胸中的意象直接诉诸于笔墨的表现,相继完成了《烈士》、《孩子》、《人证》几件群像巨构。这三件作品以意象的形象、即兴的笔墨使久久压在心底的悲剧意识得以抒泄,也是历史画的写意表现,或者说,是现实主义思维和表现主义思维化合的新的思维。

  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玉水和蒋兆和的相似之处也还在于他是一位内倾型的精神深沉的画家,在我们呼唤精神,呼唤崇高的时候,我尤爱蔡玉水的精神,尤爱玉水这样的青年画家。
推荐关键字:刘曦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