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路
作者:张克让 2004-11-08 00:00:00来源:《张克让水彩画选》
A-
A+
我出生在中国华北太行山中麓的石家庄市,那是1937年初夏,当时的石家庄市还是一个不大的小村镇。在那个中华民族不幸的年代,我的童年是在动荡中度过的。太行山那高耸的山峰、刀削似的峭壁、,峡谷中急湍的溪流、山泉、飞瀑。每当秋天来临,满山火红,橙黄的大柿子挂满枝头,身躯高大的核桃树、刺手的板栗、山楂、野枣满山遍野撒落在层层秋叶中。
山泉清澈湍急,每当翻起一块石头都能见到几只小鱼或螃蟹。我从当地的孩童中,学会用石块击打石块的方法,使躲藏在石块下的小鱼被震昏漂出水面。用这种方法,一会就可以抓到一脸盆各种小鱼,大的有半尺,小的也足有二三寸长。溪中的岩石光洁圆滑,五颜六色。
太行山村坐落在起伏的山岗上,错落有致,有的就建在峡谷旁的山崖上,石阶路、石头墙、石片瓦,房顶上晒满了闪闪放光的大柿子,屋檐下挂满了火红的尖辣椒,圆形尖顶的粮仓坐落在院中。山里人的敦厚、朴实勤劳的人民,给我的童年留下深刻的印象,埋藏着我对童年深深的怀恋之情。时至今日,太行山仍是我艺术创作的主题之一。
七岁那年,历史性的转折,又把我带到白山黑水之间,莽莽林海的长白山,富饶美丽的浑江两岸。长白山区的初春是那么迷人,破土萌发的各种山菜,憨厚勇敢的山区儿童,成了我的好伙伴。春雨过后,林间草地上会长出各种蘑菇、木耳、猴头菇。当秋天来临,长白山万紫千红,硕果累累:榛子、核桃、山梨、野葡萄、圆枣子、山里红挂满山坡。有名的通化葡萄酒就产在这里,色浓味纯甘甜。
有一次乘坐四匹马拉胶轮大车,穿过长白山的原始密林,住进用圆木垒起的房子,吃着用木碗盛着大块的煮鹿肉和山菜,饮着山葡萄酒,木屋里飘散着浓烈的香气。这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人生乐趣。冬季来临,江河封冻,白雪皑皑,树木、房舍、山谷、大地都是一片银白的世界。在山坡下、河滩上集聚着成群的孩童,用自制的各种滑雪、滑冰工具在嬉戏。我的长辈也学着当地孩童冰车式样自制了一副分前后两段,中间连接可自由活动掌握前进方向的冰车,下边用粗铁条镶嵌。每当从山坡向下滑跑其速如飞,当然也有人仰车翻的时候。虽然是零下30多度的严寒,红红的脸颊,身上沾满了雪花,头上冒着热气,山区的孩童在欢乐中告别了迷人的冬季。
小学是在山清水秀的通化市浑江畔度过的。每当春节来临之前,各种鲜艳的年画摆满市面:戏剧人物、传奇英雄、五子登科、招财进宝……以及现代西洋风景、时装女郎等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年画吸引了我对美术的兴趣,尤其是书摊上的各种古装传奇连环画使我入迷。
小学教美术课是一位文静、清秀的女教师,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她使我对上美术课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在我的作业本上经常看到武侠英雄的形象。这种爱好使我初中毕业之后考取了中国著名的鲁迅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由附中到美院本科毕业,长达九年的系统美术教育给我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在美术创作的中,广泛地接触社会,体察农民的劳苦、工厂的紧张节奏、矿山的开采、海上渔民的捕捞、林区的采伐……实地生活的考察和写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创作感受。
到西北的大戈壁滩,横穿中国大地数千公里。从传统的明清民间建筑、石桥水巷、渔家白帆到古都遗址……这些体验、感受都集中反映在我的作品中。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